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6223717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管理)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管理)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管理)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管理)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自然环境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候万千”“风光迥异”三部分,教材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世界地形和气候作了生动的呈现。教学目标(1)结合地图,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和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和位置;(2)了解世界多样的气候。教学思路(1)本课时是该课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略做改动,把“气象万千”中的“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这部分放到下一个课时中;(2)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本课的中心载体,是多样的地形、万千的气候围绕着“文明古国”展开,从历史知识切入,引导学生探究地形和气候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世界地形挂图;学生收

2、集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二、学法流程整体构架学与教的活动程序设计意图导入设问引趣教师引出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用金字塔、空中花园设问引趣:你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大致位置吗?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大致位置,便于稍后分析归类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活动:通过四大文明古国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得出平原的特征。学生活动:结合地图,探究其他各类地形,包括特征和实例。承转:人们只有在合适的气候下,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正如地球的地形是千差万别的一样,地球的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并回答:从图中这么多色彩(图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描述当地气候时用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

3、反映了气候的哪两方面的特点?四大文明古国大致处在哪些气候带上?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规律小结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重视实践的观念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在开始我们新课以前,先来考大家一个课外知识:我们知道,在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展示】世界地形图学生上台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承转】非常好,经过这几个同学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这四大古国的大概

4、位置了,那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古代中国以外的另三大文明古国,他们都处在哪一类地形上?所谓地形,就是指地表的形态,包括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大多处在平原上。(注:古代印度特指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平原,是一个地理概念。)(新课教学)【提问】看来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不错!那么为什么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平原呢?大家能不能结合书本,从平原的特点去找找原因。学生分析平原特点:宽广低平;海拔低;主要集中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承转】大家都感觉到了平原的适合居住性!那么除了平原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地形呢?它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吗?请大家带着这3个问题,前后

5、左右讨论一下,我们还可以参考书里的世界地形图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高原、山脉、丘陵、盆地、沙漠的特点,并各自举出地理实例。【提问】刚才我们讲到,四大文明古国大多诞生在平原地区。从各种地形的特征来看,平原是最适合远古居民居住的。那么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平原,比如说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亚马孙平原,如果这两个平原上有大批居民居住,那么他们会面临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方面来思考。【小结】对了,我们发现,西西伯利亚太冷,亚马孙平原太热,这两种气候都不适合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居民生活,所以,气候也是远古人们创造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只有在合适的气候下,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6、正如地球的地形是千差万别的一样,地球的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提问】我们来看书上图2-11,大家发现这幅世界地图被画得花花绿绿色彩多样,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呢?学生通过地图注记得出结论:地球的气候多样。【提问】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地图下面绿框框里的两个问题,大家也是分小组讨论一下,特别要小心第二个问题:气候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承转】非常好,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描述了某一种气候,最主要的就是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入手。现在如果请你们把全球的气候按照地理位置分为3类,你该怎么分?学生思考回答: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提问】对,那么我们再回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上去,这四

7、大文明古国都是属于哪个气候呢?学生回答:温带气候带。【小结】既不太冷也不太热,古国的居民们在温带的气候中,在合适他们居住的气候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所以,结合天时地利的优势条件,再加上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也就是“人和”,因此我们说,四大文明古国的出现是必然的。【提问】我们说,分成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大气候带,只是一种笼统的分法,其实这里面还可以再进行划分,比如说温带气候又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那么我们浙江属于哪一种具体的气候呢?学生看图,找到浙江省的位置,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提问】那么,大家也来看看,你最喜欢去旅游的国家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呢?学生畅所欲言。【总结】通过这

8、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地球多样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希望同学们将来能够有机会出去走走,感受一下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气候!【气象万千】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各种图片资料,使学生对世界气候的多样性获得感性认识。1. 图2-11的教学建议首先,带领学生读图2-11,说一说共有哪些气候,从而引出气候多样、气象万千的标题。然后,引导学生充分阅读6个地区的人们对当地气候的描述,思考“人们都用了哪些词汇来描述气候特点?”或“这些词语主要说明了气候哪两方面的特点?”,启发学生完成书上的读图练习。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形容自己家乡所在地的气候,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来表达的,这是本课的重

