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214029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3 题 9 分 近年来 现实题材电视剧增量回归 创作水平明显提升 这是电视剧业界积极践行 以人民为中心 创作导向的成果 是管理部门从源头促创作 大力扶持优秀剧本的重要 收获 献礼剧是近两年现实题材主旋律剧的主体内容 其表现内容和视角丰富多样 表现 重心各有侧重 落脚点皆是表现中国的时代变革与中国人的心灵变迁 这些作品多以小切 口展现大时代 努力在社会变革中展现改革者的家国情怀与人物的情感命运 以普通人的 生活变迁来折射时代洪流与社会百态 现实题材剧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 首先由人物性格和行动来承载 主要人物形象 的典型性 人物群像的丰富性 直接构建着作品错综复杂的人

2、物关系和人物世界 是作品 生活实感与艺术品质的基础要素 与此同时 现实题材剧中的人物总是生活中具体的人 有一定的社会身份和所从事的行业特色 通过恰当的形象化 艺术转化予以有效表达 是 确保作品艺术似真性的前提 都市情感剧 家庭伦理剧 青春爱情剧等类型作品在现实题材剧中占比最多 前不 久播出的 都挺好 借助纯熟的叙事技巧 一流的表演水准 打破了不同圈层的接受壁垒 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冲击力 作品对世事沧桑 人世沉浮 对善良仁义的传统美德的表现 让这类剧赢得了独特的口碑 2019 年农村家庭伦理剧 麦香 绽放吧 百合 春暖花又 开 等表现了逆境中的善良与坚守 带给人们朴素的美感 优秀的青春爱情剧 不只

3、需要年轻靓丽的面孔 更需要有趣 有精神品质的灵魂 需要创作者发现生活的慧眼 跳出模式化窠臼与狭小的思想格局 2018 年的这类剧中既有 表现留学生生活又杂糅了反腐元素的 归去来 也有杂糅体育竞技元素的 甜蜜暴击 等 将个人成长与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青春书写 为电视剧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现实题材创作要将现实主义原则贯彻始终 近期 最美的青春 外滩 钟声 启航 都挺好 破冰行动 等作品的成功 恰恰是将现实主义原则贯通了创作制 作全流程 有力证明了影视艺术的原创力是合力的结果 电视剧的叙事容量大 传统的单 兵作战式创作日益被集体创作代替 因此造成一些作品缺乏严谨的整体构思和逻辑线索 贯通的故事被小品化

4、的 事故 替代 不少剧情通过 事故 相连来保持戏剧张力 吸引 观众 由此造成作品段落之间的割裂感 当然 表演不在线 艺术匠心缺失 制作粗劣同 样会伤及作品的生活实感 造成创作质量不均衡 现实题材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 创作者需要保持与时代积极热情的对话关系 深 入开掘生活 进行有效的艺术转化与提炼 以艺术匠心夯实创作全流程 惟其如此 现实 题材电视剧才能不断提升品质 成就高峰之作 节选自人民日报 2019 6 6 戴清 以艺术匠心提升 影视原创力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电视剧业界与管理部门合力 促进了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增量回归以及创作 水平的提升

5、 B 献礼剧的表现内容和视角丰富多样 表现重心各有侧重 但多以小切口展现大时 代 展现改革者的家国情怀与人物的情感命运 C 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与人物群像的丰富性 是确保作品艺术似真性的前提 D 优秀青春爱情剧需要创作者发现生活 打破狭小思想格局 2018 年的这类剧为电 视剧市场增添了活力 解析 C 原文 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人物群像的丰富性 是作品生活实感 与艺术品质的基础要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第 自然段主要讲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落脚点在于折射时代洪流与社会百态 B 文章第 自然段主要讲现实题材剧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在于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的典型性

6、 人物群像的丰富性 C 文章第 自然段全段阐述了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要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 D 文章末段彰显写作目的 强调现实题材承担着时代使命 呼吁以艺术匠心提升现 实题材电视剧品质 成就高峰之作 解析 C 文章第 自然段不仅讲了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要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 还 讲了造成创作质量不均衡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优秀的青春爱情剧 更需要有趣 有精神品质的灵魂 所以演员的颜值不需要关 注 B 近期 都挺好 破冰行动 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成功证明了贯彻现实主 义原则的重要性 C 集体创作全面代替传统单兵作战式创作 造成一些作品缺乏严谨的整体构思和逻 辑

