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26212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五、孙权劝学【预习或二次备课区域】【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学习重点】 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学习难点】 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疏通文意,积累字词预习导学不预不讲 1、作者简介:资治通鉴是( )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

2、、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2、读准字音。卿( ) 岂( ) 涉猎( ) 孰( ) 遂( ) 邪( ) 更(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蒙辞( )以军中多务( ) 但( )当涉猎见( )往事耳(语气词,罢了) 自以为( )大有所益及( )鲁肃过寻阳即更( )刮目相待蒙乃( )始就学 权谓( )吕蒙曰 孰若孤( ) 士别三日( ) 肃遂拜蒙母(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导读指导】朗读课文 1 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 3、小组互读,检查

3、朗读情况。 【组内竞赛:组长指名朗读,组内评选优秀诵读者】 问题一、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预习或二次备课区域】不学!”( )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C “卿言多务,孰若孤?”( )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疏通文意。1、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博士:古义_ 今义_往事:古义_ 今义_但: 古义_ 今义_过: 古义_ 今义_孤: 古义_ 今义_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

4、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1)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_(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_4、翻译下列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卿言多务,孰若孤?_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即更刮目相待。 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拓展延伸。(文言文阅读练习)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见于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 1、读文段,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2、解释下列词语。 及: 就学: 惧: 自若: 3、根据短文意思用竖线断句。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 4、根据短文翻译句子。 (1)母愤因以刀断机。 译文: 【预习或二次备课区域】 (2)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 译文: (3)学何所至矣? 译文: 5、你认为“孟母”为何“断机”? 【知识链接】1、相关人物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骁勇善战,但少谋略。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很快。鲁

6、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第二课时【预习或二次备课区域】【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2、 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预习导学不预不讲1、文言阅读,完成习题。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

7、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轻: 或: 故:遂: 安: 画:2.翻译句子。 (1)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翻译: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翻译: 3.吕子明的学问好,在文中是通过鲁肃的 表现出来的,而鲁肃的这一举动,也说明鲁肃是一个不 的人,这是一个好领导必须具备的品质。 4.吕蒙能得鲁肃赞美,是因为他

8、读书好学,这在现在仍有教育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合作探究不议不讲问题一、 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问题二、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预习或二次备课区域】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问题三、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问题四、就你对课文的了解,完成下面的板书。性格特点孙权 学性格特点吕蒙 学性格特点鲁肃 学拓展延伸:1、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2、 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