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214314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0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 中华 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 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生 今天 随着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 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 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便于激发学习 兴趣 共设计了四个问题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各个历 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 三是中国文化经典的现代意义 四是本书的结构 编排思路以及 学习本书的方法 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

2、 掌握四部分类法 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 文化著作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意义 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典 3 了解本书的结构 编排思路与学习方法 一 字音辨识 1 单音字 阐发 ch n 撰写 zhu n 训诂 g 2 多音字 载体 z i 烙印 l o 载 刊载 z i 烙 炮烙 lu 二 字形辨认 对zh 峙 有sh 恃 无恐 浮z o 躁 枯z o 燥 三 词语释义 1 卷帙浩繁 辨析正误 尽管在卷帙浩繁的典籍文献中跋涉实非易事 然而能为我国辞书事业做些贡 献令他深感欣慰 2 升堂入室 辨析正误 半夜小偷扒开防护网升堂入室 钻进住户厨房 最终被警察抓获 3 时

3、过境迁 辨析正误 有种友情 时过境迁 依然纯朴 有种信任 时隔多年 依然怀念 有种问 候 清清淡淡 却最真诚 有种友谊 无须挂齿 却心领神会 4 脱颖而出 辨析正误 实际上 在家纺行业中不乏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实例 5 著书立说 辨析正误 传承衣钵授徒讲学又著书立说 孔子死后 曾参自知承传老师衣钵责任重大 开始在家乡授徒讲学 6 雨后春笋 辨析正误 当今互联网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互联网思维也已是人尽皆知 7 和衷共济 辨析正误 王某 罗某和冯某曾是一同在监狱服刑的狱友 刑满释放后不思悔改 又混 在一起 和衷共济 谋划入室盗窃 8 殊途同归 辨析正误 特朗普和彭佩同一天从华盛顿飞往洛杉

4、矶 殊途同归 却没有乘坐同一架飞 机 9 责无旁贷 辨析正误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环保部门的责任责无旁贷 10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辨析正误 真抓实干要从 小事 做起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1 汗牛充栋 辨析正误 越战发生在电视普及的年代 是第一场被 现场直播 的现代战争 留下了 汗牛充栋的影像 12 提纲挈领 辨析正误 陈志先生提纲挈领地指出 真正的豪宅就是 好大少贵 精辟地总结出了 豪宅的市场特性 13 以一当十 辨析正误 空降兵的训练每年都在开历史先河 打起仗来 空降兵个个能以一当十 14 终南捷径 辨析正误 80 后青年画家 诗人冬子花 4 000 元租下终南山老宅 过终南捷径的诗意生

5、 活 答案 1 形容书籍或篇章多而纷繁 卷帙 书籍或篇章 2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达到更高的水平 3 随着时间的推移 境况发生变化 4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或比喻优秀人才超出他人拔尖而出 5 撰写著作 创立学说 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6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 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7 比喻同心协力 共同克服困难 8 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9 自己的责任 不能推卸给别人 10 一千里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11 形容书籍多 作品多 12 提住网的总绳 提住衣服的领子 比喻把问题简明

6、扼要地提示出来 13 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 比喻军队以寡敌众 勇敢善战 14 比喻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门路 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一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 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四大部分 具体 如下 类 别内 容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经部 主要是 儒家的经典 十三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 左 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孟子 尔 雅 正史 沿用 史记 开创的纪传体例 大 多由朝廷主持修纂或 得到朝廷的认可 如 二十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

7、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后来 加上 清史稿 又 有 二十五史 的说法 史部 记载历 史兴衰治乱 各种人物以 及制度沿革 等的历史书 除正史以外的史书及如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 野史笔记 三通 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史学理论 方面的典籍 史通 先秦时期 先秦诸子百家留下的重要文化典籍 如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等 子部 收录诸 子百家著作 和类书 魏晋以后 四库全书 中收录的子部书有儒家 兵家 法家 农家 医家 天文算法 术数 艺术 谱录 杂家 类书 小说家 释家 道家等 14 类 可以说经 史之

8、外的专门著作 几乎都包括在其中了 别集 收集个人作品 如白居易的 白氏长庆集 欧阳修的 欧阳文忠公文 集 集部 各种汇 集历代作家 不同体裁作 品的书籍 以诗文创作 为主 总集 收录众人作品 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文选 还有 全唐文 全唐 诗 等 二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中国社会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都有重大变化 决定了中国文化经典有着不同的 时代特点与思想风貌 具体如下 一 春秋战国的 百家争鸣 1 文化背景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 大批人才脱颖而出 形成了儒 墨 名 法 阴阳 道德 农 纵横 杂 小说等学派 形成了所谓的 百家争鸣 局面 2 代表作品

