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2四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52313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2012四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12四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12四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12四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12四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2012四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开封市2012四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资料网 高三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 阅读题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民族艺术图案中,人民最熟悉的无过于龙凤图案。但专家学者说到它时,也很难说清 楚。因为龙的形象由传说想象而成,反映到工艺造型设计中又不断发展变化,仅查几篇文献资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凤的问题更加复杂,由于数千年来用它做艺术装饰主题更广泛而普遍,它的形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历来龙凤并提,且和封建政治紧密结合,龙凤图案成为封建装饰艺术的主题,同时也近于权威象征。

2、但事实上两者却在历史发展中似同实异,终于分道扬镳,各有千秋。决定龙凤的地位并影响到后来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故事:有关龙的是史记所记载黄帝传说,鼎湖丹成乘龙引凤,群臣攀龙髯也有随同升天的。关于凤的是萧史吹箫引凤,和弄玉一同跨凤上天故事。同是升天神话传说,前者和封建政 治结合,后者却是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后来六朝人把“攀龙”“附凤”二词连用,其实二者应 当分开。甲骨文字上的龙凤并无固定格式,但基本上可看出龙是个因时屈伸的灵虫,双龙起拱 即成天上雨后出现的虹,可知龙在三千年前即有能致雨的传说或假想,并象征神秘。从青铜器花纹上看,凤顶有高冠,曳着长尾,尾上还有眼形花纹,样子和孔雀相差不多。古记称 “有凤来

3、仪”“凤凰于飞”,让我们知道这种传说中的灵禽,被当成吉祥幸福和爱情的象征是 来源已久。在人民诗歌中,凤和鸳鸯同为爱情象征;在封建宫廷艺术中则是龙凤并用,成为上层统治权威象征。龙历来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汉唐以来,由于方士和尚附会造作,龙的原始神性虽曰 减,新加的神性却日增。封王封侯,割据水府,称孤道寡,龙在封建社会制度上占有一个特别地位。凤到这时和诗文爱情相联系,越来越少神性,和人民的感情日益亲切。元明清三个朝代中,龙始终代表一种神性,又成为九五之尊的象征,因此不能亵渎。而凤却和花中之王的社丹结合,“凤穿社丹”“丹凤朝阳”反映到工艺图案上,象征光明、幸福、爱情等,形象上也越来越格外秀美华丽,成为

4、人民吉祥图案的主题,和人民的情感深厚而普遍。乡村平民女子的鞋帮或围裙上綉凤双飞或凤穿社丹,谁也不能管;至于赠给情人的手帕,綉凤穿花更加常见;至于民间俚曲唱本,开口离不了凤凰;凤的图案已不是宫廷所独用,早成为 人民共同的艺术主题。也就是凤接近人民,人民因之丰富了凤的形象。因此,从表面上 看,凤的抽象地位下降,不能和龙并提;事实上凤和人民感情打成一片,特别是在民间刺綉中被赋以无限丰富的艺术生命,得到不朽和永生。但是我们也得承认另外一种事实,在近百年来封建上层艺术成就中,丝绸锦綉袍服,瓷、漆和嵌镶工艺,金银加工,凡百诸精细造形艺术图案,龙的图案占有主要地位,凤只是次要地位。(摘编自沈从文龙凤艺术1.

5、下列关于“龙凤图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凤图案是人们熟悉的民族艺术图案,但在各个时代的工艺造型设计中不断发展变 化,专家学者也很难说清楚。B.数千年来,龙凤图案以吉祥的形象成为我国艺术装饰的主题,被广泛、普遍使用,深 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C.龙凤和封建政治紧密结合,其图案成为封建装饰艺术的主题,龙凤图案并用象征了 上层统治权威。D.从龙凤图案在古代艺术上的形象和传说来看,龙凤在历史发展中似同实异,人们对 的龙凤感情不完全相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黄帝乘龙引凤,群臣有攀着龙髯随同升天者;萧史吹箫引凤,和弄玉一同跨凤上天; 两个神话传说实际上影响了龙凤后来的发展

6、。B.从甲骨文字上看,龙是个因时屈伸的灵虫,双龙起拱就形成雨后出现的彩虹,可见龙 能致雨的神秘传说已有数千年之久。C.青铜器器物上凤的样子和孔雀相差不多,古记上说“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表明凤 被当成吉祥幸福和爱情的象征是由来已久。D.龙和封建政治结合,凤和诗歌爱情联系,在丝绸锦绣袍服,瓷、漆和嵌镶工艺等上层 精细造型艺术图案中,二者平分秋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唐以后,凤和诗文爱情联系逐渐增多,和人民的感情日益亲切,因而,人民不断丰 富它的形象,使它焕发了生机和活力。B.由于方士和尚的附会造作,龙的原始神性虽然日渐减少,但又增加了新的神性,所以 龙的图案在封

