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试卷有答案【精】.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191712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3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试卷有答案【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试卷有答案【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试卷有答案【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试卷有答案【精】.pdf(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 22 题 共 150 分 共 10 页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 稿纸 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 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 不要折叠 不要弄破 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 修正带 刮纸刀 一 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2、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 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 最重要 的因素 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 那就是他的博大 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 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 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 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 把握住他所欲攫 取的事物之精华 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 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 做到博观兼美 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 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 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 风格方面而言 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 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更能融会运用 开创变 化 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 戏为

3、六绝句 之论诗 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 如李白 高适 岑参 王维 孟浩然等 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 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 而自其 饮中八仙 歌 曲江三章 同谷七歌 等作中 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 又如从 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字 北征 及 三吏 三别 等五古之作中 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 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 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 悲欢忧喜 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 都能随物赋形 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 如写青莲居士之 飘然思不群 写空谷佳人之 日暮倚修竹 写丑 拙则 袖露两肘 写工丽则 燕子风斜 写玉华宫之荒寂 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 写洗兵马之欢

4、忭 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 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 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 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 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 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 艰苦 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 如渊明之任化 太白之腾跃 摩诘之禅解 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 六一之遣玩 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 然大别之 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 则如灵 均之怀沙自沉 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 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 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 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 在当时诗人中 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 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 所 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 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

5、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 则端赖他所有 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 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 如著名的 北征 诗 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 所遇被伤 呻吟流血之余 却忽然笔锋一转 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 幽事之可悦 山果之红如丹砂 黑如点漆 而于归家后 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 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 之态 此外 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 戏为 戏赠 戏作 等字样 凡此 种种 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 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 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这种复杂的综合 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 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 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

6、承先启后之成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 能兼容感性与理性 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 从杜甫论诗作品中 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 的 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 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 善于以变化的笔触 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 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 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 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多情的投入 又有客观 视角的观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 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 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 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 文章

7、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 将杜甫和陶渊明 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 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 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 根据原文内容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之前的诗人 或以感性见长 或以理性见长 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 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 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 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 对逃避 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 作者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 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 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 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答案 1 B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 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浏览选 项

8、的内容 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最后进行辨析 B项 他对古今长短 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 评价 曲解文意 原文第二段说 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 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并 不是做出 正面评价 故选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 把握文章的观点 论据 分析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 的类型 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 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 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 传统 强加因果 原文第三段说 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 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 裕

9、 故选D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 第一步 把握题干信息要点 第二步 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 概括分析 判断正误 要扣住题干要点结合原文逐项判断 A项 杜 甫之前的诗人 或者以感性见长 或者以理性见长 无中生有 原文第一段说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 兼长并美的诗人 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 B项 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 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 曲解文意 原文第二段列举一系列诗人要论证的观点是 古今长短 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 尽其所长 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更能融会运用 开创变化 C项 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 曲解文意 从第三段的 论述看 作者列举 逃

10、避 和 被击败 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 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 正面担荷 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 故选D 点睛 解答论述类文本 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 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 看上下文是否连贯 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 联系 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 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 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 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 作过许多努力 有过很多成续 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

11、员自己设计的 可是 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 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 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 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 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 英国 丹麦三个 洋行 分别承包的 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 建设经验 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 武汉长江大桥的修 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 三年来 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 在 人力 物力 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 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 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 又 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 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 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

12、设计 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 因此 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 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 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 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 人民日报 1954 年 2 月 6 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 卫报 誉为 新世界七大奇迹 之一 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 海大桥而言 每项荣誉的背后 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 全长55 公里 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 桥 海底隧道长5 6 公里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 米 世界上埋 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 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 万吨 世界最重的沉管 世界

13、首创深插式钢圆筒 快速成岛技术 截至通车前夕 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 项 创新软件13 项 创新装备31 项 创新产品3项 申请专利454项 7 项创世界之最 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 在这一大国重器的 背后 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 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 如今 如今 中国的桥 梁和高铁一样 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 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 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 心 摘自王忠耀等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光明日报 2018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 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 创造具有感 知储存

14、能力 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 智能控制系统等 扩展 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 预测能力 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 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 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 使工程建设更为 安全 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 网络层 数据层 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是基础 借助卫星等 多种技术手段 采集各类数据信息 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 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 将感知层采集 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 类似人体神经系统 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 借助数据库 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 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 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 类似于大脑 实现数 据融合 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 辅

15、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B BC C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 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 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 科技实力 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 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 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 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 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 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 以及 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16、 D 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 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 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 也反 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6 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4 D 5 C 6 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被外媒誉为 新世界七大奇迹 之一 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 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 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 断创新的精神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内容 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看看有没有问题 D项 实现数 据融合 与文意不符 原文说 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 故选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 发现其 中的细微差别 关于手法首先看手法概括的是否得当 然后看分析的是否合理 C项 世界最长的海底隧 道 表述不当 应为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故选C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