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二首》《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8334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二首》《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二首》《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二首》《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二首》《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二首》《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二首》《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二首》《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导入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辛弃疾生不逢时 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 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 于是他 只好笑傲山林 诗酒余生 他常常将满腔雄 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 这是 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 我们从这两首词 中 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 求 然而 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 使他一 寄之于词 成为一代词宗 在词史上留下了 光辉的一页 铁板铜琶继东坡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美芹

2、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 放的特点 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 又称 美芹十论 陈述抗金救国 收复失地 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 黍即小米 据史书记载 周室东迁后 周朝 志士回到故都 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 黍苗丛生 便悲 国家之颠覆 故 诗经 有 黍离 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 不要偏安江南一隅 而要立志收复失地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 善用典故的特点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 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体会词人情感 并感受其形象 课文学习目标 辛弃疾 1140 12

3、07 字 号 济 南历城人 抗金英雄 南宋著名词人 艺术 风格以 为主 与 苏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600多首 皆冠两宋 其词抒发 倾 诉 的悲愤 乃乃 幼安幼安稼轩稼轩 豪放豪放 苏辛苏辛 强烈的爱国热情强烈的爱国热情 壮志难酬壮志难酬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 志 工于词 为豪放派词 人代表 风格沉郁顿挫 悲壮激烈 人称 词中之龙 与苏轼并称 苏辛 著 有 稼轩长短句 今人 辑有 辛稼轩诗文抄存 全宋词 存词六百二 十余首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 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 是 东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 据

4、景定建康志 记载 赏心亭在 城西 下水门城上 尽观赏之胜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 1174 辛弃疾在健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 他自江 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 却一直没有受到 朝廷的重用 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 决不肯让 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 内 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 面对这大好江山 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 激昂的抒情词 写作背景 掌握生字读音 注意停顿 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充满感情的朗读 结合课下注释 理解词的意思 倾情诵读 整体感知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5、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 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 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柳永 雨霖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 春水向

6、东流 李煜 虞美人 词人由水写到山 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 之景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是 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 水天一色的辽 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写得气象阔大 笔力遒劲 思考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 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山 水是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韩愈 咏桂林山水 似将青螺髻 撒在明月中 皮日休 缥缈峰 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以我 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 故不知何 者为我 何者为物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人心中有愁有恨 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 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那么诗人愁恨为何 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

7、江淮前线 效力无由 再远即中 原旧疆 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 无 奈仅存半壁 朝廷主和 壮士不得其位 即思进取 也限于国力 以上种种 是恨 之深者 愁之大者 诗人借远山之献供 尽情抒发内心块垒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落日 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王朝 断鸿 失群的孤雁 比喻作者飘零的 身世 江南游子 指代作者自己 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吴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南园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破阵子 拍栏干 读书误我四十年 几回醉把栏干拍 北宋刘概 休去依危栏 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 摸鱼儿 词人除了写景 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 找出一些富有表

8、 现力的动词 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看 拍 会 登 吴钩 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 现在却闲置身旁 烘托词 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 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 借拍打栏杆 来发泄 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 登临意 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南 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上片 景色 江天 山 景 落日 断鸿 动作 看 拍 会 登 寓情于景 比喻 上片所写景物 是作者登临时即目 所见 从中引出漂泊南方 渴望报 国 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与上片相比 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 人物 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根据典 故谈谈词人有哪些 登临意

9、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乡思 仇恨 激愤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哀叹虚掷年华 思考 1 尽西风 季鹰归未 西晋张翰 字季鹰 在洛阳做官 见秋风起 想到家乡 的味美的鲈鱼 于是弃官回乡 晋书 张翰传 思考 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 既表明自己 很难忘怀时事 弃官还乡 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 并抒发了对金人 南宋朝廷的激愤 确实收到了一石 三鸟的效果 乡思 与前面的 游子 呼应 是 落日 断鸿 背景里 游子 的真情流露 2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 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 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10、怕应羞见 中的 怕应 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 表示怀疑 你这样的小人 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表达了 对英雄的追慕 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 陈登对他很冷淡 独自睡在大 床上 叫他睡下床 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 刘备说 天下大乱 你忘怀国事 求田问舍 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 果是我 我将睡在百尺高楼 叫你睡地下 岂知相差上下床 呢 三国志 陈登传 思考 3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流年 即年光如流 风雨 指国家在风雨飘摇 之中 树犹如此 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 时光流 逝 北伐无期 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世说新语 言语 载 桓温北伐 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 去种

11、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 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 人 何以堪 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 人怎么能不老 呢 思考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 又叹无知 己 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思考 下片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用典 为国为民 上片所写景物 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 从中 引出漂泊南方 渴望报国 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 三个典故叠用 表达了丰富 而复杂的情感内涵 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 以 文为词 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 成的苦

12、闷心情 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归纳总结 辛稼轩 词中之龙也 气魄极雄大 意境却 极沉郁 白雨斋诗话 从写景入手 意境开阔 情景交融 通过历史典故 层层推进 自然而贴 切 深沉而含蓄 采用白描 反衬的手法塑造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 建 立起豪放的词风 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 完善而达到高潮 苏轼的词 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 坦率开朗 的胸襟 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 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 跃 跃欲试的雄心 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 的悲愤 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苏辛词比较 上片所写景物 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 从中 引出漂泊南方 渴望报国 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 三个典故叠用 表达了丰富 而复杂的情感内涵 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 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 成的苦闷心情 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归纳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