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6217400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结构,掌握作者情感,解读人物形象 2.熟悉描写手法,分析语言特色,评价表达效果 二、教学过程 (一)朱自清先生的再认识 1.朱自清先生一生极朴实、极谨慎,在毁灭一诗中曾有“自描”,请试读之: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天, 不再低头看白水, 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 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 打上深深的脚印 2.再读一副挽联: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解析:这是后来担任九三学社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2、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为朱自清先生撰写的挽联此联采用同字手法,对朱自清先生的光辉一生和高尚品德作了全面的评价上联采用两个“一面”和两个“向学”,概括了朱自清先生的三十年教书生涯,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朱自清先生不断地从时代和青年身上汲取力量,既当先生,又做学生的治学态度朱自清先生曾说:“要勇敢地向前走,这不是容易的简单的事我们年纪大的人也许走得没有年青人那么快,但是,就是走得慢,也得走,而且赶着走”可见朱自清先生是极强健极勇敢的一个人,挽联用“生能如斯,君诚健者”之句,寄托了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仰之情下联作者用两个“愈”字与两个“斗”字,突出点明了朱自清的节操和骨气,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高度赞扬在抗日战争

3、时期,朱自清先生曾多次拒绝政府高官厚禄的收买,在贫病交迫临终前夕,他“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结句“我哭斯人”如泣如诉,十分沉痛,深切地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逝世的哀伤与痛惜) (二)读荷塘月色全文,了解内容,梳理结构 1.快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堂上训练一: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明白作者行踪,梳理课文结构 (1)堂上训练二:明白作者行踪,明确对应内容,了解情感起伏 行踪变化:家小路荷塘小路家 内容变化:乘凉、眠歌淡月、独处赏荷、赏月听蝉蛙忆江南妻已睡熟 情感变化:颇不宁静渐得宁静沉醉宁静渐失宁静颇不宁静 (2)堂上训练三:解读课文结构,感悟结构特色 从离家开始,到回家结束,从妻眠开始,到

4、妻睡结束,是一个回环照应的结构 依据回环结构,从颇不宁静开始,自然应以颇不宁静结束 从小路到小路,从渐得宁静到渐失宁静,构成了第二重回环 以荷塘月色为中间核心,前后内容对称分布,匠心独运,天下无匹 更深一层解读:从刻意离开家门开始,到不经意回到家门结束,形成了从刻意逃避现实到不经意间又回归现实的循环,内心里欲避而不可避的悲哀在文字上全无形迹,斧凿无痕,堪称绝妙神笔 (三)解读人物形象堂上训练四(以讨论方式展开) 1.课后练习题以为,作者作为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社会现实,思想矛盾复杂,形之于文,既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喜悦应该如何理解? 观点指路:“颇不宁静”四字,一语道破

5、朱先生本是有愁之人,离家赏月意在借景消愁,但哀愁竟不可消,“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均是明证,因而“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结论,自是正确无疑但逍遥难得,却反证了“淡淡哀愁”的错误,因月色而沉醉宁静的普遍见解,也证明了“淡淡喜悦”的不可认同论者见文中有愁有喜,相互交织,便以为愁也淡淡喜也淡淡,实在不过是肤浅的见解,自古及今,真正的性情中人是全不这样的 2.课后练习题以为,作者心地温厚,个性平和,处事谨慎,有所追求又“放不开”应该如何理解? 观点指路: 离家之时,先想到墙外孩子们的欢笑,可见平日里是常留意的,行文时自然而然便流于笔底,这正是温厚的证明 个性平和之人

6、,情感不会偏激,做事不会张扬,随意随和,能容万物朱先生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正是平和性情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朱先生心中有愁,却不刻意张扬,赏月得喜,却也并不狂欢,一如湖上清波,不见狂澜,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悄悄地披衫出去,轻轻地推门进屋,一前一后两个动作,与徐志摩再别康桥完全相同,只是不要惊动家人,处事谨慎,于此见之 朱先生离家赏月,以消解心中的“颇不宁静”,也算是有所追求了但月光只是淡淡的,不能朗照,月光之外,偏又有许多树影,那种“朗朗明月照乾坤”的景象终是无法见得,但朱先生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这算是“放不开”的一个证明热闹的蝉声蛙声也算是美好的事物,心无挂碍的人,随它热

7、闹去便是了,也乐得逍遥自在,但朱先生忽然便触动心底哀愁,于是变成“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了,这算是“放不开”的又一个证明与此相同的是对江南采莲的回忆,朱先生是写出了神往的,但“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情绪起落只在瞬间,其放不开的心态已显露无遗,而这正是真性情的具体流露,真实自然,毫无矫饰 (四)品读课文4、5、6三段,熟悉描写手法,分析语言特色,评价表达效果堂上训练五(以讨论方式展开) 1.听课文4、5、6三段朗诵录音,感受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 2.讨论分析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描写方法的理解: 叠字求形法如:曲曲折折、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田田、缕缕、密密、脉脉、静静、

8、薄薄等,叠字使事物之形更为逼真 修辞传神法文中修辞主要有比喻(宜逐一指出并解析)、拟人(如袅娜、羞涩、风致、倩影、丰姿、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等)、通感(归在比喻当中)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事物的神韵,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层层叠进法第4段由荷叶到荷花到荷香再到荷波,层层叠进,自然顺接,最后却又能以荷叶作结,构成回环,真是奇绝 人物相衬法第6段通过树影以环境之静衬托蝉蛙的热闹,是物与物的相衬;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便使蝉蛙的热闹与作者的孤寂失落构成了反衬,是为人与物的相衬,最终将作者情感的起伏具体地表现了出来 3.堂上训练六朗读并背诵课文4、5、6三段,再次感受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