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一创双优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45390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濮阳市一创双优试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濮阳市一创双优试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濮阳市一创双优试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濮阳市一创双优试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濮阳市一创双优试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濮阳市一创双优试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濮阳市一创双优试题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濮阳市“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测试题 科室(场): 姓名: 分数:一、单项选择(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答案后面的圆括号内打“”) 1、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一揽子”改革方案,预示着在未来几年,中国社会各领域改革将得到协调全面推进。依靠改革的力量推动未来中国的发展,体现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 ) C、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2、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首次将“消费”置于“投资”之前,消费将成为未来中国发

2、展的经济新引擎。这样做是因为 A、消费决定生产,促进生产发展( ) B、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 C、高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 ) D、消费将取代投资和出口( ) 3、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 )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A、社会主义( )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4、2010年1月11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孙家栋、谷超豪两位院士。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党和国家重视人才、鼓

3、励创新(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 C、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D、人才是指受到国家奖励的人( )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B、产业转型升级 ( ) C、保障和改善民生 ( ) 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 A、发展高新技术 ( ) B、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 ) C、科技进步和创新 () D、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以人为本( ) C、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

4、调性、可持续性( )C、加快改革开放( )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 B、产业转型升级 ( ) C、保障和改善民生 ( ) 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 B、可持续发展( ) C、改革开放( ) 10、(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对外开放( ) B、改革开放( ) C、扩大开放( ) 11、要建设(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A、生态文明( ) B、物质文明( ) C、精神文明(

5、 ) 12、(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民主监督( ) B、政治协商( ) C、人民当家作主( ) 13、徐光春在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 )向( )跨越,加快( )向( )跨越,努力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经济大省、经济强省,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强省( ) B、资源大省、资源强省,交通大省、交通强省 C、文化资源大省、经济强省,经济大省、文化强省 14、段喜中在“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动员会上指出,( )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A、创

6、新思想观念( )B、优化干部作风( )C、优化发展环境( )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 )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A、工业总产值(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16、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 )和领导干部,特别是( )。 A各级领导, 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B各级领导机关 , 各级领导班子( )C各级领导机关 , 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 1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集中制度( )C、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 ) 1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7、什么? A、科学发展、共同富裕( )B、共同富裕、社会和谐( )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 19、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在全市营造( )的政务环境 A、廉洁高效( ) B、公正严明( ) C、安全稳定( ) 20、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在全市营造( )的司法环境 A、廉洁高效( ) B、公正严明( ) C、安全稳定( ) 21、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在全市营造( )的社会环境 A、安全稳定( ) B、公正严明( ) C、廉洁高效( ) 22、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在全市营造( )的人文环境。 A、廉洁高效( ) B、公正严明( ) C、文明和谐( ) 23、( )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

8、展的政治基石。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 C、人民当家作主 2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 A、坚持以人为本( )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可持续发展( ) 2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 )。 A、关键( ) B、源泉( ) C、保证( ) 2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A、减轻农民负担( ) B、增加农民收入( ) C、提高农民素质( ) 2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A、

9、前提和基础( ) B、目标和要求( ) C、方式和方法( )二、多项选择(请在你认为对的选项打“”) 1、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 )我国国家机关实施经济职能( )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实施政治领导( )党的主张可以代替人民意志( ) 2、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同时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又一个鲜明特

10、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下列属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 扩大出口,追求贸易顺差( ) 发展低碳经济,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 ) 3、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被确定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未来五年中国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做法有利于: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 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 更加公平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成果( )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11、益( ) 4、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体现的三个重点之一,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党中央对民生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体现了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 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5、我国先后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现在全国人大又在修订可再生能源法。 这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表现( )这使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有法可依( ) 这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措施( ) 6、12月7

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中国政府承诺不重复发达国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发展老路,并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寻求减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之路。这说明: 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5楼 各国应该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 我国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 ) 7、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会议称,这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我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这一目标也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节能减排 可以彻底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 可以改变我国的资源现状( )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会减缓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 8、2009年11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