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26266617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1、

2、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作课件辅助教学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什么?(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2、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收。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二、讲授新课: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

3、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其实,上面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血液,这个流动的组织吧!提问:1、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2、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示“血液分层图”,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血液的组成:血浆红细胞血液血小板血细胞白细胞示血浆成分示意图,提问血浆中的主要成分示什么?(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由学生归纳出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

4、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示显微镜下血细胞图)三、学生思考讨论: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61-62然后完成表格。分类形状数量细胞核大小功能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顾名思义,呈红色,

5、提问: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含血红蛋白)提问: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氧含量高,与氧结合;氧含量低,与氧分离)正是因为血红蛋白的存在才赋予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而我们平时常说的“煤气中毒”,其实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 0.04% 0.06% 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氧气无法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 300

6、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 10 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用幻灯呈现一张医院的贫血化验单,并让学生了解各项目中英文的含义。(贫血的实质不是血量少了,而是血红蛋白的含量少)。贫血时一般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等现象,这时由于血液运氧能力低下,身体缺氧所致。白细胞白细胞在我们人体内的作用就跟白衣护士一样,杀灭病菌,起到保护和防御的作用。有人验血发现白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这说明什么问题?(有炎症)发炎是对抗细菌感染时死伤阵亡的白细胞。发炎的现象实际上是

7、人体的一种自卫的防御反应,这多数都是由于细菌入侵到组织里面,而局部就起了炎症的反应,血管扩张,而且有由大量的白血球也驱赴局部加入战斗,血液的渗出物和多种的杀菌的抗体物质也奋起抵抗,形成多兵种的围歼战,如果我们的组织不会发炎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不设防的人,细菌就会很容易跑到血液里,从而导致败血症了,这是十分可怕的结果。血小板血小板的作用就是凝血,介绍“血友病”,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较正常人不易凝结,因而会流去更多的血。体表的伤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严重,而内出血则严重得多。内出血一般发生在关节、组织和肌肉内部。当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发生时,常常危及生命。那么是否血小

8、板越多越好吗?太少可以吗?血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运载血液离开心脏的动脉,运载血液流入心脏的静脉以及连接二者的毛细血管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2

9、、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作课件辅助教学3、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什么?(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2、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10、)才能被人体吸收。讲授新课: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其实,上面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血液,这个流动的组织吧!提问:1、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2、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一、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血液示血浆成分示意图,提问血浆中的主要成分示什么

11、?(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由学生归纳出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示显微镜下血细胞图)学生思考讨论: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然后完成表格。分类形状数量细胞核大小功能红细胞(R

12、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重点和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课前准备】教师: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

13、分析。学生: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2、结合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3、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过程、血液循环的发现等。【教学设计】一、血液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1、血液的组成:(1)血浆(2)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2、血液的组成的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和功能:(1)血浆:(2)红细胞:(3)白细胞:(4)血小板: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结合简短的说明。由宏观到微观,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引入课题同学畅谈对血液的认识,探究血液的组成。观察出现分层 现象的血液,结合化验单的项目,结合讨论,小组交换认识,派代表发言。交流讨论:人体

14、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 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 ,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各种血细胞。阅读教材,结合实际展开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出血浆的成分、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并结合生活实际- -血常规化验单2人一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出血液的各种血细胞。交流讨论练习:P54 1作业:P54 2-4 课课练展示课

15、件,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教师引导,理顺学生认识,对不同观点分别处理。设疑,引入血液的组成。展示问 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 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 学 生分组分析讨论3、血液的组成有了简单了解,那么,为什么称血液为流动的组织呢?化验 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 了什么?你们想否想看一看?巡视指导。如何在镜下分辨血细胞?各类血细胞的形态、 数量有何特点?各种血细胞的作用?课件展示各种血细胞的显微图片及电镜下的形态。展示某人的血常规化验单,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