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反弹琵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36480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反弹琵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反弹琵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反弹琵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反弹琵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反弹琵琶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反弹琵琶 新人教版 文贵创新,反弹琵琶逆向思维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创新手段,所谓“反弹琵琶”是指在写作上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运用这种技法有时确能起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从而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譬如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性,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从某一个角度而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们就可以从逆向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完全不同的新观点。如“班门弄斧”历来被视为才疏学浅而不自量力,好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的代名词,显然是个贬义词,久成定论(有时也用于有本事人的自谦)。班门弄斧者一直为世人所不齿。若打破传统的意识

2、和观念,从虚心学艺积极角度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立意,言之成理,岂不富有新意?要虚心学艺,不到班门何以能识名师?有技艺者不“班门弄斧”何以显示自己的本领?怎能得到名师的认可,从而登堂入室,得以在“班门”深造,使自己的本领更加博大精深?当年身微人卑的华罗庚,如果不敢在当时北大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面前“弄斧”写了一篇有质量的数学研究论文,何以能踏入数学的神圣殿堂,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着名科学家?技艺不精者不敢在师门“弄斧”,怎能成为“班门”继承人?所以“弄斧”必到“班门”。古今中外多少敢于“班门弄斧”者,他们不仅继承师艺,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再如“知

3、足常乐”是指个人在物质生活的需求上,名利地位的欲望上不可贪得无厌,而应适可而止。常常用来作为劝诫他人和自慰的至理名言。若突破这个成语的范围,扩大到学习知识、工作进取、理想追求和事业建树上就不再适用了。知足就是固步自封,就是以现实为满足。只有知不足才能学业进步,事业发展有成,理想追求才能昂扬不懈。若知足于几千年的刀耕火种,哪有现代化的生产?若知足于穴居茅檐,哪有摩天大厦耸立云天?若知足刀矛箭戟,哪有蘑菇云升天?知不足科技才会发展,知不足社会才能进步。对以上类似命题,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若从原义角度立意,定会千篇一意。若从相反的角度逆向思维,一反传统看法,定会令人耳目一新。当然,逆

4、向思维要有 “度”,反弹琵琶决不能离“谱”,决不可为立意而曲解题义,刻意猎奇;或违背真理,信口雌黄,随意褒贬;或不顾是非,一味翻案。我们来看一个题目又到中秋月圆时这个题目,从正面来写无非是中秋赏月、家人团圆,然而反向思维写,中秋时不能赏到明月,一家人不能团圆,为何呢?可写大气污染太严重,能见度低,明月不易见,进而谈论到热门的环保话题;可写由于公务繁忙,岗位需要,军人天职等而家人不能团圆,进一步歌颂奉献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恰当的铺垫。这样写能收到语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例文欣赏“杞人忧天”新说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后他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整天觉也不睡,

5、饭也不吃。后来就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大凡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以嘲笑回报“杞人”,认为他的行为荒诞、滑稽得令人喷饭。不是吗?“杞人”因“忧天”而遭世人嘲讽,成为“庸人”“愚者”“神经不正常”的同义词,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杞国无事忧天倾”者也。然而,当我们把眼光投注到现实生活中,放眼当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就不得不为这个遭世人嘲讽的 “忧天”的“杞人”鸣不平了。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臭氧层空洞说”“太阳黑子说”“地球环境资源危机说”等,都证明天地之间并非永久太平。可以说,“杞人”天崩地裂的想象不仅有其合理性,而且颇有超前意识。如此看来,“杞人忧天”成

6、为千古笑谈实属历史性的误会。如用现代人的思想和观念来看待“杞人”,他的这种“忧天”称得上是“居安思危”,有着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精神应该得到我们的肯定和赞扬。而那些怀着“天塌下来高人顶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心态的人,和“杞人”相比,的确有失现代人的身份了。看看我们周边的某些人吧,明明知道办工厂要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就是舍不得拿出钱来治这“三废”。工厂一开工,环境污染问题便充分显示出来:往日清新的空气变味了;蓝天白云消失了;池塘小河里的鱼、虾不见了;晴朗的夜空中,星星被乌云遮住了光辉这些人,把个人的利益建立在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他们不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它,我们何以能生存下去?因此,我们的确应该具备一些“杞人”的忧患意识了。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全民行动。让我们多具备一些“杞人”的忧患意识,忧忧天,忧忧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点评:这是一篇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写成的议论性的文章。作者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反弹琵琶”,从成语“杞人忧天”阐发出与之相反的一个论题:“杞人忧天新说”,古语今用,富有个性和创意。文章选材新颖,立意奇巧,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读后给人以警示和教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