9、点。2. 地中海气候的教学建议课文中对于地中海气候的文字描述比较抽象,教学中要尽可能想办法使学生获得对这一知识的感性认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可向学生提出: 阅读图2-11,想一想英国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有哪些特点? 夏季时英国阴雨连绵、潮湿闷热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地方,有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碧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这个地方在哪里呢?” 在学生观察图2-12时,突出描述“阳光海滩”和“日光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3. 季风气候的教学建议首先,引导学生读图2-13,总结归纳季风气候的特点。 在冬季,风由什么地方吹向什么地方?这种风有

10、什么特点? 在夏季,风又是由什么地方吹向什么地方?这种风又有什么特点?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其次,对于季风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应重点突出夏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向学生提出: 水稻的生长期主要在什么季节? 水稻的生长对气候有哪些要求? 季风气候对水稻生产有哪些主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季风气候对河流、湖泊的补给作用。4 从动植物看气候的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教师可找出几张照片或幻灯片,启发学生思考: 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或动物? 这些植物或动物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从图片上可看出当地气候有什么特点? 说说本地区代表性的

11、植物或动物有哪些?这与什么因素关系最密切?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探究生活,学以致用,热爱学习。【风光迥异】1. 景观图片的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图文并茂,图2-15至图2-19,用5张景观图,形象地展示出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千差万别。教师可先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思考: 每张图片及图片说明中介绍了哪种地形?(森林、草原、沙漠、冰川、高原) 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这些地方的大致位置,试着说出它们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高山气候) 这些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最后,再让学生阅读图片说明,分析一

12、地景观是由哪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形、气候、动物、植物等)【活动】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通过地形和气候特点、典型植物、主要动物等几个方面来描述家乡的景观,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自我测评】1.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2.沿40N自东向西横穿亚洲大陆,经过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沿100E自南向北纵穿亚洲大陆,经过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高原高山气候温带荒漠草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亚寒带草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极地苔原气候极地冰原气候。3.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说明最好注明地点及其特点。内容点析【

13、地形多样】1.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有山脉、峡谷、陡崖、高原、平原、丘陵、盆地课文以“地形多样”作为认识世界自然面貌的起点,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活动,旨在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课。2.海拔和山脉的概念,应注意图文的结合,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理解山脉、平原的概念。不需要学生记忆各种地形的具体海拔高度,只要能描述其地表形态特征,能区别不同地形即可。【气象万千】1.“气象”一词,与我们经常说的天气、气候等词不同。天气,是指瞬时或短时间内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综合显示的大气状况,具有短时、多变的特点,因此我们常说今天的天气如何;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由太阳辐射、大气

14、环流、地面性质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与天气相比,具有长期和稳定的特点,如我们常说的北方气候寒冷,南方炎热;气象,是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课文用“气象万千”一词意在说明地球气候的多样性。2.图2-11虽然标出了十多种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但不需要解释说明每种具体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只是为了表明气候的多样性。所以,在引导学生读图的时候要注意侧重点。气候分布图的边缘,给出了6个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文字描述,并配以相应地区的人物头像,用各种描绘气候类型的特征,使“死”的图像知识“活”起来,更容易使学生感到亲近。3.课文设计的读图练习,旨在培

15、养学生从文字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应该充分理解这几种气候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和归纳,发现规律,并掌握描述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方法。4.地中海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西侧,因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而得名。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许多欧洲人把这里当作享受“日光浴”的最理想的场所,因此地中海周边地区成为旅游胜地。课文通过形象的对比,如“充足的阳光、柔软的沙滩和碧蓝的大海”和“阴冷、潮湿的英国天气”,使学生对地中海气候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5.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移至少有120。图2-13旨在通过学生读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季风”的含义,发现风向的季节差异,从而引出季风的概念。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的结果。冬季,大陆因气温低而形成势力强大的高气压,同纬度的海洋气压低于大陆,因此,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夏季,大陆因气温高而形成低气压,而海洋的气压高于大陆,因此,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