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6227751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管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管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管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管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沈阳市第十七中学 马玲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设计思想】“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规律,所以要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与探究的心理状态。尽管在中小尺度范围内,不容易发现“地域分异规律”,但学生可以结合旅游经验及阅读地图获得感知。在本课中,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条件,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所得。因为对于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所以我遵循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使学生通过案例的解读、自身的体验去感知规律的存在,而不是概念和定义的诠释与灌输。【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

2、它的定位:即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必修“地域分异规律”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其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本条“标准”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而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材对此内

3、容淡化了“地带性”、“非地带性”的概念,同时注重案例解读得出“地域分异规律的结论”。从本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理新课程理念“简化概念”、“增强体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地域分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2.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获取“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3.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过程与方法1.掌握区域分析与对比的地理研究方法,利用景观图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2.结合实际分析

4、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归纳法有机结合,采取活动讨论课的教学模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与活动中获得新知,完善知识的归纳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那么现在我提出一个观点:自然环境除了具有整体性,还具有差异性,并且地域差异在自

5、然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成相同的区域。你们同意我的这种观点吗?生:同意师: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比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再或者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那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展示“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来简要描述一下热带雨林和苔原景观的植被差异。生:略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那么在更大的范围内,比如亚洲,乃至扩展到全球来看,是不是也存在着这种差异呢?(展示“图5.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并且解释

6、:低纬度地区,一年中太阳高度角较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植物生长旺盛;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地面获得热量相对较少,所以气温较低,植物生长力相对较弱。)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差异不仅存在,而且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差异反映出了怎样的地理规律呢?(小组讨论)生:讨论,回答。师:(总结板书)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过渡】师:自然地理环境沿着纬度变化方向有更替,那么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情况又是怎样呢?我们进行一次旅行,从我国黑龙江省出发向行,沿途可以遇见哪些景观呢。(图片展示:逐一出示点,学生依次回

7、答景观名称)生:大、小兴安岭森林带内蒙古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师:形成这种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的是什么呢?生:略师:在学习地球上的水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回忆一下,有什么特点?生:东南多,西北少/下秋多,冬春少师:恩,因为我国各地距离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也就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由此可见,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怎样的地理规律呢?生: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师:(总结板书)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北京奥运提出的口号是“绿色奥运”。有人建议在北京大量种植常绿阔叶树种,请同学们结合北京

8、的气候,想一想,这样做合适吗?(展示北京气候特点: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略师:很好,因此北京在绿化中,应该以种植温带落叶树种和适应温带地区的草类植物为主。常绿阔叶树种不能很好地适应北京气候,成活难度大,养护费用会很高。【过渡】师: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那么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生:略(累呀!)师:对!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等等都会发生变化,相应地自然景观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

9、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展示图片从山麓到山顶) 请同学们看P101“活动”,山地分析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有那么大的差异呢?小组讨论一下生:(小组讨论)略师:(总结板书)南坡的高差比北坡大,纬度也比北坡低。是迎风坡,在山下的水热条件比北坡好,因此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那么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生:水热状况师:(总结板书)这些地域分异规律对我们现实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实用价值呢?同学们可以借助书P101阅读来思考。生:略师:举例: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

10、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如果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产生这些规律的主导因素。下面我们来做练习。【思考题】全球的自然地理环境都完全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吗?请举例说明。生:略师:绿洲。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可是在

11、规律性中又表现出复杂性非地带性现象。【小结】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同时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从而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下课!【板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形式主导因素由赤道到两极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热量由沿海到内陆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水分垂直地带性由山麓到山顶,垂直更替水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