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6235884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 数信学院10数一 丁丹一, 问题行为与心理需要一个已经5岁多的小女孩, 在幼儿园小班时已经学会独立吃饭了, 并且吃得又快又好, 但是到了中、大班后反而变得逐渐不会吃饭了而且吃得很慢, 只好由幼儿园老师或家长每餐都喂她。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退化行为呢? 心理医生认为, 出现/ 退化行为是孩子适应不良的一种表现。当孩子使用种种方法都得不到老师或父母的关注或爱护后, 他们就希望通过这种/退化行为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关注和爱, 据了解, 该女孩在上中班前, 很得父母的宠爱, 但是在她上中班后, 父母双双下海经商, 因为平时很忙, 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有片刻的时间和女儿在一起, 这使

2、得她很不适应,感觉自己被人遗忘了。要知道, 孩子要求受到成人的关注, 这不仅是他们的一种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在一般情况下, 他们会采用自我表现等积极的方式来引起成人的关注, 他们迫切希望成人们对他的作为做出认可和称赞, 并从中获取自尊和自信。然而当他们一旦发现自己不受关注时, 就可能产生自卑或微不足道等负面感觉, 并进而做出一些在大人们看来异常怪诞的举动, 如拒绝吃饭、厌食、偏食、捣乱、攻击行为、恐惧、生病吮手指、人来疯等。他们之所以会下意识地这么干, 其实只是想利用消极、隐蔽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目的是给家长们发出这样的/ 信号我不想受到冷落。因此

3、, 当孩子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行为时, 家长们应对自己进行反思, 想想看是不是由于工作或其它原因冷落了自己的孩子? 如果是, 应该立刻纠正, 让孩子在爱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二寒假里学生体质为何减弱中国教育报/2013 年/2 月/27 日/ 第002 版 一开学班里就收到病假条,还增加了不少“小眼镜”、“小胖墩” 现象: 寒假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学生健康 大年三十,小许一家在一起欢庆新年。小许的孩子佳佳和他妹妹的孩子豆豆凑在了一起,两人手中各拿着一个iPad 玩得起劲。到了吃饭时,两人仍然不放手,直到父母一起出面制止才勉强同意放下,可没吃完饭两人又玩了起来。 金晶家正月十五好不容易迎来了兄弟姐妹的团聚,

4、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们非常高兴,不停地问这问那,可几个孩子只顾玩手机和掌上电脑,对于问话只是一味敷衍,令爸爸妈妈大为扫兴。 今年寒假,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初二学生晓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睡神”:上午 11 点钟起床,12点钟左右吃饭,之后再睡一会儿就开始搜索各电视台播放的甄嬛传看,这个假期她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部电视剧,看了无数遍还不厌其烦。由于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这个寒假她的生活完全颠倒了,天天只吃两顿饭,夜里很晚才睡,到吃午饭时才醒。 爷爷奶奶看孙女整天待在家里比较乖,乐得不再管晓红,只是一味地满足孙女的需求,而晓红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唯一的烦恼是身体不断发福,比放假前胖了十斤。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

5、,由于寒假和春节连在一起,加上有不少阴霾天,许多北京的中小学生都跟晓红一样成了“宅男宅女”,过着“两饱一倒”的生活,这种生活既不规律又不健康,与学生们平时的生活反差很大,不少学生因此处于浑浑噩噩的亚健康状况。而这种“宅”生活,让孩子们摄取的过多热量在“少动多静”的生活方式中转化成了多余的脂肪,使众多孩子短时间里迅速“被催肥”,冒出一批“小胖墩”。一些学校教师也反映,一个月不见,很多学生都胖了一圈。 而在过去的这个寒假里由于学生用眼时间过长且密集,加上缺乏锻炼、户外运动少,许多学生还患上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前往医院就诊配镜的学生远远超过平时。某小学班主任刘老师开学点名时发现,班上至少多了6 个

6、“小眼镜”。 缘由: 无处锻炼让学生体育活动“断档” 不健康的寒假生活让很多学生体质大大下降。在假期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想锻炼一下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高一学生雨生是个篮球爱好者,平时最喜欢和几个同学一起打篮球,虽然他家对面就有一所很大的专科学校,可整个假期学校没有开过一次大门,雨生曾经也和几个学生一起央求到学校里打球,却被传达室的大爷呵斥:“我们这里不开放。” 雨生家附近有三四所学校,都有篮球场,但没有一所开放体育场地,寒假里都是大门紧闭。“我们想运动,可是场地都不开放,哪里有我们活动的地方?”雨生忍不住大声问记者。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学生露露假期想踢球,可跑了很多地方都没

7、有找到合适的场所,只好转了一圈回家了。 为什么不少学校有很好的体育设施却不开放呢?带着这一疑问,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几所中小学,这几所学校中只有个别学校场地设施免费对外开放,其他学校都是校门紧闭,甚至连本校学生也不让进。“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安全和对参加锻炼者负责,因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逃脱不了责任。”一位学校教师如此回答。“对于像雨生这样的个体,要在假期中参加体育锻炼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因为学校的体育设施主要针对团体开放。”北京八中的一位管理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虽然社会上有不少体育设施开放,但由于收费相对较贵,一般中小学生难以承受。记者随机采访的10 余名学生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这个假期活动

8、了一两次,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地方活动。据了解,北京市目前已有几百所学校开放体育设施,但对于庞大的学生群体难免还是不够。 建议: 家校合作才能共促学生体质增强 中国教科院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吴键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做的3 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 30% 。这一调查结果在假期中得到充分体现。虽然是学生的问题,但家长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吴键指出:“不少家长对孩子们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或者只是一味地粗暴干涉,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假期中家长应当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健康成长。”他介绍说,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布