7、线索 缺乏贯通的故事 D 只要创作时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 就不会伤及作品的生活实感 创作出高质量 的影视作品 解析 B A 项原文是 不只需要年轻靓丽的面孔 C 项 全面代替 错 D 项应该 是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 6 题 9 分 公共福利支出有刚性特征 表现为公共福利支出规模在一个较长时期呈现不断上升趋 势 不依赖经济周期的变动 政府支出规模在经济衰退期扩张 在繁荣期却削减不多 导 致政府支出呈长期向上趋势 福利刚性源于公众对公共福利的刚性依赖 民众期望公共福 利越来越高 能升不能降 否则产生不满 福利刚性抑制了政府灵活调整支出结构 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能力

8、当经济衰退和 财政收入下降时 若政府不能削减福利支出 就只能通过加税 缩减公共投资支出或举债 来维持 公共福利刚性的存在最终拖累经济增长 使政府陷入了 两难 一方面 在财 力不足时 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支出将抑制经济增长 从而抑制财政收入增长和公众 长期福利的改善 举债则会加大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 甚至破产或垮台 另一方面 若削 减公共福利支出 则将引发公众不满 也可能导致政府垮台 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的 公 共福利陷阱 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 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 更易落入 这个陷阱 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 是指人均而非绝大多数人达到中等收入水 平 少数人高收

9、入或超高收入 而多数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 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未摆脱贫 困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前 多为落后农业国 为摆脱普遍贫穷和实现 追赶 不得不强调效率优先 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必然性 另一方面 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 不等于形成了不断扩大的稳定中等收入群体 收 入差距扩大会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是 中等收入 价值观稳 定 遵纪守法 努力向上 重视子女教育 希望社会稳定 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 社会稳定器 若一个社会中多数人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 甚至还有不少贫困者 社会就会 不稳 在中等收入阶段 政府面临巨大考验 虽然国家和民众总体上不再贫穷 而是总体小康 但

10、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降下来 因为原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基数也大了 从而财政收入 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 而此时社会矛盾却多发且激烈 民众在公共福利方面对政府有更多 期望 但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 公共收入增速则比以往更慢了 与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 利需求相比 政府财力处于不充分且不均衡的发展状态 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 又需要特 别关注民生 以致容易陷入 两难 甚至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在 某种程度上 中等收入陷阱 也是中等收入阶段的 公共福利陷阱 摘编自黄少安 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公共福利支出具有刚性特征 能升不能降 是因为公共

11、福利的支出规模并不依赖 于经济周期的变动 B 政府受公共福利的刚性存在的拖累常常陷入 两难 境地 经济受到影响 甚至 会导致政府垮台 C 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易落入公共福利陷阱 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 于贫困生活之中 D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无法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 这是发展中国家社 会的主要矛盾所在 解析 B A 强加因果 不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变动 是公共福利刚性特征的表现 而 不是原因 C 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生活之中 错 主要因素是没有形成庞大而稳 定的中等收入群体 D 发展中国家 错 应是 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12、3 分 A 文章立足于公共福利刚性特征 重点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困 境 B 文章提出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易入公共福利陷阱的观点 并阐述了其原 因 C 文章谈到中等收入群体基本特征 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 定 D 作者提出 公共福利陷阱 问题 为后文提出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提供了理论 基础 解析 C 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错 应是为了推出 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 的结论 6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如果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 B 如果政府加强了公共福利的预期

13、管理 就不会轻易陷入 两难 境地 导致垮台 C 只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缩小收入差距 才能规避公共福利陷阱 D 公共福利陷阱的存在启示我们 应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加强社会稳定性 解析 A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 错 根据原文 所有国 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 9 题 9 分 网络信息时代 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 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 秩序和规则体系 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 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 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 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 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 因

14、素的制约下 进行着有限的交往 然而 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 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 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 构成了虚拟 主体的符号化表达 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 地域和身份的束 缚 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 丰富了交往的形式 但是 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 也不可避免 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 人的自主性生存 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 失 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 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 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 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 然而 这一符号又随时变成一副面具 遮掩了行为主

15、体的 本我 进而导致了人的多重人 格 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 本我 与虚拟主体 网 我 的分离甚至对立 自我存在方式的分裂 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 更遮蔽了 本我 的真实性 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 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 实现自我 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 时 也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框架 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 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 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 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 而人的生命则化为 愚钝的物质力量 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 形成了巨大的张力 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旋涡 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 事实上 原始的技术

16、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 文智慧 但现代技术的崛起 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 也导致人与自然 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 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 无情地将人 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 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 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在网络信息空间里 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变相辉映 多元价值交相激荡 多元信仰变 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 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 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 因素 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 被认定为这个时 代人的最根本的 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 那么 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 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 这样 科技文化的发展 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 随着虚 拟时代的到来 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这一系 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 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理性 的关怀 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 摘编自王丽鸽 李炳毅 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 生存与全面发展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