《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26267467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淮政办发201767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淮安市“十三五”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淮安市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淮安市“十三五”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淮安市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希认真组织实施。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8月9日(此件公开发布)淮安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第一章 总 则一、规划对象本次规划对象包括: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住宿业、商贸物流业以及特种商品流通等。二、规划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

2、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 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572号);3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国发201549号);4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1号);5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6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商流通2014790号);7关于推动内贸流通健康发展促进消费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43号);8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的通知;9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苏政办发201460号);10

3、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1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12关于加快发展“4+3”服务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淮发201512号);13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淮政发2015175号);14淮安市中心城区市场体系、商业网点规划;15淮安市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5-2025);16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商城)类项目投资建设管理的意见(暂行)(淮政办发2014124号);172016年“一县一题”专项扶持活动工作方案;18其他相关资料。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淮安市市域范围,重点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四、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

4、2020年。第二章 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和层次的提升,淮安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0.74亿元,与2010年的464.8亿相比增长109%。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874.22亿元,同比增长12.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6.51亿元,同比增长11.4%。 2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随着淮安交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各县区政府招商力度的加大,以钢材、建材、家居、小商品、

5、汽车城、汽车4s店、农产品、粮油、农机具为主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综合大市场、宏进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大型现代化市场纷纷落户淮安。目前全市交易额过亿元市场达21家,成交额达122.4亿元,总营业面积达78万平方米,在活跃市场、服务产业、满足消费、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现代化流通发展步伐加快。淮安现代商贸流通设施与组织方式发展明显加快,电商、快递、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大宗商品企业的区域分拨中心、仓储基地不断落户淮安。万达、大润发、苏果、乐天玛特、中国农产品、顺丰速递等一批知名流通企业成功引入,为提升淮安商业形象、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商业功能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4消费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

6、全市扎实推进农贸市场与社区商业的规划建设,商贸设施不断完善和优化,功能不断健全,不仅改善了居民消费环境,也便利了居民生活。5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建立了以重点流通企业、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等为监测对象的市场监测系统,逐步完善了商贸流通业经济运行分析制度,肉菜追溯等保障食品安全工程也有效实施,二手车、成品油、煤炭、典当、拍卖等特种行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为政府及时把握经济动态、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了强大支撑,市场流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6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序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城乡融合,带动了农村消费,改变了农村消费环境。信息化

7、、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和流通方式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二、面临形势(一)经济新常态要求商贸流通业加快结构调整当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具体到商贸领域,在新常态下,第三产业将逐步取代工业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者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绿色低碳商业逐渐兴起,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传统商业普遍存在重硬件、轻管理的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态势下,商业企业往往通过获得优质地块就能收获不菲收益,商业经营粗放,管理滞后,商业

8、同质化现象突出。然而旧有的商业发展路径在新常态背景下举步维艰,精准高效的商业管理被日益重视。淮安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适应新常态要求,从业态结构、商业功能以及商业经营模式等方面加快调整步伐,满足淮安市人民生活和生产需求。(二)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苏北振兴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极近年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涉及江苏省的国家重大战略先后实施。虽然淮安不处于重大战略的核心区域,与徐州、连云港、盐城等周边城市相比,现实区位等条件也不占优势,但抓住区域发展格局重大调整和立体交通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的机遇,淮安加快“东融西拓,南联北接”,主动融入国家和江苏省重大战略,创新发展模式,借助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9、,在江苏省大力推动苏北振兴,完善和创新“一市一策”的政策支持下,加速地区人口、资本、信息等要素集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成为淮安新的经济增长极,必将使淮安在今后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奠定比较优势。(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要求日益迫切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中将淮安作为并列于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发展极,更是将淮安定位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地处三个都市圈腹地,位于江苏省北部中心位置,具有承南启北的地理优势,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应有之义。然而,竞争力分析结果以及实际调研表明,淮安市在区域流通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显现。随着徐州、临沂等周边城市流通产业加

10、速发展,淮安市传统商品集散领域优势逐渐丧失,原有的区域性商圈辐射范围被压缩至市域行政范围以内。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定位既是战略机遇,同时又是严峻的挑战。在周边城市都在加速流通产业布局的前提下,找准突破口推动流通产业跨越发展,是淮安市在区域竞争中树立中心城市地位的关键点。(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带来区域流通格局重构机会由电子商务带动的快递物流在近年处于爆发式增长态势,各大快递企业以及制造企业的销售网络加快在各节点城市建设现代仓储设施以及区域分拨中心,淮安处于南京、徐州、临沂等地围合区域的中心位置,在该片区域内淮安具有绝对的区位优势。加上土地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包括顺丰速递、四通一达在内的18家快递物

11、流公司已经入驻淮安,并且大部分在淮安设立了区域分拣分拨中心。格力空调、海尔电器、苏果超市、苏宁云商等一批电商平台、物流企业、连锁企业以及一些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已经或计划进入淮安设立现代仓储基地,为淮安重新形成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提供了难得机遇。第三章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中央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开展“互联网+”行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完善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促进商流

12、、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高效流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全面提高淮安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为将淮安建设成为“两区一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规划原则(一)融合经济社会要素,注重统筹发展坚持一体化战略,统筹淮安市商贸流通各行业联动发展;坚持淮安市城市发展战略,统筹城市和乡村、建新和改旧协调发展;坚持淮安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统筹产业互动发展。(二)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注重创新发展规范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加快推行业态创新,发挥先进科技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在低碳经济等新经济形势,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技术环境和城市综合体等新商业组织形态下流通发展模式的创新方式。(三)优化

13、空间布局,注重协调发展依托淮安区位优势与发展基础,科学合理落实商贸流通业的空间布局,明确各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促进资源向重点领域与重点载体集中,夯实行业发展支撑面,培育新的成长点和增长极。发挥淮安市区域带动示范作用,实现各区域、各行业协调发展。(四)整合优化资源,注重引领发展巩固现有成果,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盘活存量、控制优化增量,依托重点项目,以点带面,促进淮安市商贸流通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淮安市商贸流通产业整体发展,促进淮安市经济增长,提高淮安市综合竞争力。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规划期内,确保淮安市商贸流通产业规模稳步增

14、长、流通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打造结构合理、运行平稳、带动力强的淮安市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现代化水平高、竞争能力突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核心。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二)重点行业目标零售业:将淮安市打造成引领苏北的现代化时尚消费高地,功能完善、购物便捷、层次丰富的宜居商业标杆。批发业:完成重点批发市场布局优化、设施改造和功能拓展,推动传统批发模式向“互联网+批发”模式转型发展;构建设施现代、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定价中心和集散中心。餐饮住宿业:以淮扬菜为基础,将淮扬菜、洪泽湖湖鲜和盱眙龙虾打造成为盛行区域

15、、享誉全国的餐饮旗舰;将住宿业打造成为档次结构合理、业态多样、服务优质、商旅功能齐全的服务业标兵。商贸物流业: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运作高效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将商贸物流业打造成为促进淮安市经济发展、方便居民生活的先导行业;使淮安市成为立足苏北,辐射鲁南、豫东、皖北地区,服务长三角的区域性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四、发展战略(一)创新发展战略以转型升级为方向,鼓励技术应用创新,加快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各领域的应用,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信息化促进商品流通现代化,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构建新的商业增长点,带动整个产业良性发展。(二)产业联动战略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基础和先导作用,加强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旅游业和文化等产业的融合,构建功能完善的商贸服务体系,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与各县区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相结合,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经营特色、文化特色的多功能、多业态商业功能区,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三)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城乡商贸流通设施的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契机,引导城区产业、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农村转移和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