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245796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台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台州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二 政治(文科)命题人:黄敬标 审定人:项笑笑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 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 B C D2“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文

2、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 A B C D3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 B C D4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 热议。这种正面家风的传播,对社会发展大有裨益。这是因为 弘扬好的传统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 家风是一定社会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家风教育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传统文化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A

3、B C D52014年国庆黄金周,海南旅游市场做足“功课”迎接黄金周热潮。各地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 与当地自然景观进行产品组合,丰富了游客来琼度假的产品。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撬动了海南旅游假 日市场。材料表明 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人们在旅游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世界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 黄金周让人们领悟了不同传统节日的韵味 A B C D6针对近来热议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中央文明办强调,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 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国家良好形象。这一强调是基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B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4、、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7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 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B. C. D. 8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 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

5、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9“活着的关中文化”是陕西省某知名古村实施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主打特色。这里最独特、也最吸引人的是 文化体验:在布坊,你可以亲自动手尝试织布的乐趣;在油坊,可以看到菜籽油从油坨中被挤出通 过文化体验来保护传统文化是因为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活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享用文化是发展文化的根本动力 A B C D10“广场大妈”在公共场所或小区跳集体舞,是当今中国城市里的一个文化娱乐现象。美国华人集中的地方,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很自然把

6、 “广场舞”介绍到美国来。2014年7月,纽约的广场大妈一早到公园播放歌曲,跳健身舞,遭到公园附近居民投诉后被美国警察带走。广场大妈在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应了解对方民族的行为规范,以便真正做到入乡随俗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要积极接纳对方的优秀文化,摒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 A B C D1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文学作品必须时刻贴近百姓生活,才有生命力,好的作品必须与生活 紧密相连,作家应该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所希望的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什么。这一观点说明了 A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7、B来自劳动群众生活中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C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新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2联合国发起“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旨在调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 中国积极响应该倡议。之所以倡议“教育第一”,是因为 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 B C D13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比现在落后得多,但当时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 代。这说明 A百家思想是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B经济是基础,决定着文化的

8、发展 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14“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因为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 A B C D15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 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

9、向人民群众学习 A B C D16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 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 B C D17“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它将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这表明 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民族精神是推动我国走向繁荣的

10、动力 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 B C D18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中央电视台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的 深入讨论。这启示我们要 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 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 A B C D19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

11、如秉、秋、秀、种、租等。这说明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 B C D20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八卷二十篇,是中华的“家训之祖”,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在颜氏家 训的影响下,下起士庶,上至宰相,乃至帝王之家,多有自订的家训。梳理历史上的这些家训,可以 A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伟大复兴 B保证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C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养分 D使我们具备识别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2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我国民间美食作为窗口,将美食和历史巧妙地掺绊在一起,通过美食展现历史的醇厚,展现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在对着屏幕咽口水的同时,不难发现,除了烹饪好的美味摆在面前之外,影片中更多地是介绍劳动者如何对食材进行采掘、加工、制作。自开播后,该片就力压众多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成为同时段全国收视冠军。由此可见 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文化创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流文化就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文化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是文化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