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213583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82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 平 语 近人 习大大语 学者非必为仕 而仕者必为学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 80 周年庆祝大会 暨 201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经典释义 典出 荀子 大略 原文 君子进 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 不能而居之 诬也 无能而厚受之 窃也 学者非必为仕 而仕者必如学 释义 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 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以不负平生所学 解读 荀子在这段话里提到了三种人 君子 学者 和 仕者 古人讲 学而优则 仕 学者是很可能转化为仕者的 但是无论学者还是仕者 要达到君子的境界 并不容易 荀子认为 君子出来做官 应该让君王的声誉更好 同时也减少治下百姓的民生愁苦 如果 做不到这点

2、还占据官位 那就是欺骗 没有做官的能力还享受丰厚的俸禄 无异于盗窃 因此 官员应该提高学习能力 为国家 百姓做实事 真正做到 不负所学 国学经典 自 勉 1 乐行而伦清 耳目聪明 血气和平 移风易俗 天下皆宁 礼记 乐记 赏读 音乐推行以后 人间的伦理便清楚了 人们听到肃穆 高雅的音乐后 耳聪目明 心 情和平 便可以达到移风易俗 天下太平的目的 2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唐 刘禹锡 酬乐天咏老见示 赏读 桑榆 日落时 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 故桑榆指晚暮 也借指人的晚年 本句以绚 丽的晚霞为喻 用劝勉的口吻 表现出老当益壮 力求进取的精神 3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赏读 努力去做的人就可

3、以成功 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达到目的地 也就是说事在人为 诗海拾贝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此诗所描写的是郊游即目所见 绘出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 群芳图 春将归去 所有植物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留住她 各自使出浑身招数 吐艳争芳 一刹那 万紫千红 繁花似锦 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 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 化作飞雪 仅 此寥寥数笔 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之印象 本诗拟人手法运用得特别传神 资料链接 一 作者档案 作品 昌 黎先生集 简历 韩愈 768 824 字退之 邓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 人 自谓郡望 昌黎 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 又称

4、韩吏部 自幼孤苦好学 锐意 上进 贞观八年 792 中进士 元和十二年 817 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 奉迎佛骨 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 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一生 在政治 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 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 提倡古文 并对此进行了 长期的激烈斗争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 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 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 其文众体兼长 多有创新 气势雄健 语言新颖 说理透彻 逻辑性强 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评价 唐 代著名文学家 哲学家 唐 宋八大家 之 一 二 背景探寻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 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 长兄韩会无子 次兄韩介有

5、子韩老成 在族中排行十二 故称十二郎 按封建社会的规矩 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 因此韩愈与十 二郎自幼相守 历经患难 零丁孤苦 未尝一日相离 感情深厚 虽为叔侄 却情同手足 成年后 韩愈仕途不顺 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 后做官又触犯权贵 触怒唐宪宗 多次遭贬 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 后唐穆宗继位 韩愈官运好转 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 突 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 使韩愈悲痛欲绝 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 于是写下了这篇祭文 三 相关知识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 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 主要为哀悼 祷祝 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 颂扬死者的品德业绩 寄托哀思 激励生者等 同时 祭文

6、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 是供祭祀时诵读的 四 积累名句 1 承先人后者 在孙惟汝 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 形单影只 2 吾年未四十 而视茫茫 而发苍苍 而齿牙动摇 3 死而有知 其几何离 其无知 悲不几时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4 一在天之涯 一在地之角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 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一 诵读第 1 至 3 自然段 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乃能衔哀致诚衔 致 2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具 羞 3 吾少孤少 孤 4 不省所怙省 怙 5 中年兄殁南方中年 殁 6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 7 皆不幸早世世 8 承先人后者先人 9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悲 10 吾往河阳省坟墓省

7、 11 遇汝从嫂丧来葬从 丧 12 止一岁 请归取其孥止 孥 13 明年 丞相薨明年 薨 14 东亦客也客 15 将成家而致汝成家 16 吾与汝俱少年少年 17 诚知其如此诚 18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辍 就 明确 1 含 这里是怀着的意思 表达 2 备办 准备 通假字 通 馐 美味食物 3 小 古代以幼年丧父为孤 4 知道 依靠 5 名词作状语 在中年 死亡 6 不久 后来 7 通 假字 通 逝 死 8 指韩愈已死去的父亲 9 悲凉 10 探望 此处为凭吊 11 护送 灵柩 12 留居 妻子儿女的统称 13 古今异义词 古义是第二年 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 唐代二品以上的官员死称为 薨 14 名

8、词作动词 客居 15 古今异义词 古义是安家 今义是男子结婚 16 古今异义词 古代指青年男子 与 老年 相对 今义是人十岁左右 到十六岁 17 如果 果真 18 停止 这里是离开 就职上任 2 翻译下列句子 并探究句式特点 1 及长 不省所怙 惟兄嫂是依 译文 2 吾与汝俱幼 从嫂归葬河阳 译文 3 吾念汝从于东 东亦客也 不可以久 译文 明确 1 等到长大成人 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 只有依靠哥嫂抚养 宾语前置句 惟 是 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句的一种 即 惟依兄嫂 是 不译 2 我和你都还小 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 省略句 应为 从嫂归葬 于 河阳 3 我想你在东边的汴州 徐州跟随

