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52319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 【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袅(nio):细长柔弱。如:袅娜。馨(xn):散布得远的香气。如:馨香。屑(xi):1碎末。如:木屑。2琐碎。如:屑屑。本文取此义3.认为值得(做)。如:不屑一顾。憩(q):休息。如:小憩。曳(y):拖;拉;牵引。如:曳光弹。二、词语识记琐屑:琐碎。休憩:休息。祝祷;祝愿祷告。 黯然失色:没有光彩,失去色泽。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冥想:深沉的思索和想象。 萦绕:萦回。举目无亲:指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多用于形容流浪异乡的人。【预习效果反馈】1作者把“家”比作“一只船”的前提是什么?2为什么“家”是“永远的岸”?3本文的体裁是 ,这

2、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 。4作者把“家”比作了 、 和 。【课堂讲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2、 过程与方法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3、 情感价值观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二、教学内容1、解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2、作者介绍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

3、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3、课文分析 A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

4、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a、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引子有什么作用? (2) 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4)作者的写作方式是什么?(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 明确: (1)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2)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3)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

5、“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4)作者的写作方式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b、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c、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组学习,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两个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语言表达效果。B主题分析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C写法分析 三个层次结构清晰,是

6、一种递进的关系4、课文探究(1)、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 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边几个比喻的基础。 “家是一只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种漂流”,这个比喻是后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家是一只船”:是因为家的温馨安乐能使漂泊者在陌生的水域不感到陌生,因为家的牢固能使风平浪静、汹涌的波涛化为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一个好家,就不惧怕命运的变幻莫测。家就像一只船,庇护着漂泊者。 家是船伴侣载我们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承接第一个比喻句而来,把家比作港湾。道

7、出了家的另一个功能:家能在漂泊者身心疲惫时供人小憩,能在寂寞时给人温暖,能在严肃中放松我们的精神。 家是港湾憩息地给我们慰藉; “家是永远的岸”是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船,还是船停泊的港湾,从人生的启示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家是岸巢和根让我们牵挂(2)、三个比喻蕴涵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情感? 明确:对家的赞美、依恋及对天下人的祝福。 5、美点欣赏 引用故事、名言,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使内容易于理解,议论更为深刻。 (1)、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

8、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引用尼采的话既引出了话题,又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借以讨论对家的看法,也使作者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2)、列举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经历和他对女神卡吕浦索的回答,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也罢,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 (3)、“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吟诵马致远的诗句,说明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4)、引用红楼梦中的话,论说每一个生命来到和离开人世之时,都是与家息息相关,都要登临“家”这个接通现实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6、拓展延伸 : 。 在你心中,人

9、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仿照课文形式,用一组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描述 学生A: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1)家是一辆汽车,(2)家是加油站,(3)家是终点站;学生B: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战役,那么(1)家是一名勇士,(2)家是一枚炮火,(3)家是一方红十字阵地; 学生C: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那么(1)家是旅行包,(2)家是驿站,(3)家是目的地; 学生D:人生就如一个大舞台,那么(1)家是给你力量的导演,(2)家是给你机会的主持人,(3)家是给你掌声的观众; 学生E:如果人生是一座学习的乐园,那么(1)家是妈妈的唠叨,(2)家是爸爸的教诲,(3)家是能遮风挡雨的大树; 学生F:如果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那么

10、(1)家是甜甜的糖果,(2)家是让你飞翔的翅膀,(3)家是握在手里的那根风筝线。 学生G:家是很温暖的让我可以依靠可以依恋的地方。 学生H:家像我的一个支柱,时时刻刻支撑着我,无论我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一想到家,我就有勇气来面对它。 学生I:家是一盏为我点燃的灯,它永远地温暖着我的心,照亮着我的路。学生J:我认为家是一棵大树,我在这棵大树的树阴下成长,它帮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它给我温暖,给我依靠。课外:搜集有关“家”的诗文,抄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拓展阅读毕淑敏的家问及泰戈尔的诗 。【课后巩固练习】一、基础题(4分)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漂过(pio)荡舟(dng)驶

11、来(sh)B泰然(ti)莫测(m)耳畔(pn)C祝祷(do)温馨(xn)陶冶(y)D琐屑(xio)黯然(n)永恒(hng)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2分)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B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C小明家的房子很高大,像一座大宫殿似的。D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二、整体感悟(7分)1“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这句话中的“点点风帆”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祝祷?(4分,每问2分)2“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三、课文阅读题(8分)阅读课文第三节(第1316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举英雄奥德修斯的例子,要证明文中的哪一句话?(1分)2你知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句话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2分)3你能举出两个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中的句子吗?(2分)4请你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引用的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