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17964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诗二首 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主旨。能力目标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会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重点)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星空图片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

2、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瑰丽的传说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2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诗里的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3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思想感情。【教学备注】教学提示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语速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朗读诗歌要注意节奏和重应音。节奏: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

3、重音:朗读时,往往要把句中的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一些,主要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目标导学二:体会联想与想象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象的?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象的。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 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

4、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4.改写神话这种想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5.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象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不能;由街灯联想到明星,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象打下了基础。 学法指导联想和想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两者还必须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想象是由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甲事物是存在的,乙事物是不存在的。如从明星想到街灯,从街灯想到

5、街市,这些是联想;可想出天上有街市,那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象。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1第一节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好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前两句的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后两句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 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有什么作用? 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3

6、“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朵”可不可以换成“颗”? “朵”用来作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4.“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中的“浅浅”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浅浅”说明牛郎织女相隔很近。生活得自由、幸福。“浅浅的天河”,运用叠词,不但更好地表现天河的浅,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目标导学四:仿写句子,拓展提升 发挥想象和联想,补充下列句子示例:甜蜜的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他,它已经跑了。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牵牛花开放了,好像 笼子的小鹦鹉,好像_ 教学提示仿写,它不同于一般的造句。题目有供仿写的例句,我们应先从分析例句

7、入手,挖掘仿句和例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相同点。三、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太阳船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 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品味诗歌语言。(重点)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自己联想和想象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宇宙飞船发射吗?假如让你来设计一种船你打算设计成什么样。你能用自己的笔画下来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学习太阳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明确节奏 1.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太阳船吴望尧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

8、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2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诗里的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3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思想感情。【教学备注】学法指导 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那么,无标点符号之处又如何停顿呢?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四个音节一拍。如:“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有时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如“却/溅起了/银星千颗”。目标导学二:把握诗歌内容 1.这首诗热情赞颂了

9、太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太阳的颜色有怎样 的变化? 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描写太阳船。早晨:金色 太阳升高到日落前:白色 日落时分:红色2.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 片。 目标导学三:品味诗歌语言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诗句。 (1)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从修辞角度赏析该语句) 用“白银”比喻阳光,“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 “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10、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象的空间。(2)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中的“溅”字用得好吗?为什么?一个“溅”字化静为动,它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星星出现的场面。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明时间顺序的词。学法指导理解诗歌语言,要抓住句子所用修辞,如(1)句中的“帆”比喻遮掩太阳光芒的面纱;(2)句中的“大火”喻指晚霞。目标导学四:体会主旨,把握技巧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 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2.本诗想象可谓天马行空,但是又合乎情理。说说诗人是如何依据现实展

11、开想象的。 诗人把天空想象成航线,把太阳想象成船,晴天太阳东升西落,想象成船在天空中穿行,把云想象成海岸,太阳落山,余辉晚霞想象成大火,太阳落山,星星出现,想象合乎情理。 教学提示领会该诗主旨,要抓住太阳的象征义光明。此外,还要联系该诗写作背景。三、板书设计 太阳船太阳船 天空航线 云海岸 想象丰富合理 海峡大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详尽的背景介绍。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轻而易举地领悟了诗歌的主旨。 2.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授课时,我不仅给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还让学生把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用笔画下来,并在小组里进行评比,也让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足之处:1 朗读指导不够。诗歌的朗读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学中我忽视了对诗歌朗读的指导,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2.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方面做得不够。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多,如教授天上的街市时,只有个别学生提出了诸如“那朵流星的朵字如何理解?”这样的词语层面的问题,对深沉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课文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和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所不同?”这类的问题却没有学生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