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618779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节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节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节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节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文女作家萧红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而创作的长篇怀人散文(被选入教材有删改)。萧红把鲁迅当作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对鲁迅的为人、性格、日常生活十分了解,所以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的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她用独特的创作手法,撷取心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塑造了一个富有人情味、亲切动人的真实而具体可感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表达了对鲁迅发生内心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学情分析】 本文与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孙权劝学一起编在第一单元,是有特

2、殊用意的。了解名人故事,感受名人品格,接受名人“伟岸人格”的教育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主要目的。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和独立人格、人生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伟人的精神品质对学生心理成长有重有作用。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的过程中领略伟大人物的精神风貌,了解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接受名人伟大人格的教育熏陶,从而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本课为自读课文,我主要采用导读的方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教材实际设计本课教学目标: 1. 多角度阅读指导,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感知生活化的伟人鲁迅。 2. 师

3、生交流合作,探究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展现人物性格的独特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3. 接受名人伟大人格的教育熏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及接受名人伟大人格的教育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鲁迅的自题小像这首诗,由此引出“我心目中的鲁迅”这个话题,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今天,我们由萧红的笔触去领略一个别样的鲁迅先生。明确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用作批注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4、运用抓住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鲁迅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情感;3.品读细节,探究抓住细节展现人物品格的写作方法。 (备注: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这堂课共同完成的目标,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是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一、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呼兰河传。 写作背景:萧红对鲁迅的感情非常深厚。鲁迅对她来说是思想上、创作上、生活上的良 师益友。本文是萧红在

5、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性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因为鲁迅的文章大多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而严厉的。这些材料让学生先从心理上对人物产生崇敬之心,伟人与凡人的反差,极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研读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找找,文章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呢?这些事情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方法指点:请抓住描写人物的句子或有关情节进行概括,并在书上作批注。 明确: 1.笑声明朗 2.走路轻捷3.喜欢吃硬的东西 4.包饺子“我再吃几吗?” 5.翻一翻书就是休息6.读青年的来信、回信7.工作时间与众不同 8.到鲁迅家做客,让

6、坐小汽车回去,许先生付钱9.“好久不见”跟我开玩笑10.随便对待翻译原译和校样11.看完电影,让周建人先生全坐车先走 12.品尝海婴碗里的鱼丸13.知道自己健康不成了,坚持工作小结:作者写了鲁迅先生的很多日常生活的小事,主要从神情姿态、饮食起居、读书写作、待人接物等方面来回忆鲁迅先生的。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训练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品析形象。 话题: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鲁迅? 方法一: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分析:“笑声明朗”“笑得

7、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这里的神态的描写让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方法二:根据事件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海婴说鱼丸不新鲜,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 分析:这个事件展现 了鲁迅先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一面。 明确: 乐观开朗、干练敏捷、性格刚硬、慈爱赏识、珍惜时间、关心青年、拼命工作、待人厚道、平易近人、真诚幽默、达观淡泊、礼让亲人、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小结:文章记述的都是关于鲁迅的日常琐事,事件是非常平凡的,但从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我们又读出了鲁迅伟大的思想和人格。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与爱戴之情就表露

8、在字里行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文本,体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见伟大的真鲁迅。让学生不只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在阅读、交流学生活动中感受鲁迅先生睿智的头脑、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等个性品质,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 四、品读细节,探究写法。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以下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红色字重读,蓝色字轻读,“ ”表示停顿。) 片段1: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

9、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 “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发现:细心体察,敏锐捕捉生活中有灵性的生活细节。 片段2: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着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发现:语言细腻明丽,平实自然,感情真挚。 小结:1.细心体察,敏锐捕捉生活中有灵性的生活细节。 2.语言

10、细腻明丽,平实自然,感情真挚。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环节的默读、跳读,还有本环节的朗读,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鲁迅的幽默、睿智、热情、宽容等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和人格魅力。能过学生交流,让学生明确作者通过撷取生活细节而描写鲁迅可亲可敬,更有生活气息的写法。让学生体会写人的文章如何敏锐观察,用生活中的小细节来表现人物,为写作训练做好铺垫。】 五、牛刀小试,学以致用 请从你熟悉的老师、亲人、朋友、同学选取一位人物,抓住细节,写出这个人不曾被人发现的特点或品格。学生习作展示 【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标准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的要求,这个作文训练目的就在于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

11、的语文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默读、跳读、朗读等多种方式阅读课文,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只抓住文章的美点与重点进行赏析与训练,重难点突出,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更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做了很好的熏陶。 本课的环节清晰,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在“整体感知”与“品析形象”这两个环节,我都给学生出示了范例,让学生自学时有章可循,操作性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开展得比较充分,效果较好。在“探究写法”的环节通过学生自觉发现,为训练学生自读和阅读、写作能力打开一扇门,但这个环节在操作层面的指导不够细致。“学以致用”练笔环节,学生互相点评比较到位,能体现出学生领悟了“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写作手法,但写作时间给得有点少,学生写的作文也不够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