9、置假期家庭体育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带领下完成一定的体育活动,“这就要求家长身体力行,必要时陪孩子一起玩,和他们一起成长。国外的家长就非常注重这一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研究员胡小琪指出,一日之计在于晨,不吃早餐危害大。不仅会导致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减少,还容易引起疲劳感,令专业能力和学习效率下降,引发肥胖等症状。她强调,合理的膳食和营养是健康的基石,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应当对此足够重视,学校也应该加强营养健康知识的传授。 北医三院眼科中心门诊窦大夫告诉记者,很多学生是在假期视力才开始下降的,大部分都是由于用眼过度所致。因此家长的责任重大,应当担负起监督的责任。近视

10、是长期看近导致的结果,只要正确用眼,适当减少用眼时间,多到户外走走、加强锻炼,假性近视能很快恢复正常。吴键认为,假期里学生没有地方锻炼是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应该有更多学校尤其是社会的体育设施在假期里向广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远离不健康行为,走到操场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三, 孩子的困扰:凡事“不感兴趣” 解放日报/2007 年/1 月/27 日/ 第003 版 完美主义、适应不良、问题行为等倾向常见 记者 徐敏 华东师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昨天成立。心理学专家、中学教师在会上指出,目前青少年心理困扰有四种常见类型,即“完美主义倾向、适应不良倾向

11、、问题行为倾向、消极反抗倾向”,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径迫在眉睫。 上外附属大境中学心理教师曾强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有“消极反抗倾向”的青少年,往往表现为自卑、淡漠,凡事均不太引得起兴趣;面对教师的关心,他们多半回答“不知道”、“随便”、“无所谓”。他们总是轻易地答应师长制定的规则,但因缺乏实践动力,老是遗忘和拖延,让人觉得“不负责”或“光说不练”。 一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青少年,自我要求甚高,凡事求胜心切,希望次次拿第一。考试前, 他们规定自己每科得复习三次以上;倘若考试结果未达其预期理想,往往自责甚深。越是重要的考试,压力越大,考前甚至出现失眠、头痛、腹泻等症状。 有些青少年在新环

12、境或面临新要求时,往往出现适应不良: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得更好、如何与异性交往、怎样与老师交往等。专家认为,出现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性格缘故,有的是与朋友交往经验太少,有的则源于父母言传身教缺失。 最让学校头痛的是有“问题行为倾向”的学生。他们喜欢在群体中挑战权威,面对学校规范,常采取“为反对而反对”的态度,部分学生更是成为学校德育室的常客。他们易怒、易焦躁不安,行为表现为顶撞师长,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逃学、逃课等。 不少心理学专业人士认为,学校需要设计一些特别的课程,或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少年在体验中自我反思,而不是仅仅通过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纠偏。金陵中学校长江华指出,教师

13、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自身首先应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四,帮自闭症幼儿破开那层“茧” 中国教育报/2012 年/4 月/22 日/ 第004 版 学前教育成长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其确切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实践证明,经过早期科学系统、坚持不懈的干预,许多自闭症患者能够融入社会、自立生活。幼儿园,是自闭症患儿社会融合的第一步。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走近自闭症幼儿,以更好地了解、帮助这一特殊群体。自闭症幼儿外表和普通孩子没有差别,但他们却深陷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和外界沟通交流:他们不会回应爸爸妈妈的呼唤;不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行为怪异,不明原因地摇晃身体、甩

14、动手臂、大声尖叫 目前,绝大多数自闭症幼儿都无法获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入园机会,天天就是其中一个。 天天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天天快 3 岁时,还只能说些简单的词语,无法讲完整的句子。走路的时候总是踮着脚尖,喜欢反复地开关家里的电灯,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天天的妈妈刘女士并未太在意,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情况应该会好转。 天天3 岁半时,被送进了幼儿园。但才去幼儿园几天,老师就打来电话:天天上课随意走动、拿别的小朋友的东西,随意开关教室里的设备,不参与游戏活动,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老师建议刘女士带天天去医院检查,但刘女士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有病,她向老师解释:天天是外婆带大的,也许是因为缺少和父母的

15、亲子交流,又经常和外婆在家里呆着,很少出去与小伙伴玩耍,所以性格非常内向,不太会和小朋友沟通交流,请老师耐心地帮助天天。老师答应了刘女士的请求。但是,情况却越来越糟糕,天天有时会突然大哭,在地上打滚,甚至还用头撞墙。刘女士只好带着天天去了医院。“自闭症!”刘女士从未听过这种病,但医生的描述让她害怕:患儿具有社会交往障碍,多数孩子有智力残疾,很多存在问题行为,如攻击、自残等,有些甚至伴有癫痫;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研究出能使自闭症完全康复的治疗方法,也没有特效的药品 此后,刘女士遭到了许多幼儿园的拒绝,天天的天空变“灰”了。“我们教不了这样的孩子”这是幼儿园给出的回答。幼儿园还列举了很多理由:天天不参与集体互动,老师无法进行班级管理;天天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大笑、尖叫,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她吸引,有的孩子还被吓哭;幼儿园担心家长投诉班上有行为异常的特殊孩子,会影响其他孩子 成长问诊 问:山东泰安微微妈妈:我的宝宝今年3 岁半,性格特别内向,和别人交流没有目光对视。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教育专家说,由于家长教育不当,造成孩子不会和小朋友或老师相处,整天处于孤立状态,后来被诊断为自闭症。会不会因为我管教太严,让孩子真的得上自闭症呢? 答:您提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养方式的问题,二是自闭症的诊断。首先,目前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