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6187732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知识点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图411现代类人猿1如图411是现代的四种类人猿,请分析回答:(1)试写出图中四种类人猿的名称:A_、B_、C_、D_。(2)现代类人猿生活在_中,适于_生活。(3)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主要区别是_、_、_。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读图,完成下列34题。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A长臂猿 B猩猩C森林古猿 D黑猩猩4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前5个月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C类人猿比人高等 D现

2、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知识点 2从猿到人的进化图412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图412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1)A的生活方式是以_生活为主转变到_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2)由图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_的方向发展,_肢得到解放,促进了_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_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衣着由_发展到_。(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这与人类使用工具不同的是_。(4)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读图,完成下列25题。2如图413为生活在距今30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其特点是髋骨宽阔,下肢比上肢粗壮。据此特点判断露西一定已能

3、()图413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用火 D语言交流3图414是古人类所用的石器,从石块的形状可以推测出他们所具有的能力是()图414A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使用火 D发达的大脑4古人类能够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是由于()A火的使用 B语言的产生 C工具的使用 D直立行走5一般认为,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主要标志是()A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B产生了语言C会使用天然工具 D会制造工具知识点 3区分事实和观点图415事实和观点1事实是客观存在的。2观点往往是根据_提出的。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发现不同的事实,提出不同的_。读图,完成下列3题。3. 根据人们发现的距今30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其骨盆

4、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这一事实,你能提出的观点是()A此时人类的运动方式为爬行B此时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C此时人类已经会使用工具D此时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工具能力提高12019益阳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D从化石可看出,少女露西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2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是由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B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向着有利于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C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减少D能使用工

5、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3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产生了语言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A B C D4如图416是人与黑猩猩的骨骼特征比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416(1)图中人的骨骼是_,黑猩猩的骨骼是_,人的_骨更发达,利于直立行走。(2)图中人的手是_,人的手比黑猩猩的“手”更_。人手与黑猩猩的“手”都有_,形状相似。(3)黑猩猩的头骨是_,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_大,黑猩猩的颌骨突出。(4)类人猿与人类的形态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

6、人的行为。这说明什么?_。5请将下列框架图内的空格补充完整。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详解详析【基础双练】知识点 11. (1)猩猩长臂猿黑猩猩大猩猩(2)热带或亚热带丛林树栖(3)脑发育程度不同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同 2森林古猿3C4B解析 题干中的这些事实说明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知识点 21(1)树栖下地环境的改变

7、(2)直立行走前脑使用和制造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3)黑猩猩使用的是天然工具(4)ABCDEFG2A解析 就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髋骨前后扁,左右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这些说明她已经能直立行走。3. B4. B5. A解析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使用和制造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使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能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地进化成了人

8、类。因此,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主要标志是直立行走。知识点 32事实观点3. B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事实提出观点的能力。分析事实提供的关键信息:下肢骨的股骨粗壮,说明人整个身体的重量由下肢骨支撑,因此得出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的观点。【能力】1A解析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逐渐解放出来,慢慢地进化成了人类。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

9、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B3.D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4(1)BA下肢 (2)B灵巧节 (3)A脑容量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

10、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

11、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4)人类与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解析 (1)从骨骼看,A黑猩猩的上肢明显长于下肢,而B人类的上肢比较短,下肢较粗壮,具有粗壮的股骨。(2)图中人的手是B,人的手比黑猩猩的“手”更灵巧,人手与黑猩猩的“手”都有节,能拿握东西,形状相似。(3)黑猩猩的头骨是A,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脑容量大,黑猩猩的颌骨突出。(4)类人猿与人类的形态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人类与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5现代类人猿直立行走语言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