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6190127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

2、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

3、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23、少耕:

4、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B 】A. 纬度北高南低; B. 纬度北低南高; C. 经度低高西高; D. 海拔低高高低。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B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A生态最适宜区; B生态次适宜区;C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生态经济次适宜区。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C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5、 D增加光合强度。5、从总体上看,随着纬度的增加,复种指数【 B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增加后降低。6、从总体上看,随着海拔的升高,复种指数【 B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增加后降低。7、在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我国最常见、最普遍的间作方式的是【 C 】。A杂交水稻+糯稻; B马铃薯+疏菜; C玉米+大豆; D花生+玉米。8、南方丘陵旱地最常见的套作方式的是【 A 】。A小麦/玉米/甘薯; B水稻/小麦; C马铃薯/油菜; D小麦/花生。9、合理间混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D 】。A充分利用时间; B充分利用土地;C充分利用水分; D充分利用空间。10、合理套作增产的

6、主要原因是【 A 】。 A充分利用时间; B充分利用土地;C充分利用水分; D充分利用养分。11、在下列作物中,忌耐连作的作物是【 A 】。A. 马铃薯; B.小麦;C. 水稻; D.玉米。12、在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 C 】。A. 马铃薯; B.烟草;C. 水稻; D.甜菜。13、轮作减轻作物病害的主要生物原理是病原物具有【 B 】。A寡食性; B专一性; C伴生性; D广谱性。14、轮作减轻作物虫害的主要生物原理是害虫具有【 A 】。A寡食性; B专一性; C伴生性; D广谱性。15、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控制病虫草害效果最好的是【 A 】。A. 翻耕; B.耙地;C.中耕; D.

7、 深松耕。16、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加厚耕作层效果最好的是【 A 】。A.起垄; B. 作畦;C.中耕; D. 耙地。17、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属于保土耕作的是【 D 】。A.深松耕; B. 翻耕;C.中耕; D. 免耕。18翻耕的主要工具是【 A 】。A有壁犁; B无壁犁; C深松铲; D钉齿耙。三、简答题1、简述作物布局的内容答:1)作物种类布局;2)作物品种布局;3)秧田(苗床)布局;4)熟制布局;2、简述复种的作用答:1)增加作物播种面积,提高耕地年生产力;2)优化种植业结构,缓和作物间争地矛盾;3)有利于耕地用养结合,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4)增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提高劳动就业

8、率。3、简述复种的条件答:1)热量条件;2)水分条件;3)劳力、动力与复种;4)肥料、地力与复种4、简述间套作的作物组合技术。答:1)选择形态特征上互补的作物组合。株型、叶型、根系形态与分布互补;2)选择生育特性上互补的作物组合。需光、需肥、需水特性互补,早熟与晚熟;3)选择经济特性上互补的作物。低效与高效、粮食与经济作物搭配。5、简述合理间套作增产的原因。答:1)充分利用作物间形态和特性上的差异,实现空间上(光和CO2)的互补,缓和竞争;2)充分利用作物间形态和特性上的差异,实现地下部(肥和水)的互补,缓和竞争;3)充分利用作物间生育特性上的差异,实现时间上的互补(错开时间,争取季节),缓和

9、竞争;4)充分利用生物间的互补,包括边际效应、对等效应、补偿效应和抗灾作用。6、简述轮作的作用。答:1)减轻病虫草害;2)均稳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3)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7、简述土壤耕作的作用(任务)。答:1)调整耕层三相比,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2)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3)翻埋残茬、绿肥,混和土肥;4)减轻病虫草害。8、简述少免耕的优点(作用)。答:1)防止土壤侵蚀,扩大土地利用;2)保持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4)节约时间,争取季节。9、简述翻耕的优点和缺点。答:1)优点:土壤松碎,利于翻埋有机肥和秸秆残茬、杂草、病菌;2)缺点:跑墒,耗能高,成

10、本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四、综合应用题1、某生产单位有耕地300亩,其中稻田100,旱地200亩,种植了如下复种方式:冬水中稻30亩; 小麦中稻40亩;油菜中稻20亩; 小麦绿肥/玉米中晚稻10亩;小麦绿肥/玉米/甘薯140亩; 小麦花生20亩;小麦棉花20亩; 蔬菜玉米大豆甘薯20亩。试计算该生产单位的平均复种指数(要求列出算式)。答: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播收面积/耕地面积100%全年作物收获面积为30+202+1403+202+402+103+202+203=740亩;因此复种指数=740/300100%=246.7%。2、在相同条件下,玉米和大豆单作和四种间作方式下的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问

11、间作是否增产?四种间作方式中哪一种最好?哪一种最差? 净 作 间 作 玉米 大豆 间作1 间作2 间作3 间作4 玉米 400 260 320 280 340大豆 150 75 60 65 45合计 335 380 345 385答:判断间作效果好坏的标准是土地当量比(LER)LER1=260/400+75/150=1.15LER2=320/400+60/150=1.20LER3=280/400+65/150=1.13LER4=340/400+45/150=1.15四种间作方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因而均增产。其中以第2种方式的土地当量比最大,第3种方式的土地当量比最小,因此,以第2种方式最好

12、,第3种方式最差。32010年有甲乙两生产单位各有150hm2耕地,均种植粮食作物,各自采取的复种方式及其种植面积见表1,试计算各生产单位的复种指数(列出计算公式),分析比较两生产单位复种程度的高低及其原因。表1 某生产单位的种植方式及其面积甲单位乙单位复种方式种植面积(hm2)复种方式种植面积(hm2)蚕豆中稻40冬水中稻20小麦中稻50小麦中稻20冬水中稻10蚕豆中稻20小麦+蔬菜水稻20冬水早稻晚稻10油菜早稻晚稻20蚕豆早稻玉米30小麦玉米晚稻10马铃薯玉米甘薯50表中“”表示接茬复种,即前作收后播种或移栽后作,“+”表示间作。答:1)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收获面积/耕地面积100% (8分)2)甲单位的复种指数=(402+502+10+202+203+103)/150100%=213.3%;乙单位的复种指数=(201+202+202+102+303+503)/150100%=240.0%。 (6分)3)乙单位的复种指数较甲单位高,主要是乙单位耕地均进行了复种,没有一熟制(甲单位有10hm2),且三熟制田块比例较高。 (6分)五、论述题1、根据四川省的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阐述作物布局的特点。答:1)全年作物生产以大春为主,大小春兼顾;2)大春粮食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