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看不见的珍藏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88676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看不见的珍藏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看不见的珍藏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看不见的珍藏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看不见的珍藏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看不见的珍藏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看不见的珍藏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看不见的珍藏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看不见的珍藏(时间:40分钟满分:56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自从北京实施治堵限牌政策以来,二手车交易几乎处于_状态。网上_的躲避查酒驾的“秘籍”,您可千万别信。英国官方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由于边境管理署的_,有50多万人未经检查就进入英国境内。A停止留传忽略B停滞流传疏忽C停滞留传疏忽D停止流传忽略解析:“停止”是不再进行的意思。“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故事、消息等)。“留传”指遗留下来给后代,多指具体物品。“疏忽”,粗心大意。“忽略”,没有注意到。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

2、当的一句是()A吃一包薯片,等于喝下一杯脂肪!这不是毛骨悚然。清华实验姐“李冠男”网上晒图说,她在5片薯片中竟然提取出了10毫升脂肪,也就是说你吃一袋就是喝了一杯脂肪。B学术造假近来屡见不鲜,奇怪的是,为什么拍案叫绝进行举报的多是“老”教授、“老”专家呢?C“中电信无孔不入的广告资源将会使所有人心动。”广告公司的主管李新表达其对电信传媒的喜爱。D所有的一切都表示出,他大概是个古怪的、旧式的滑稽人物,是门策尔或者斯比茨维克笔下那种早已销声匿迹的德国人。解析:A项,毛骨悚然: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应换成“耸人听闻”。B项,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极为赞赏。C项,无孔不入:比喻利用

3、一切机会(多指做坏事)。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这间陈设简单的起居室当中,我看见一个年事很高但是身体还很坚硬的老人直挺挺地站着。B这是一张既可怕又动人的脸,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C对于这些突然间抢购成癖的家伙们无孔不入,你怎么抵挡也是无济于事的。D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解析:A项,搭配不当,形容人身体状况不能用“坚硬”。C项,成分残缺,应在“无孔不入”后加“的钻劲儿”。D项,句式杂糅,可在“对人体危害

4、很大”前加上“这些物质”。答案:B4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客套话,其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对学生京剧团要排练经典京剧打龙袍这事,我们学校一定会鼎力支持。B虽因身体欠安,有所耽搁,但本人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C我前天不小心在学校餐厅丢失雨伞一把,期盼拾到者璧还原物,本人真心感谢。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解析:A项,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B项,“欠安”是称人生病的婉辞,不能用于自己。C项,“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此处用于称自己的书,不得体。答案:D二、阅读鉴赏(34分)(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3

5、段,完成58题。(20分)5老收藏家的“古怪”“滑稽”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_答案:他在我父亲和我祖父手里就已经买过东西了,可是我记不得在我自己经手的三十七年里他曾经踏进过我们的店铺。散居在一些外省的小城市里。写信过于认真以至刻板的地步。生性小气,节约成癖。6老收藏家为什么“小气”“节约成癖”?(4分)答:_答案:因战争而生活窘迫。酷爱艺术,倾其所有用于收藏古代蚀刻画艺术品。7小说中老收藏家的命运在本段中已作了伏笔,试找出这些作伏笔的句子。(4分)答:_答案:我们大部分老主顾早就被迫把他们的收藏拍卖掉了。他从一九一四年大战爆发以来从来没有向我们订购或者打听过什么东西。8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是什么?(6分)答:_答案:引出小说的主人公,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为下文蓄势,引人入胜。(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4分)良心意大利卡尔维诺来了一场战争,一个叫吕基的小伙子去问他是否能作为一个志愿者参战。人人都对他赞扬有加。吕基走到他们发步枪的地方,领了一把枪说:“现在我要出发了,去杀一个叫阿尔伯托的家伙。” 他们问他阿尔伯托是谁。“一个敌人。”他回答,“我的一个敌人。”他们跟他解释说他应该去杀某一类敌人,而不是他自己随便想杀谁就杀谁。“怎么?”吕基说,“你们以为我是笨蛋吗?这个阿尔伯托正是那类敌人,是他们中的一个。当我听说你们要和那么多人打仗,我就想我也得去,这

