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183426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A卷)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答题表相应题号下面。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因素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领主制自然经济 D、工业经济2、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洪秀全 D、洪仁玕3、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是( )A、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共和国 B、无产阶级共和国C、劳动人民联合专政共和国 D、资产阶级共和国4、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

2、动 B、无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C、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运动 D、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5、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 )A、反动资本 B、民族资本C、私人资本 D、官僚资本6、中国共产党党内滋长的“左”的急躁情绪,第三次是以( )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A、瞿秋白 B、李立三 C、王明 D、陈独秀7、第三条道路主张的实质是( ) A、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B、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C、走封建主义的老路 D、走武装斗争的道路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高纲领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A、没收 B、改造 C、和平赎买 D、合作化10、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C、制定正确的八大政治路线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答题表相应题号下面,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6分)1、鸦片战争前夕中外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

4、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E、地主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文化渗透D、经济掠夺 E、制度输出3、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认识是( )。A、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B、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C、是一场由清政府主导的现代化运动D、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E、有利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4、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主要围绕( )展开。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E、要不

5、要发动农民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B、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C、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D、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6、在1921年至1949年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它们是(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B、市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 D、外国势力E、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7、1948年秋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基

6、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上海战役 E、济南战役8、我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到改革开放前,取得了重大的显著成就,包括( )。A、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B、基本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D、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E、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3、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地区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1956年至197

7、8年间,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错误?第二部分四、论述题(15分)结合近代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分析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性。五、材料分析题(35分)(一)材料(一):以下是鸦片战争前夕在广州进行的中外海上正当商品贸易情况: 材料(二): 1773年,英属印度政府实行了鸦片政策,强迫孟加拉省种植鸦片。“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药的全部生产,借助大批官方侦探来监视一切:栽种罌粟,把罌粟交付指定地点,使罌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中国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尔

8、各答,在那里,鸦片由政府标价拍卖,国家官吏把鸦片移交给投机商人,然后又转给走私商人,由他们运往中国。英国政府在每箱鸦片上所花的费用将近250卢比,而在加尔各答市场上的卖价是每箱1210到1600卢比。”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请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回答:1、中外海上贸易主要是在中国和哪个国家之间进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3分)2、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什么地位?原因是什么?(3分)3、英国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改变正当中英贸易的状况?为什么英国选择这种办法?(4分) (二)材料一: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

9、不可得。”材料二: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宣言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付之。”材料三:1941年日本东条英机在两院报告战况时说:“昭利十五年(1940年),重庆敌军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之反攻”。材料四: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争,创立显著的成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这是目前

10、严重的政治任务。”请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回答(1)通过阅读材料一、二、三,可看出蒋介石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不同时期的不同态度是什么? (4分)(2)通过材料三、四,可看出中国抗日战争处在怎样的历史关头?日蒋政策的变化是什么?(4分)(3)材料四说明了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什么“显著的成绩”?“怎样”影响了全国抗战的局势”?而在这一年后,国民党顽固派作了怎样有辱民族的耻辱事件?通过对比说明了什么 ?(6分)3、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

11、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

12、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请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回答1、根据材料一,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上有什么教训?(4分)2、根据材料二,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有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5分)3、根据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D 4、D 5、D 6、C 7、A 8、C 9、C 10、B二、多选题1、AC 2、ABCD 3、ABDE 4、BCD 5、A

13、BCDE 6、ACE7、ABC 8、BCD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答: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