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197813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新人教版.pdf(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15 课 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 学习 观沧海 和 次北固山下 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欣赏精彩文句 培养想象能力 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一 自主学习 1 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 乐府诗 律诗 绝句 词 曲等 唐 代 以 前 出 现 的 较 少 格 律 限 制 的 诗 体 叫诗 如 本 课 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 叫近体诗 如 本课的 和 就是律诗 律诗 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 有言律诗 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有 规定 限制了对仗 八句可分为四联 两联必须两两对仗 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 出现于

2、南宋和金代 盛于元代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 的 句 法 较 词 更 为 灵 活 多 于 口 语 用 于 韵 也 更 接 近 口 语 如 本 课 的 2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观沧海 是的名篇 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 建安 12 年 207 年 曹操北征乌桓 统一了北国 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 伫立峰顶 面对大海 浮想联翩 写 下这篇乐府诗 当时曹操大军 铠甲未卸 征尘未洗 正可以挥师南下 征讨孙刘 实现统 一 完成宏业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 海 的 壮 丽 景 象 表 现 了 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 作者 生卒年不详 洛阳人 唐玄宗先天元年 712 中 了进士 以后曾往来于吴 楚

3、间 不得归家 故有此作 古时交通不发达 流落外乡或在外 任职的人久不得归 自然会产生 故园之思 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 是写乡愁的 且以 这一联 闻名 3 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 ng 海 ji 石 s ngzh ch o 平 归 y n 水何 d n xi o s 4 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 一诗选自 作者 字 时期的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他的诗以 见称 次北固山下 一诗中 次 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二 合作 探究 展示 一 整体感知 2 1 观沧海 写景句子从 到 共十句 其中 前六句写的是景 后四句写的是景 这首诗 借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融合在一起 诗人

4、 以自 比 开 阔 的意 境 雄 浑 的气 势 也是 诗 人和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的抱负 2 次北固山下 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 三面临长江 与金山 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次 的 意 思 是 次 北 固 山 下 就 是的意思 在冬尽春来的时候 诗人 沿江东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 在长江的孤舟上 太阳初升 诗人面对江南的青山绿水 感 受时光流驶 心中不禁涌起的思想感情 全诗融写景 抒情于一体 和谐优美 妙趣横生 堪称千古名篇 二 研读课文 1 研读 观沧海 品评探究 领会诗的意境美 1 开篇点题 交待了观察的

5、方位 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 字统领全篇 是诗的线索 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 其中哪些是动 景 哪些是静景 3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 研读 次北固山下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1 文中的千古名句是 2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这两句诗的意思 3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写的是什么美景 三 提升环节 1 按要求写出 次北固山下 相应的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 观沧海 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 3 第二课时 学习总目标 1 学习 钱塘湖春行 和 天净沙 秋思 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欣赏精彩

6、文句 培养想象能力 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一 自主学习 1 反复朗读 钱塘湖春和行 和 天净沙 秋思 2 了解诗人白居易和马致远 白 居 易 7 7 2 8 4 6 字 晚 年 自 号 代 大诗人 他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 合为事而作 反对形式主义 其诗歌形象鲜明 语言通俗 内容清新 如 长恨歌 琵 琶行 卖炭翁 忆江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等 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 有 白氏长 庆集 72 卷 集诗3000 余首 数量之多 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 是一 首诗 马致远生于1250 年 约卒于1321 年 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 今北京 人 今存杂剧 汉宫秋 青衫泪 荐福碑 等七种

7、 马致远的散曲 扩大题材领域 提高艺术意 境 声调和谐优美 语言疏宕豪爽 雅俗兼备 二 合作 探究 展示 一 整体感知 1 钱 塘 湖 春 行 这 首 七 言 律 诗 通 过 湖 水 早 莺 浅 草 展 现 了 一 幅 景 色 春 意 盎 然 充 满 生 机 的 西 湖 早 春 图 画 抒 发 了 诗 人之情 2 天净沙 秋思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图 真切的表 现出游子的之情 二 研读课文 1 研读 钱塘湖春行 1 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 2 首联从大处落笔 写诗人行经和时所看到的 山光水色 写春水初生 略与堤平 写白 云低垂 与湖水相连 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这是总写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

8、联写 从觉和觉角度 描写了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写 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 通过 和 来表现早春的景象 尾联直抒胸臆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 研读 天净沙 秋思 这首小令仅五句28 字 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 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 图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由精心选取的几 组 能 代 表 萧 秋 的 景 物 组 成 一 幅 暮 色 苍 茫 的图 渲 染 了的气氛 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 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 两 4 部分相互映衬 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 悲怆的内心世界 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尾句 点明主旨 3 在这幅

