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教学大纲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6187903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7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教学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 制定人 戴国银 教学团队审核人 教学团队审核人 王永琦 开课院系审核人 开课院系审核人 邓琛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 021512 适用层次 本适用层次 本 专科 专科 本科 学时 学时 32 讲课课时讲课课时 32 实验课时实验课时 0 上机课时上机课时 0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考查 适用专业 适用专业 教材 教材 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 一 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一 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电子信息或通信专业的专业课程 是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 基本要求 应注

2、重基础原理与基本概念的教学 也重视必要的理论分析 另外应能够反映 出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最新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 为以后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教学目标二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 掌握五层参考模型的各层功 能 协议内容及数据在各层中的传递过程 初步掌握计算机通信技术 掌握计算机通信网 络 特别是局域网 构造技术和通信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以及 Internet 的 TCP IP 协议 IP 交换技术 路由选择和应用等 了解网络安全 应学会计算机网络中最基 本的实验方法 并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 教学效果三 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具备 1

3、 1 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和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有系统的了解 2 2 掌握五层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 协议内容及数据在各层中的传递过程 3 3 了解各层的主要协议内容组成 特别是 TCP IP 协议 4 4 了解通信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5 5 着重掌握以太网构造技术 IP 地址的分配 6 6 具备组建局域网的初步能力 四 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四 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效果效果 1效果效果 2效果效果 3效果效果 4效果效果 5效果效果 6 概述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应用层 五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五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第 1 章

4、章 概述 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 1 2 因特网概述 3 1 3 因特网的组成 8 1 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6 1 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7 1 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8 1 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4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掌握分组交换的原理 了解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的比较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 WAN MAN LAN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掌握数据经历的四种时延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了解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 RTT 了解两种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

5、式 掌握网络协议组成的三要素 掌握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了解各层的功能和层间的协议服务 掌握分层的好处 掌握面向连接服务 虚电路服务 与无连接服务 数据报服务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五层参考模型体系结构 第第 2 章章 物理层 38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2 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38 2 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39 2 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43 2 4 信道复用技术 50 2 5 数字传输系统 55 2 6 宽带接入技术 57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哪四个特性 了解各个含义 掌握点到点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结构 了解基带 baseband 信号和宽带 broadban

6、d 信号 掌握奈氏 Nyquist 准则 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掌握香农公式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了解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掌握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四个特性 第第 3 章章 数据链路层 65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3 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66 3 2 点对点协议 PPP 72 3 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78 3 4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86 3 5 扩展的以太网 93 3 6 高速以太网 103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和帧结构 掌握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 了解重传时间计算 了解 PPP 协议特点 掌握 LA

7、N 的几种常用的拓扑结构 了解 LAN 的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功能子层 划分 LLC 和 MAC 子层的目的 掌握单播 广播和多播 掌握决定局域网特征的三种主要技术 掌握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碰撞检测 CSMA CD 掌握以太网的基本硬件结构 掌握网卡的作用 主要功能和三个基本参数 了解集线器作用 了解 IEEE 802 3 的 10 100BaseT 规范 对应双绞线的 RJ45 掌握 UTP 双绞线 RJ 45 连接器 按照 568B 规格 8 芯线的排列 了解网桥的内部结构 掌握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了解交换机 Switches 的功能 了解虚拟局域网 VLAN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8、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以太网的基本硬件结构 网卡的作用 第第 4 章章 网络层 11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4 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12 4 2 网际协议 IP 114 4 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133 4 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146 4 5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149 4 6 IP 多播 169 4 7 虚拟专用网 VPN 和网络地址转换 NAT 176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数据报和虚电路服务的特点和对比 了解网络互连需解决的问题 掌握网络互连的中间设备 了解典型的路由器的结构 掌握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路由器转发分组过程 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 了解路由器与网桥的

9、区别 掌握 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了解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掌握只能用于一个机构的内部通信的专用地址范围 掌握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两者区别 了解地址解析协议 ARP 了解 IP 数据报的格式 掌握 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掌握子网掩码概念和设定方法 掌握划分子网后分组的转发 了解无分类编址 CIDR 了解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掌握指令 IPCONFIG PING TRACERT ARP 的用途 了解 IP 多播 了解虚拟专用网 VPN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路由器转发分组过程 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第第 5 章章 运输层 188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5 1 运输层协议概述 188

10、 5 2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193 5 3 传输控制协议 TCP 概述 195 5 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197 5 5 TCP 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202 5 6 TCP 可靠传输的实现 205 5 7 TCP 的流量控制 212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运输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的主要区别 掌握 TCP IP 运输层两个不同的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和传输控制协议 TCP 特 点 了解使用 UDP 和 TCP 协议的各种应用和应用层协议 掌握常用的熟知端口号 掌握套接字 插口 和 IP 地址 端口号的关系 掌握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了解连续 ARQ 协议的工作原理 了解滑动窗口 信道

11、利用率的概念 了解 TCP 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了解 TCP 传输的实现 差错和流量控制 掌握运输连接的三个阶段 连接建立 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 了解用三次握手建立 TCP 连接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TCP IP 运输层两个不同的协议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第第 6 章章 应用层 235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6 1 域名系统 DNS 236 6 2 文件传送协议 244 6 3 远程终端协议 TELNET 247 6 4 万维网 WWW 248 6 5 电子邮件 268 6 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279 6 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281 6 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291

12、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因特网域名系统 掌握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了解文件传送协议 FTP 了解电子邮件的最主要的组成构件 掌握邮件服务器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协议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 协议用于发送邮件 邮局协议 POP Post Office Protocol 3 用于接收邮件 掌握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理解下列概念 链接 超文本 超媒体 页面 主页 home page 万维网的客户 服务器 C S 工作方式 浏览器 服务器 B S 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搜索引擎 代理服务器 proxy server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掌握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的格式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六 课内实验 上机等内容和基本要求六 课内实验 上机等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另行安排 七 课时分配七 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实验习题课小计 1 概述 4 4 2 物理层 4 4 3 数据链路层4 2 6 4 网络层 6 2 8 5 运输层 4 4 6 应用层 4 2 6 合计 26 6 32 八 课程考核八 课程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