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示例教学案例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6232082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示例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六年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示例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六年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示例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六年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示例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六年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示例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示例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示例教学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六年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示例教学案例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揭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

2、上。) 3、简介作者。 4、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杀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默读课文,想一性每句话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词,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 (2)指名说已弄

3、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4、稻花香里书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5、试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四、齐读课文。 五、作业 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旧时茅店社

4、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明说。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 (2)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3、指导朗读。 (1)轻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标出重音。 (2)指名标出停顿及重音处,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不断地修改。 (3)按照停顿与重音的提示,练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 4、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观察图画

5、,想像情景 1、看图,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补充进去。师生评议。 3、用一段话写成短文。 四、总结课文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作业 1、默写这首词。 2、修改小短文。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经典阅读题 1.上阕描写了哪些声音?有何作用? 答:描写了蝉鸣,鹊啼,蛙叫,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反衬出夏夜乡村的寂静。 2.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答:运用互文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喜鹊蝉儿,鸣叫起来。“惊鹊”“蝉鸣”以声写静,以动衬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

6、令人悠然向往。 3.分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写景角度和作用。 答: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夏夜的宁静,侧面烘托了诗人因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下阕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下阕主要写了此人遇雨避雨之景,充满乐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写乌云骤至,大雨将起,侧面表现了诗人急于寻找避雨之所的焦急: “路转溪桥忽见”写找到旧时社林边的茅店,倒装句凸显出了诗人此时的惊喜。“星”“雨”“茅店”等景,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写得生动有趣,表现了词人遇雨的焦急和找到避雨之所的惊喜,也反映了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心态。 5.上阕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上阕描绘了一幅幽静,丰收,欢快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揭示了诗人因丰收在望的喜悦,侧面体现了悠闲自得,淡泊潇洒的心态。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