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27881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练习题 一、第一段中似乎和确凿这对词语是否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阅读第2段完成下题1.语言的生动必须是准确地生动。作者用_、_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_来形容伏在菜花上的黄蜂和窜向云霄的叫天子,分别从_和_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2.七句话层次划分应是: 3.第二段长句、短句交叉运用,比喻、拟人、传说等恰当渲染,形成了_的语言特色(风格)。4.第二段所描述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景色?_5.作者回忆并着力描写百草园,是因为它_(用文中的话回答) 6.对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下面对这种修辞作用分析不

2、正确的两项是:( ) A.将昆虫的鸣叫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B.将句子形式的整齐与内容的和谐结合在一起。 C.将本体:油蛉蟋蟀的鸣叫与喻体人的弹琴低唱结合在一起。 D.将地上昆虫与前文空中虫鸟构成对比,表现作者对前者更喜爱的感情。7.文中写我拔何首乌的意图是什么?( )A.表现作者小时侯有吃像人形的何首乌的幻想。B.表现作者小时侯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的乐趣。C.表现作者小时侯很好奇,勇于实践。8 第二段描写突出了景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写植物着力描绘了色、形、味,如菜畦、石井栏、珊瑚珠。 B.写植物着力描绘了色、形、味,如桑葚、何首乌的根、珊瑚球。

3、 C.写动物着力从声音、状态方面描摹,如鸣蝉长吟、叫天子窜向云霄。 D.写动物着力描绘了声音、颜色,如油蛉低唱、黄蜂伏在菜花上。9.试写出描绘各种动、植物的形、色、声、味的词语各一个。 形状:_ 声音:_颜色:_ 味道:_10.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1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各词相应的反义词。 粗糙- _ 矮小-_瘦削-_笨重- _ 纤细-_12. 鲁迅说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原因是( )A. 百草园中有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和可爱的小动物,激起了鲁迅对生活的热爱。B. 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吸引儿童去观察发现、探索无穷无尽的自然科学知识。C. 园内景物优美有趣,可以听到神奇

4、的传说,可以尽情地游玩,有许多东西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D. 在园内可以无拘无束,免受家人的呵斥和打骂。13.本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有哪几种?(至少写出三种)_14 本段文字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关键取决于_与_的使用精当贴切。15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仿照例句,你也造一个句子(不少于50字)三、阅读冬天的百草园比较得无味一段,做下列练习题1.解释词语无味:_两样;_鉴赏:_不相宜;_人迹罕至:_2.本段文字写冬天百草园很无味,而写雪地捕鸟却津津乐道,这叫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本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为概括部分,为分述部分,交待捕鸟的_,

5、捕鸟的_,捕鸟的_。4.找出捕鸟过程的一组动词:_5.为本段命名一个标题:_四、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一段,做下列练习题 1.本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2.本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3.从结构上看,本段文字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4.本段文字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5.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6.三个也许是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7.文章结尾用了两个德语单词Ade(别了)有何用处?五、第二次行礼时-结尾几段,做下列练习题1.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一句中那现在通常应怎样写?冤气所化一句中化的意思是什么?2.东方朔也很渊博,在文中也是承接什么而言的?3.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一句中的

6、省略号表示什么?( )A.话未说完便被先生打断了。B.因是赶快问,匆忙中忘了该再说什么。C.欲说又止,等待老师回答。4.先生不愿回答我的提问,并且很不高兴,真正的原因是?正确的一项( ) A.其实并不了解怪哉,所以说不知道,并做出生气的样子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 B.知道怪哉的故事,不愿说是怕干扰教学内容,生气是因为我上课不专心,老想着别的事。C.不许学生提乱七八糟的事,要孩子只读圣贤书。5.对于作者写最后一段的意图,有以下几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 )A.表现三味书屋的先生能严格要求学生,由浅入深传授知识,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教益。 B.表现三味书屋生活枯燥无味,说明封建教育违背儿童天性,束缚儿

7、童身心的发展。C.表现我的勤奋好学,博得先生喜爱,所以学生后来对他却好起来,并且更热心地教我读书,、习字、对课。 D.既读书,又习字,还对课,说明三味书屋的学习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多样的。6 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文字加了标点符号,这是因为( )A. 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B. 学生读得快,先生读得慢。C. 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D. 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7.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B. 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C.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

8、的妙处心领神会。 D. 段末“拗”字生动描写了先生读书无限陶醉的神态。8 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A.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B. 通过建高楼大厦,是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更理想的空间。C.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D. 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背影阅读练习题一、阅读开头-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二段,做下列练习题。1.理解句子的含义、作用,选出正确的答案。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A.表现父亲的坚强、乐观,不怕困难。B.表现父亲有阅历,是一种经验之谈。C.父亲宽慰儿子,其实,父亲心里也很难过。2. 文中其实我那年已20岁一句和

9、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一句中都有不要紧,它们的意思似乎相同,但联系全文看,它们涉及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我说没有什么要紧是指父亲说不要紧指3. 这两段文记叙的内容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和自己为当时对父亲行为的不理解而感到内疚( )的心情。4. 聪明过分的意思是( ) A特别聪明 B 自作聪明 C 愚笨不懂事5我心暗笑他的迂是由于( )A父亲同脚夫讲价钱说不漂亮。B给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C对我的嘱咐都不必要。D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6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运用的修辞是(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D.对比二、阅读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一段,做下列练习题。1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10、 )A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这一句表现了父子间的相互体贴和照顾,尤其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B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句写父亲想要替儿子作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但心里觉得很踏实。C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朴素的话语中饱含了父亲对儿子远行的牵挂之情。D进去吧,里边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句小相互应,表现了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耐。2文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与之相应的句子是 。这泪水,前者是_之泪,后者是_之泪。4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两个怕字含义不同,前者是怕_,后者是怕_5父亲买橘子穿过铁道费

11、事的原因有二:是_是_.6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即人物的_ 、_、 _7.详写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是_8走到那边月台,须跳下去又爬上去一句能否从文中去掉,为什么?9.这段父子离别的场景对你有什么启发?10.在对父亲买橘子的描述中,哪些动词和形容词准确而形象地展现了父亲年老体胖、行动艰难的样子和执着的心态?11.本段中两次写背影,分别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12.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三、近几年来-结尾一段1.情郁于中不同往日一句有何含义?_.2文中第一句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A当时世道昏暗,代表知识分子的作者一家处境艰难B劳苦大众生活困难 C作者一家生活很不如意3.本段抒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采用的抒情方式是( )A在记叙中抒情 B在议论中抒情 C在描写中抒情 D边记叙边抒情4.文章最后一句用了两个感叹号,表达的感情是( )A忧虑而忧愁 B惭愧而自责 C烦躁而不安5解释词语 大去:_ 情不能自已:_6引用父亲信中的话与写背影有什么关系?7.泪光中的背影是否与前面背影描写重复?8.本文的线索_【阅读理解】 【甲】我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