9、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 却出现了 小桥流水人家 的幽静美景 这与 断肠人 的愁情一致吗 谈谈自己的见解 三 提升环节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四 布置作业1 选择这两首诗的中任一组写景句 展开联想和想象 将它们扩写成 一段写景的文字 150 字左右 2 积累描写钱塘湖 西湖 的诗 中考试题选编 一 读 观沧海 完成后面问题 1 这首 观沧海 是 步出夏门行 中的一章 作者 是时 期著名的 家 家 诗 人 他 的 诗 以见称 2 是非分明 判断正误 对的打 错的打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两句开篇点题 交代了观察的方位 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临 字统领全篇 以下十句 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两句全

10、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 后六句是虚写 水何澹澹 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 洪波涌起 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 涌的壮阔气势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 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 襟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 观沧海 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二 次北固山下 1 次北固山下 作者 人 代诗人 题目中 次 是 的意 思 本诗属 言 诗 2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此联写 的是什么 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 意境豪阔 你的感觉怎样 5 3 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 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4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11、想感情 三 钱塘湖春行 1 本诗选自 作者 是 代大诗人 字 晚年又叫 2 钱塘湖春行 以 为线索 描写了西湖 的明媚风光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第 句和第 句是颔联 联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两句从莺 燕的动态中 把春天的活力 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 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 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 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 在绿杨荫里 更是美不胜收 4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 抒

12、写了作者对西 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 四句中 诗人抓住了 争 啄 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 勾画 渲染了一幅 早莺争向暖树 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 六两句 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 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而浅浅的小草 翠绿 如茵 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 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 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他 不禁发出 最爱 这样的赞叹 四 天净沙 秋思 1 天净沙 秋思 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 2 天净沙 秋思 作者 是 代著名 作家 家 他与 被称为 杂剧四大家 他的 天净沙 秋思 被称为 3 全曲中 暗含题中 秋 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与 夕阳

13、相呼应的是 与 天涯 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 游子 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 思 字的一句是 4 对这首曲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曲的题目叫 秋思 秋思 的意思是 秋天的思考 B 枯藤 句中的 枯藤 老树 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 给人以萧条 寂寞 悲凉的 感觉 C 小桥 一句读来令人亲切 可仔细想去 却更增添了 断肠人 的愁绪 D 断肠人 句中的 断肠人 是一位 离人 天涯 即 极远的地方 6 5 对这首曲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三句十八个字 写了九种景物 有静有动 有声有色 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 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 这首小令 写景由近到远 感情抒发由浅入深 开头一句

14、 枯藤老树昏鸦 是诗眼 C 这是一幅秋景图 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 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 择的 最能表现 秋思 D 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 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 人与物结合 情与景交融 有一种动 人心魄的力量 6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 恬静的景象 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 从整个构图来看 前四句写景 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 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 人 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 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 而并无思乡之情 一 1 曹操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 2 登上 来 多么 耸立 银

15、河 好像 庆幸 很 诗 3 C 4 5 D 6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 视野广阔 虽属实景 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 但跟后一部分比 气象则略逊一筹 日月之行 四句写大海 全用虚写 却表现了大海有 包容天地的气概 更显示了诗人的胸怀 应注意的是 不要简单地作比较 要认识诗人的本 意就在这四句上 前面写景是作衬托的 7 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 临 作 登临 讲 8 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9 到 洪波涌起 为止 10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两句是总写全景 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 后一句写山岛巍然 耸立 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一派生机勃勃 这两句是紧扣上 文 山岛竦峙 展开 下面

16、两句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 表现了 大海的雄伟气势 洪 大的意思 很明显 这两句是照应上文 水何澹澹 而写的 这 一层 6 句诗 结构非常严密 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11 这 4 句的意思是 日月的起落 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 夜空中灿烂的银河 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 很明显 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 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12 通过想象 我们不难体会 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 胸襟开阔 根据 阅 读提示 我们知道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 是他刚刚平定乌桓 回师中原 这正是他踌躇满 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 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 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 大的胸襟 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7 答案 3 首联 1 客路青山外 2 行舟绿水前 颔联 3 潮平两岸阔 4 风正一帆悬 对偶联 颈联 5 海日生残夜 6 江春入旧年 对偶联 尾联 7 乡书何处达 8 归雁洛阳边 4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 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 绿水 前进 驶进 青山 驶向 青山 之外的遥远的客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