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81393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满分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共140分)24奕訢驳斥顽固派反对

2、增设天文算学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学如此,其余亦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借以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 B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西学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D有力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2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一变革的三个历史环节的主要事件是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B南京条约资政新编马关条约C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扶清灭洋D开眼看世

3、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26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古文经是西汉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而伪造出来的,非孔子之经,是“伪经”。它是王莽新朝之学,故称“新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考证有理有据,观点可信 B减少了变法改革的阻力C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成为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27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D居庙堂之高,则

4、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8老子说“郅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体现出老子A认同社会发展进步 B对小农经济生活方式的向往C对社会现状的不满D“无为而治”的理想政治主张29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主张A天人感应 B君权神授 C伦理纲常 D君主专制301839年以前,清政府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到19世纪50、60年代,不仅外国人,中国自己也不断创办报刊。18951898年,更出现近代报刊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期间公开发行的报纸多达60余种,范围包括上海、汉口、长沙、桂林、重庆、西安等城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

5、代报刊业的发展 A与社会时政紧密相关 B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 C多依靠知识分子推动 D取决于西方侵略影响31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说:“理智主宰着一切有灵魂的东西一切将要存在的、一切过去存在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一切现在存在而且将来也要存在的东西,都为理智所安排。”对材料中“理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宗教思想 D自然法则32亚里士多德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似乎把治权寄托于少数好人(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可取的制度。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据此,亚里士多

6、德A认为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 B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借鉴意义C主张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结合 D认为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33. 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一新誓词反映出A议会至上原则 B先王法律被废弃C国王统而不治 D内阁专横局面出现34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 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述”的因素主要是A列宁的英明领导 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35.1958年,法、德、意等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

7、原子能共同体,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由起初拒绝加入到后来主动申请加入,被拒后于1960年联合瑞典、挪威等国建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A不满法、德主宰欧洲事务 B.激烈反对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C.综合国力已无力影响欧洲 D面对国际地位衰落的矛盾心态第II卷(非选择题 160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 。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

8、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合群云者, 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梁启超选集材料二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对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

9、?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材料三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如果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

10、大转化,即由五族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这种民族的共和精神应当抛弃过去华夏民族狭隘的家族、宗法团体与小血缘思想,以国家和大民族精神为重。他说:“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

11、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救国。”所以,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振兴国家,并强化对民族、国家认同性的认识,是解除亡国灭种之忧的最佳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法宝。(1)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3)从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43.(18分)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问题。 材料一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一一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成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文化生态发生质变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

13、语,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打倒孔家店”是先进青年中最时兴的口号。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差异。(6分)(2)指出材料二中,汉代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6分)(3)简析材料三中,儒学成为文化革命对象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6分)44.(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王安石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各地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

14、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王安石于熙宁四年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分派。王安石于熙宁五年(1071年)下令各地清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此为依据收税。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3分)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3分)材料二 王安石,两次任宰相,两次被罢免,历来颇具争议,褒贬不一。宋高宗赵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1944年,美国华莱士说青苗法对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扭转有参考价值。百家讲坛资源网: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2)请从材料二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3分)。综合上述材料给予王安石身份评价,你认为恰当的说法应是?(3分)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期末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答案地理部分1.B 2.C 3.A 4.C 5.D 6.A 7.B 8.C 9.D 10.D 11.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