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03240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张家港市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无答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无答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张家港市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张家港市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无答案) 苏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必须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 (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qun( )释 xun( )丽 hu( )萃 无动于zhng(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处错别字,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我看天。天在山峰上,与山峰嘻戏。不遥远,仿佛只要我登上山顶,便可以抚摸到。我看山,山把眼睛塞得满满的。湖水汤汤,倒印着两岸山峦,山在水里走,

2、水在山中行。人最是有福的了,既在水里走,又在山中行。左岸的山,活泼俏丽,斑澜如油画。右岸的山,笔直向上,峭壁秀绝,鬼斧神功。 错别字改 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门前流水尚能西, 。 (苏轼 )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江春入旧年。 ( 次北固山下)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盈盈一水间, 。 (古诗十九首)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海纳百川, ; ,无欲则刚。 (林则徐)4.名著阅读。(5分)汤姆幻想去当海盗,他想像自

3、己将驾着一艘名为“ ”的黑色快船,想像自己将会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绰号,是“ ”。(2分)汤姆和蓓姬被困在岩洞中时,他们靠一点儿蛋糕和 抵抗了饥饿,蛋糕是蓓姬在 上省下来作 蛋糕用的,现在成了他们救命的食粮。(3分)5.右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镍包钢纪念币的背面,图案为数字“70”与时间“19452020”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其上方为五只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衬景为“V”形的长城图案。内缘上方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字样,右下方刊面额“1元”。请你谈谈该图案所传达的象征意义。(3分)第二部分 (共44分)赏析十五夜望月,完成67题。(共5

4、分)十五夜望月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6.首句“地白”二字朴实、凝练,描写了怎样的景致?让我们联想起诗仙李白的哪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呢?(2分7.请指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运用了什么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妙处是什么。(3分)阅读三峡,完成810题。(共7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

5、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A. 沿溯阻绝 B. 有时朝发白帝绝巘多生怪柏 朝辞白帝彩云间C. 故渔者歌曰 D. 春冬之时温故而知新 故时有物外之趣9.下面哪一句中没有通假字?(2分) ( )A.而置之其坐 B.项为之强C.略无阙处 D.每至晴初霜旦10.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情况呢?请你联系原文简述理由。(3分)阅读宋太宗学书,完成第1112题。(共4分)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6、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注释】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右军:王羲之。听政:处理政务。内侍:此指太监。刻意:用心。规:勉励。益:得益。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12. 宋太宗在王著的勉励下,孜孜不倦, ,终于笔法精绝,超越古今。(请用八则中的成语填空) (1分)阅读春中的选段,完成1314题。(共5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

7、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3. 选段分别描写了春风和春雨,请你结合选段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完成下面的对联。好雨丝丝润万物, 。(3分)

8、14. 同样描写春雨的滋润,“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和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比较,各有什么妙处? (2分)阅读疟疾与青蒿素,完成1517题。(共8分)疟疾与青蒿素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造成低收入国家民众死亡的主要传染疾病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将疟疾列在蹂躏人类最长时间疾病的榜首可能都不为过。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古罗马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写到出现了疟疾这种周期性疾病。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中也有对疟疾的详细记载。古时人们对这种传染疾病束手无策,甚至认为是神降于人类的灾难。苏美尔人就认为疟疾是由瘟疫之神涅伽尔( Nerg

9、al)带来的,古印度人则将这种传染性和致死率极高的病称作“疾病之王”。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登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相对贫穷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很多病人死亡,只是因为他们用不起昂贵的传统抗疟药物。“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青蒿这株“小草”改变了世界。那么,青蒿素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抗疟疾特效药呢? 青蒿素的有效成分是怎样被提取出来的呢?青蒿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这种常见的中草药生长于房前屋后,在农村很常见,1米多高,青绿色,能入药但不能食用,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

10、野之蒿”中所指之物即为青蒿。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的退热功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而此次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则是受到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研究表明,患者摄取青蒿素的最早阶段,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进而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知今,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世卫组织认为,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

11、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中国作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方及最大生产方,在全球抗击疟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 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15.第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第段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17.第段介绍了青蒿素的药理作用,网上有一个帖子同样介绍了青蒿素消灭疟原虫的过程,“青蒿素到人体内会变成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它会千方百计找其他物质结合.当疟原虫体内的蛋白质

12、被它粘上之后,立刻就失去了活性,蛋白质失去功能的疟原虫是不足以谈人生的,于是它就走了。”请你比较两段文字,并谈谈为什么网友们纷纷评价这个帖子让人豁然开朗,深奥难懂的医学原理一下子变得简单有趣。(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共15分)乡音不改王 纯曾经,我是那么嫌恶我的乡音,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嫌恶他的丑母一样。我的乡音朴拙,生硬,土得掉渣。比如说“我们”,都说“俺们”,声调下拉,蹩脚,难听。上师范以后,学校要求我们讲普通话。我在经过“八百标兵奔北坡”以及“打南面来了个喇嘛”等一系列训练后。终于能够用洋气的普通话讲话了。我在同学们面前讲课的时候,整堂课用的都是普通话。那种感觉简直太神奇

13、了,我像是脱胎换骨一样,抖落掉一身的土气,用抑扬顿挫的普通话表情达意。同学们都说,你讲普通话挺好听的。我心里美滋滋的,仿佛与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彻底决裂一样。普通话说起来朗朗上口,婉转优美,表达也典雅大方。我的乡音呢?还是那么笨拙,音调怪异,简直是呕哑啁哳难为听。可是除了上课和正式场合,我还是难改乡音。比如我去食堂打饭,刚刚用普通话说了一句“打一个馒头”,谁知出其不意蹦出一句“再来一份土豆儿”。土豆后面是一个比土豆还要土气的儿化音乡音不小心又蹦出来。这个儿化音,仿佛是你永远也丢不掉的烂鞋子,挂在身后,让人沮丧自卑。我听到后面的同学哈哈大笑,端起饭盆逃了。后来,我的话越来越少,生怕一不小心被人看出你的不光彩的历史。索性,我彻底与乡音断绝“母子关系”,再也不肯用乡音说一个字。在异乡工作,我用流利的普通话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