7、样我就能把阿尔伯托杀了。这就是我来这儿的原因。我了解这个阿尔伯托,他是个恶棍。他背叛了我,几乎没个由头,他让我在一个女人那儿变成了小丑。这是旧话了。如果你们不相信我,那我可以把整个经过跟你们讲一下。”他们说行了,这已经够了。“那么,”吕基说,“告诉我阿尔伯托在哪儿,我这就去那儿和他干一场。”他们说他们不知道。“不要紧。”吕基说,“我会找到人告诉我的。迟早我要逮住他。”他们说他不能那样做,他得去他们叫他去的地方打仗,杀恰好在那里的人。关于阿尔伯托,他们是一无所知。“你们看,”吕基坚持说,“我真是应该跟你们讲一下那件事。因为这个家伙是个真正的恶棍,你们去打他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其他人不想知道。吕基

8、看不出这是什么原因:“抱歉,也许我杀这个或哪个敌人对你们而言是一样的,可是如果我杀了一个和阿尔伯托没关系的人,我会难受的。”其他人不耐烦了。其中一个人颇费了番口舌,跟他解释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不可以认定自己要杀的某人是敌人。吕基耸了耸肩。“如果事情是这样的话,”他说,“你们就别把我算上了。”“你已经来了,你就得呆下去。”他们吼道。“向前走,一、二,一、二!”这样他们就把他送上战场了。吕基闷闷不乐。他可以随手杀人,但那不过是为了看看他是否可以找到阿尔伯托,或者阿尔伯托的家人。他每杀一个人,他们就给他一个奖章,但他闷闷不乐。“如果我杀不了阿尔伯托,”他想,“那我杀那么一大堆人是一点都不值得的。

9、”他感觉很糟。同时他们仍在不断地给他颁发奖章,银的,金的,各种各样的。吕基想:“今天杀一点,明天杀一点,他们就会越来越少,然后就会轮到那恶棍了。”但是在吕基可以找到阿尔伯托前,敌人投降了。他感觉糟透了,自己杀了那么多的人,却毫无意义。现在,因为和平了,他就把他的奖章都装在一个袋子里,去敌国到处转悠,把奖章分给死者的妻子和孩子。这样转悠的时候,他遇上了阿尔伯托。“好,”他说,“迟来总比不来好。”他就把他杀了。那样他就被捕了,被指控为谋杀并判处绞刑。在审判中,他不停地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但没人听他的。(选自卡尔维诺寓言作品选,毛尖译)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0、)()A吕基愿意作为志愿者参战,原本只是为了杀一个恰好在敌方的属于他个人的敌人阿尔伯托,这一想法在战场上却始终无法实现,于是他随手杀人,得了不少奖章。 B吕基从一开始就想要复仇,阿尔伯托的死就在情理之中。吕基杀了那么多人未受到审判,这一次却被处以绞刑,结尾实在是出人意料,表现了法律的无情和公正。 C战争结束后他到敌国去转悠,终于发现并杀掉了阿尔伯托,被指控为谋杀并判处绞刑。但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于是他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一结果。 D小说语言简洁洗练,幽默风趣。风格上和一般现实主义小说不同,情节有些荒诞,但并不离奇古怪,人物不多却饶有趣味,很像一则寓言故事。解析:A项,“于是”一词

11、造成强加因果。 原文中“他可以随手杀人”目的是找到阿尔伯托。B项,“表现了法律的无情和公正”对本文主题做错误的理解。另外,吕基为报私仇而杀人,被处以绞刑罪有应得,所以“结尾实在是出人意料”说法过于牵强。C项,“于是他心安理得地接受”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D10这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有哪些主要的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答:_答案:以吕基一心要“杀掉阿尔伯托”为线索结构情节;以时间为记叙顺序,逐步展开情节;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推动情节。11主人公吕基为了杀一个他个人的敌人而参战,在战场上杀了许多敌人,获得了不少奖章。战争结束后,他到敌国发现了自己的敌人,并把他杀掉,结果被指控为谋杀并判处绞刑,在

12、审判中,他一再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但没人听他的。请你就对“战争”“敌人”和“良心”三个问题的理解,任选一个问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示例一)战争属于群体集团之间的争夺,受权力意志的支配,战争中个人的意志服从并汇入群体意志中。吕基在战争中杀了不少敌人,自然获得了许多奖章,成为了一个英雄。如果吕基能在战争中杀死恰处于敌方、又属于个人敌人的阿尔伯托,那么他还是一个英雄,而不会成为罪犯,这就是战争。(示例二)敌人是有不同属性的,国家的“敌人”与个体的“敌人”并非一致。不仅如此,国家的“敌人”,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阿尔伯托在战争时期或许是一个敌人,但战争结束之后,尤其是随着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敌人”可能已成为友人,这就是吕基成为罪犯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