9、论语 老子 孟子 庄子 等 二 先秦至清的影响深远的史学典籍 时 间文化背景及特点代表作品 先 秦 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 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 作 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 神 尚书 春秋 左传 两 汉 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 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 格局的纪传体通史 为以后持 续约两千年的 正史 确立了 规范 史记 汉书 唐至清历史著作不断涌现 带动了史 史通 唐 文史通义 清 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三 两汉影响最大的礼书 1 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重视礼法 把 礼 作为治理人民的方式 礼书在历史上层出 不穷 2 代表作品 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的 礼记 3 内容及影响 具体而细致地阐述了儒

10、家的礼治思想 无论是对国家的治理还是对民 众的道德修养与规范 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 两汉以后的佛典 1 文化背景 两汉时期 有关佛教的记载 传说已频频出现于典籍中 佛教作为一种 外来文化 一经传入 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2 代表作品 1 佛经在译为汉语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 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 分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所选的 百喻经 就是一个代表 2 中国佛教徒在继承与发展佛教思想的过程中 也编写了不少书籍 如相传为唐代僧人 慧能所述 法海集记的 坛经 五 盛唐的政治文化典籍 1 文化背景 唐代社会空前繁荣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又是 盛世 2 代表作品 唐代吴兢编写的 贞观

11、政要 其内容是对这一时期治国经验的总结 六 宋代理学的典籍 1 文化背景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从文化上看 中唐以后禅宗的盛行 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学的兴起 构成了文化的新动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 理学家强化了对所 谓 天理 即社会道德体系的哲学思考 为宋以后的社会稳定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 代表作品 朱熹的 朱子语类 七 明清启蒙思想的典籍 1 明中叶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逐渐产生 李贽的 焚书 表现了 对传统思想的勇敢挑战 童心说 正是这一 异端 思想的反映 2 明清易代 社会剧变 促使启蒙思潮向纵深发展 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探讨古 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 提出具有鲜明时

12、代特点的政治思想 在当时专制政体下 它所表现 的天下为公的理想具有突出的进步意义 八 古代科技方面的典籍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也很发达 并形成了具体的科学技术体系 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 家 产生了一批卓越的科技著作 三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 经典文化思想现代意义 现实性 积极入世 求真务实 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 也是中国文化经典 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关键 民本思想 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 有助于我们理解 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的治国思想 包容性 古代认为 只有和衷共济 同心同德 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 中国 文化经典中对 和 的提倡 与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开放趋势

13、是一 致的 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 想资源 对自然的亲和态度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 一部分 所以 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 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 对道德修养的倡导 对科学规律的尊重 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 都 能给我们以宝贵的营养 四 如何学习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这本书 一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的两条线索 从历代文化经典论著中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章节 既展示儒 释 道三教的经典 以及历史 伦理 科技 文学等各个方面 又反映思想的流变和文化的发展 因此 书中各 单元同时兼顾两条线索 1 按照经典的性

14、质横向展开 涵盖儒家和道家 历史 道德 佛教 政治 理学 科学 学术 文学等诸多方面 本 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次序展开的 2 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纵向展开 本书的编排基本上也遵循了这个规律 从春秋战国起 第二 三 四单元 经汉唐 第五 六单元 至宋明 第七 八单元 结束于清代 第九 十单元 基本做到了与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发展的历史走向相吻合 二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的篇章结构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的结构包括 经典原文 相关读物 大视野 三部分内容 相关读物 大多与 经典原文 属于同一类经典 如第二单元的 孟子 庄子 即 与 经典原文 论语 老子 相呼应 同是儒 道两家的重要经典 也有的 相关读物 是

15、 经典原文 的延伸 如第三单元的 经典原文 是 左传 而 相关读物 的 直书 则是对古代历史实录精神的总结 第六单元 经典原文 求谏 反映的是封建政治的理想 状态 而 相关读物 原君 则是对君权至上的批判 大视野 部分主要选录了一些当代名家的文章以及有关资料 它们与 经典原文 大 多有一些思想上的关联 有助于同学们近距离理解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并引发思考 经典原文 部分精选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相关读物 部 分的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研究学习 三 学习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的方法 1 要与先哲对话 所谓与先哲对话 就是带着问题去学习 从文化经典中寻求启发或 答案 2 要与师友对话 真理越辩越明 在 论语 中就看到孔子与弟子间的很多对话 这 种对话有利于对真理的探究 3 要与自己对话 在中国文化经典中 有不少说法放在现代并不一定适合或正确 这 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 努力辨别 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