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之行路难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181059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之行路难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之行路难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之行路难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之行路难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之行路难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之行路难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之行路难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点 师:同学们,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屏显1)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它表达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学生朗读)师:皇帝把李白召到宫里去,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再读背景材料。(屏显2)“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

2、的情怀。(学生朗读)师: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批在课题旁边。“怀才不遇”是说,有才能但是无法施展。师:看我们的学习任务: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屏显3)学习活动(一)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师:吟读之前,拿起笔划出这样几个地方。勾画两个字。“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注释告诉我们,“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两个字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再画两个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济”,渡过。“箸”,筷子。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到。再画两个词。“长风破浪”,原来的表达是“乘长风破万里”,比喻的是一种境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云帆”

3、,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因为一个“云”字,“云帆”这个词显得特别高雅。师:请大家齐读课文,我来听一听。(学生齐读课文)师:好。我觉得节奏有点问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师模仿学生读书,二二三节奏),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要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教师示范四三节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如果读成“拔剑/四顾/心茫然”(教师模仿学生二二三节奏)就不行了,对不对?好,一起来读。(学生再次齐读课文)师:这次好听多了!聪明!我刚才听出来一个很好的地方,你们比较注意这首诗情感的抑

4、扬。有两句我们还能再体会一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抑好还是扬好呢?一定是抑。最后一句呢?一定是扬。来,再试。第二句要比较地抑,最后一句要很好地扬。(学生第三次齐读课文)师:好。最后一句我们再来学读一下,跟我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太好了,有些同学读得很有感受似的。师:下面思考一个问题:感受诗中的美句。哪句美呢?哪句最美呢?开始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的感受里面的关键词。(学生思考,批注)师:好,我们试着来交流一下。刚才我看见大家很用心,现在来谈谈你所感受到的诗中美句。请举手发言。(学生举手)师:谢谢你。生1:我觉得诗中美句是最后一句。师:请你阐释。生1:前面已经说了“停杯投箸

5、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最后仍然要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表明作者虽然遭受排挤,怀才不遇,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格美。师: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奋发图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谢谢你。(学生举手)师:谢谢。生2:我觉得第四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很美。这里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念,这种信念美我也觉得很美。师:用典故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好,继续。生3:我觉得美句是倒数第二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它说出了作者当时怀才不遇的心情,感叹内心的凄苦。师:反复、反问,表达了一种悲怆的情感,和

6、“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好像在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的时候,突然又让我们眼前一亮。真美。生4:第三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里不仅有一种描写美,而且我认为,黄河不可能任何时候都那么容易渡过,而太行山此刻也已经雪满。这里表现他有计划的时候,大自然也仿佛在和他作对,这就表现了他在官场上的不得志和内心的忧郁。师:前途无路可走,这里好像是实写,好像是写自然状况,实际是虚写,是用比喻来表现作者现实心情的迷惘。这里是写心情、写感觉的,它和“行路难,行路难”这个句子密切地照应。师:好,我们把发言再集中到课文里最美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面来。(学生齐读这个句子)师

7、:这个句子为什么美?我们来体会一下。(屏显4)乘风破浪,沧海扬帆。意境开阔,壮思飞扬。千古雄句,激荡人心。师: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沧海扬帆,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这样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请做记录:(屏显5)课中微型讲座(一) 警句让诗文生辉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

8、发和教益。行路难因警句而格外让人喜爱,是一首情韵飞扬的诗歌。师:下面我们来再感受一首诗,请大家读出这首诗中你们熟悉的警句。(屏显6)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学生齐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师:这样的句子,可以超越作品、超越时代,它还将继续超越下去,给我们以教益。让我们再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师:这个学习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理解诗中的难句。(屏显7)学习活动(二)说读理解诗中的难句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理解诗中的难句。师: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涉及到了几个难句,这里我提出两个难句需要大家来阐释,这两个

9、难句弄懂了,这首诗也就懂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作用。第一个层面,要阐释它的含义;第二个层面,要阐释它的作用。好,开始思考。(学生思考,教师巡视)师:同学之间,两两交流。(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师:好了,全班交流,自由发言。(学生举手)师:请你来,谢谢。生5:我想说第三句,它有两层意思。作者想渡过黄河,但黄河结冰不能通过;他想登上太行山,但因为雪满他不能登山。这两句给我的深层感受是,作者有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负,但是因为社会上、官场上的阻扰,不能让作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师:嗯,很好。谢谢你的演讲。师:而且

10、你有一个很有个性的地方,用手势助说话。阐释得很好,我就不接着你的话继续阐释了。生6:我选第四句。作者引用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希望有识人才的人发掘他,让他有一番作为。师:第二句说得特别好,希望有人给他机会,使他得到重用,让他实现自己从政的理想。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基本上把这两个句子解释清楚了。我再来阐释一下。第三句是用喻,就是用比喻。连续用喻,来描绘自己现实的困境,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第四句是用典,就是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希望、憧憬、梦想,同样也是写心情。好,我们再来学一种知识。看屏幕。(屏显8)课中微型讲座(二)用典,以传情达意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

11、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行路难:一首因用典而情意深长的诗。师:比如说“卧薪尝胆”,它既是词语又是故事。我们也常在口语中用到它,这就是典故。我们在运用成语的时候,很多都是典故。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从政”、“我要当官”,而是用典故来说话。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屏显9)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这句是用吕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憧憬。(学生齐读)师:你看,从表面上看,都看不出来其真正

12、的含义。真正的含义是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希望委以重任。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全部串一下。齐读。(屏显10)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我拔出剑来,四处看着,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学生齐读)师:两个难句都是婉曲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两个句子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读懂了。再来看另外一首诗,它既有典故又有警句。(屏显11)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学生齐声朗读)师:用典的句子是哪两句?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师:“怀旧空吟闻笛赋”说的是物是人非,“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是岁月流逝。这就是话不直说。师:警句是哪两句?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师:作者在诗里写的是他的想法,其实这两句诗的意义早已离开文本原意,被人们广泛运用,它的寓意是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更加美好的事物在前面呢。用典和警句都是诗歌里高层次的表达技法,我们在读古诗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下。师:最后我们来读一读

14、、背一背。各自读,大声读。学生自由、大声地读书。师:一起来背,不能背的就读。要求:读出四三的节奏,读出抑扬的表达要求,最后一句要按照老师教你们的来读。学生齐声背读。师: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儿。送给同学们两句话:(屏显12)教学结语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这两句话表现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在学习上,要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二是告诉我们,人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点评】余映潮老师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他又说,“在教学艺术上我们要孜孜探求这样的境界: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他还说:“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余老师执教的这首行路难,正是这些教学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这节课,能够在如下方面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一、巧妙的切入余老师重点运用了“选点精析法”切入文本教学。这种方法要求师生集中目力,努力对文本中的某一个点如课文的精美处、深厚处、丰满处、奇妙处、疑难处进行足够的咀嚼品味,进而读通读透全文。本课以 “感受诗中的美句”和“理解诗中的难句”为切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