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艺考生语文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一第四节 语句翻译——化句为词字字落实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21467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艺考生语文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一第四节 语句翻译——化句为词字字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语文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一第四节 语句翻译——化句为词字字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语文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一第四节 语句翻译——化句为词字字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语文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一第四节 语句翻译——化句为词字字落实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语文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一第四节 语句翻译——化句为词字字落实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艺考生语文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一第四节 语句翻译——化句为词字字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艺考生语文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专题一第四节 语句翻译——化句为词字字落实(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语句翻译化句为词,字字落实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真正的难点和失分点是翻译题。翻译是文言文的重头戏,分值高,难度大,失分严重。文言文翻译题给定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三类赋分点:重点实词的翻译、重点虚词的翻译、特殊句式(含固定结构)的翻译。(2019新课标卷)原文见本专题第三节典例。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4分)(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4分)现场答案我来评卷(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他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扰乱许多事情。”(2)贾谊屡次上书,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接连

2、多个郡县,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1.得分:(1) 4分 (2) 4分2.理由:(1) 纷乱,使变得混乱。考生没有翻译为使动。(2) “或”限制的是“土地”,不是“诸侯”。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增分技巧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1)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说人的坏话;擅权,揽权;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得混乱。“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2)数,屡

3、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阅卷感悟高频易错点破解之道没有回顾语境,对重要字词理解错误关注语境,字不离篇误判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关键词句,落到实处对特殊现象处理不到位多种标志,意断句断忽视“字字落实”,只翻译出大概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提分攻略明角度找对应文言文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关键性词语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设定为阅卷的“采分点”。另外,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都需要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就需要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句子放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

4、,方保翻译得心应手,取得高分。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意识保高分人物意识圈出传主姓名及所译句子前后语境出现的名字,便于理清人物关系及人事关系。语境意识快速浏览所译句子前后语境,把握文脉,便于推测大意。采点意识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推断并翻译这些关键点。连贯意识根据所学翻译技巧(留、换、调、删、补、变),流畅翻译所考句子。人物意识理清人物关系和人事关系1根据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下面典例1中的传主“

5、沈通明”,后面就成了“通明”。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句子的翻译。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

6、。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意思。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典题赏析析典题学通法典例1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明朝)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 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

7、,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分析画线句子中,前一分句省略了主语“清军”,后一分句省略了“踪”的宾语或“迹”的定语“仰妻子”。翻译(清军)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很紧急,追踪(他们的)行迹直到沈通明的家。总结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被省略成分的内容,帮助我们完整清楚地表达句意。2.利用语境获取“大意分”高考文言翻译评分标准中,把握句子大意一般有2分的分值。如果所译句子句意晦涩难懂,我们无法破解采分点,语境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大意,进而获得大意分。典例2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

8、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分析画线句子有较多理解障碍,但所译句子的后文语境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后来淮北闹饥荒,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由“旧制”和“后”可知,画线句子的大意应与后文意思相反。翻译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商贩不能通商。淮南闹饥荒,他请求到淮北买粮。总结我们可以根据前后相关的语境,推断所译句子的大意,能对译的对译

9、,不能对译的根据语境表述大体意思,这样也能得分。3.利用语境突破难点词翻译句子的关键,在于难点字词的把握,只要难点字词攻克,其他词义就能迎刃而解,语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文章表述的大意及侧重点。典例3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以治干称。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 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

10、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分析画线句有两个难点词“清洁”“剧职”。“清洁”很明显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直接按现代汉语翻译,根据前文语境“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推断,“清洁”为“清正廉洁”之义;而“剧职”通过前文“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后文“朕使卿智,不使卿力”推断,“剧”为“繁重”之义,“职”为“职务、任务、工作”之义,“剧职”译为“繁重的任务”。翻译高祖赞赏他清正廉洁,特别礼待他。每次朝见,他都请求承担繁重的任务来为朝廷效力。总结前后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灵活推断难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采点

11、意识聚焦实词、虚词和句式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高考常见的3大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典例4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孙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

12、,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1高考翻译句子评分标准(1)关键字词得分:3分(2)句子大意基本通顺:2分人们常说,打蛇要打七寸。即要善于抓住关键,也就是说,关键字词有3分,无论句意多么晦涩难解,你翻译的大意多么离谱,只要你有采点意识,抓住关键字词、特殊句式准确翻译,你就有可能拿到3分。否则,就可能徒劳无功,写得多得分少。关键点主要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

13、、常见18个虚词、特殊句式。2本句翻译标准(1)不吾索(1分):宾语前置(2)面(1分):当面(3)庶或(1分):或许(4)句子基本通顺,大意正确(2分)总结翻译时先标注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强化采分点意识,可以让我们有的放矢,重点作答,不遗漏要点。连贯意识活用留、换、调、删、补、变翻译句子时,如果其中出现不合现代语法的词语搭配、句子不通的现象,要根据所学翻译技巧(留、换、调、删、补、变,一轮复习时已做详细讲解,不再赘述),让句子更加通顺合理。依据4种意识确立考场翻译答题步骤1能在1分钟内在心里快速了解所译句子的前后语境。2能在2分钟内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翻译。3能依据

14、关键字、词、句在2分钟内流畅翻译所考句子。 规避3大失分点,文言翻译拿10分有一种观点,高考文言文翻译不过是简单地“换个说法”,只要大意对就可以了,没必要细究。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拉分题型,语句是否顺畅、句意是否贯通是直接影响翻译题得分高低的关键因素。要想让翻译题得高分、夺满分,应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以下三方面:“以今律古”不可取文化背景的古今差异是文言文翻译的一道藩篱,文言文翻译忌讳用现代思维看待古代文化,而应力图还原其本真的文化,避免失真,这对考生的文化修养提出了要求。典例5(谭澄)至则葬暴骸,修焚室 ,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

15、。(元史谭澄传)考生翻译谭澄到任后,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骸,修理焚尸炉,赈济饥饿贫寒的百姓,民心渐渐安定。失分评析“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参考答案(谭澄)一到任就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骸,修缮被烧毁的房屋,赈济饥饿贫困的百姓,召集逃亡的人众,百姓逐渐安定下来。典例6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 (袁)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 (后汉书赵壹传)考生翻译袁逢就收紧衣服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西方的事,非常高兴。失分评析上述译文在两个地方以现代眼光解析了原文:一是将“敛衽”解释为现代的“收紧衣服”,古人“敛衽”是“将衣襟夹于带间”,以示敬意。史记留侯世家云:“陛下南乡(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另外,“西方”也不等同于今天所说的“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