9、我 住在这里也是客居异乡 不可能久住 状语后置句 应为 吾念汝于东从 赏析文意 3 对课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父 最小的叔父 古代以伯 仲 叔 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 伯为老大 仲为 老二 叔为老三 季排行最小 B 斗斛 唐时十斗为一斛 斗斛之禄 指微薄的俸禄 C 万乘 万辆兵车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周代制度规定 天子地方千里 能出兵车万乘 因以 万乘 指天子 帝王 战国时 诸侯国小的称 千乘 大的称 万乘 D 薨 古代称帝王之死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明确 选 D 薨 古代称诸侯死叫薨 唐代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亦以此称之 帝王死称为 崩 4 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10、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 1 自然段交代了写祭文的时间 叔侄关系 远奠的方式 用第二人称写法 如与亡者 衔哀面语 虽然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 但饱含深情至哀 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 第 2 自然段选择记叙韩愈与十二郎幼年充满坎坷 辛酸的生活境况和情形 感情充沛地 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关系 以及二人在韩门 承先人后 的独特 地位 这就为下文哭祭十二郎打下了情感的基础 C 第 3 自然段韩愈写自己为生活奔走 叔侄难见面的情形以及虽几度相约而终 不果 的 遗憾 悔恨 自责 这是韩愈对十二郎无限深情的自然流露 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 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 D 本部分

11、作者运用顺叙手法 以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 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 令人 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 明确 选 D D 项 本部分作者运用顺叙手法 错 应为 本部分作者运用倒叙手法 二 诵读第 4 至 9 自然段 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而视茫茫 而发苍苍茫茫 苍苍 2 恐旦暮死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旦暮 戚 3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全 4 其然乎 其不然乎然 5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夭 6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纯明 克 蒙 泽 7 其信然矣其 8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 9 而神者诚难明矣诚 10 虽然 吾自今年来虽然 11 动摇者或脱而落矣动摇 12 志气日益微

12、志气 13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几何 14 又可冀其成立邪冀 成立 15 比得软脚病 往往而剧比 往往 16 未始以为忧也未始 17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殒 明确 1 模糊 形容头发灰白 2 名词作状语 在早晚之间 忧伤 3 形容词用作动词 保全 4 这样 5 使动用法 使 早死 6 纯正明智 能 承受 恩泽 7 表推测语气 大概 8 名词用作动词 继承 的事业 9 确实 10 古今异义词 古义是虽然这样 今 义是连词 表转折 11 古今异义词 古义是牙齿松动 今义是不稳固 不坚定 12 古今异 义词 古义指意志和元气 精神 今义指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13 古今异义词 古义是 多少 日子 指过不了

13、多久 今义是几何学的简称 14 希望 古今异义词 古义是成长立业 今义是组织 机构等筹备成功 开始存在 15 近来 时常 16 未曾 不曾 17 使动用法 使 死亡 6 翻译下列句子 1 念诸父与诸兄 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 其能久存乎 译文 2 其信然邪 其梦邪 译文 3 梦也 传之非其真也 东野之书 耿兰之报 何为而在吾侧也 译文 明确 1 想起各位父兄 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 像我这样衰弱的人 难道还能长 活在世上吗 2 是真的这样呢 还是在做梦呢 3 如果是梦 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 可是东野的来信 耿兰的报丧 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 赏析文意 7 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14、的一项是 A 作者自感眼花 发白 齿摇 体衰 不能久存 而十二郎少壮康强 又蒙 吾兄之盛德 理当存全 孰料却偏偏相反 少者强者而夭殁 事情如此出乎意料 以至顿生下文真邪梦 邪 信也不信也的种种怀疑 B 闻死讯之初那将信将疑 恍惚迷离之状的陈说 更是如泣如诉 悲痛至极 达到了抒情 的高峰 作者在真邪梦邪 信也不信也的种种幻想破灭之后 情不自禁地向天理 神明 寿 命发出了一连串愤愤不平的质疑和冲击 问天无语 问神不应 遂生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的念头 至此感情的悲愤已升至极点 C 第 6 7 自然段相互配合 发后嗣难成之悲 上段自我安慰 死后有知 则相见之日不 久 死后无知 则可摆脱悲哀 下段自然写

15、到死期将至 两家后代难于成立 连用两个 呜 呼哀哉 既表现了作者思绪的起伏跌宕又示以精神的无可奈何之状 使读者同坠于悲哀迷 惘之中而不觉 D 第 8 9 自然段以回忆的口吻 追忆往日通信的内容 表达了作者对十二郎的关切之情 想了解十二郎的死因和死亡的日期 可惜由于耿兰的不言月日及使者的胡说 导致弄不清侄 子确切的死亡日期 这段文字无论是用词上还是感情上都显得平淡无奇 这是多余的话 明确 选 D D 项 似乎是多余的话 但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 倾诉了自己不能确知侄儿 死期的悲哀 更足见二人情谊之深厚 三 诵读第 10 至 12 自然段 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吊汝之孤与

16、汝之乳母吊 2 则遂取以来遂 取 3 吾力能改葬力 4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 5 敛不凭其棺敛 6 窆不临其穴窆 7 曷其有极极 8 教吾子与汝子 幸其成幸 9 长吾女与汝女长 明确 1 抚慰 2 立即 接取 3 名词用作状语 有能力 4 墓地 5 通假字 通 殓 给死人穿衣入棺 6 葬时下棺入穴 7 尽头 8 希望 9 养育 9 翻译下列句子 1 吾行负神明 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 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 相守以死 译文 2 吾实为之 其又何尤 译文 明确 1 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 才使你这么早死去 我对上不孝 对下不慈 既不能与你 相互照顾着生活 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 2 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 又能抱怨谁呢 赏析文意 10 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 10 自然段吊慰遗孤 为侄儿安排身后事 弥补自己的过失 告慰侄儿在天之灵 B 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 病 死 葬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 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 哀思深挚 读之使人荡气回肠 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 这是这篇祭文在情感力量上所达到的 又一高潮 C 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 我 已无意于留恋人间富贵 只求在伊 颍河旁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