7、建社会制度上一直地位特殊。C.乡村平民女子的鞋帮或围裙上绣凤双飞,民间俚曲唱本开口不离凤凰;这表明凤的 图案逐渐脱离宫廷,成为人民共同的艺术主题。D.凤的不朽和永生,说明活在人民情感中的东西会在不同的时代和人民的艺术创造热 情结合,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贌。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 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骁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沭,忽传诏对

8、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 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 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 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诛,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街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 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 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曰吾保养天

9、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 今曰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 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 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 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节选自宋史李迪传W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擢知制诰擢:提拔。B.A何以济济:帮助,接济。C.章献深衔之衔:怀恨。D.而仁宗君德日就就:接近。5.以下各组句子

10、中,全都表明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迪深厚有器局部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迪很有才华。他带着自已写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称赞他是辅佐国家的人才,后 来他以第一名的身份中了进士。B.李迪直言进谏。皇上想要立章献做皇后,李迪多次上书劝谏阻止,后来章献当了太 后,打击报复他,把他贬到衡州。C.李迪有胆有识。皇帝对周怀政事件非常生气,迁罪于太子,群臣都不敢进言,李迪挺 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做法。D.李迪是社稷之臣。章

11、献太后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在仁宗即位后,两人为了朝廷的 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迪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骁锐士,擒贼,斩以徇。(2)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9题。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曰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8.诗歌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9.这首诗表现了处士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2、)(1)蒹葭苍苍,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道阻且长。(诗经蒹葭)(2)风急天高猿啸哀,_。无边落木萧萧下,_。(杜甫登高W(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中通外直,_,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丹柯高尔基古时候地面上只有一族人,他们三面都是走不完的密林,第四面才是草原。这是些快 乐的、

13、强壮的、勇敢的人。可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另外的种族把他们驱赶到林子深处。林子尽是泥沼和黑暗。树枝密密层层纠结在一起,阳光也不容易穿过。要是光线落 到泥沼上,就会有恶臭升起,人们就接连地死去。想活命只有两条路:后退,有强悍凶恶的 敌人;前进,有巨人似的大树挡路,粗大的树枝紧紧地抱在一块,白天黑夜都是坚固的黑 暗,好像要压碎他们。风发出低沉的响声,像是为他们唱葬歌。然而,他们是坚强的人,还能和那些战胜过他们的人拼死一搏,他们还有未实现的宿 愿。他们在漫漫长夜里,在树林阴沉的喧响中,在泥沼的毒臭中坐着想来想去。愁思使身心疲乏,恐惧产生了。最初还是胆怯的、低声的,后来声调越来越高他们想到敌人那儿,献出自

14、己的自由,被死吓住的人不害怕做奴隶。这时,丹柯出现了。丹柯是一个年轻的美男子。他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结果。为什么要把气 力都浪费在思想和悲伤上呢?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他们看出他是最优秀的,他的眼睛里闪着无穷的力量和烈火。 “你领导我们吧!”他们说。丹柯领着他们。大家跟着他走他们深信他。路很难走,泥沼张开龌龊的大口,要 把人吞下去;树木像牢固的墙拦住他们,每步路都要耗费很多血汗。他们走了很久树林越来越密,气力越来越小。人们开始抱怨丹柯年轻没有经验,把他们带往死亡。但丹柯还在前面走,快乐而安详。大雷雨来了,树林更加黑暗,像世界所有的黑夜都集

15、中在这儿。这些渺小的人在吓人 的雷电声里,在巨大的树木中间走着。巨人似的树木吼着;闪电在林子顶上飞舞,威吓着人们。树木好像活起来了,在那些正从黑暗的监禁中逃出来的人的四周,结成密密的阻挡 的网。又好像有某种可怕的、黑暗而冷酷的东西,看着他们。人们疲乏透顶,丧失了勇气。他们羞于承认软弱,就把怨恨发泄到走在前面的丹柯身上,责备他没有能力领导他们。他 们站住了,又倦又气,开始审问丹柯。他们吼道:“你是个无足轻重的、有害的人!你领导 我们,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你就该死!”“你们说:领导我们!我才来领导的!”丹柯挺起胸膛大声说,“我有领导的勇气,可你 们做了什么?你们不能为了更遥远的路程保存你们的力量!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 羊!”“你该死!你该死!”他们叫道。树林怒吼着,重复着他们的叫喊,闪电把黑暗撕成碎片。丹柯看着他费力带领的人,这些人野兽一样,站在他的周围,他们脸上没有一点高贵的表情。丹柯知道绝不能得到这些人的宽恕,他的心里腾起愤怒之火,但因为怜悯这些人又熄灭了。他爱他们。他的心里迸发出想要拯救他们的愿望,眼睛里闪耀出强烈的火焰人们以为他要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