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6180894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2.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3.“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

2、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4.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起居注因“劝诫”功

3、能备受皇帝重视D.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强化5.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6.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

4、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7.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8. 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由此可知( )A.清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较大制约B.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六部的权力C.议政王大臣会议避免了决策的失误D.康熙帝的做法削弱了满洲贵族权力9.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5、”( )A.是皇权执行机构B.其阁员位卑权重C.有助于合理决策D.是中枢决议机构10.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11.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12.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

6、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彻底解决了决策失误的问题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13.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14.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熙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 ) 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D说明宗法制并非一成不变二、材料题15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书中记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 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 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一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橫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磚于谤议, 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材料二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 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 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

8、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 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为此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政府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是什么?明清时期是这对矛盾解决得最糟糕的历史阶段,为什么?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

9、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项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明初地方分设三司掌管和负责,并且直属六部,这样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地方的控制过严过死。“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所以

10、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巡抚是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集中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有扩大地方权力,所以A项说法不正确;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并没有减少六部原有的权力,谈不上削弱六部权限,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地方要接受中央的领导,所以D项说法错误。3.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支撑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长期存在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其意在强调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故D项正确。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C项完全曲解了材料的意图,故排除A、B、C三项。4.答案:D解析:材料中从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明清皇帝直接编写

11、起居注,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皇帝对史官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这表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B材料所述为唐太宗破坏了皇帝不能查阅起居注的规定,是皇权加强的表现,不是“仁君”的体现,不正确;“起居注”是对皇帝的日常行为进行记载,不具备“劝诫”功能,C不正确。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

12、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三省六部制。依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7.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内阁大学士为皇帝的侍从顾问,D项符合题意。秦朝的御史大夫、汉朝的丞相、唐朝的六部尚书均为正式官职,拥有实权,不是皇帝的私人顾问,A,B,C项不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限的原因。据材料中“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说明皇权受到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六部权力,故B项错误;材

13、料仅仅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皇权的关系,且议政王大臣会议并不能避免决策失误,故C项错误;康熙帝的做法加强了皇权,削弱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并不是削弱满洲贵族的权力,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内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所以其不是皇权的执行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内阁的职能而没有涉及阁员是否位卑权重,故B项错误;内廷的秘书班子,有助于合理决策,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也不是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题干中左图反映了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右图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由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逐渐得以加强

14、。1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之后,创立皇帝制,实行丞相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西汉建立之后,承秦制,实行皇帝制、郡县制、丞相制度,故选A项。刺史制是汉武帝时期创立的监察制度,秦朝时尚末确立,不可能实行,B、D两项错误;汉代汲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C项错误。12.答案:B解析:康熙帝创建密折制度的目的是“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可见“密折奏事”本身使政令完全体现了皇帝的意志,当然这样做也方便皇帝获得更多信息,方便最终的决策。据此可知,答案是B项。密折大致属于皇帝个人安排,跟整个中央政府关系不大,排除A项;C、D两项刻意夸大了密折

15、制度的影响。13.答案:A解析:材料中由“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说明宦官的地位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宦官专权.导致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A项正确。14.答案:a解析:15.答案:1.原因:西周实施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少数民族的侵扰。措施: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央官僚体系.加强君主专制;北击匈奴.南伐百越.开拓疆域;焚书坑儒、收天下之兵,加强对全国思想、军事的控制。2.原因:不实行分封制.在民众起义汹涌时没有支持辅助力措施:推行郡国并行制.3.基本矛盾:君权的无限性与君主实际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君主将全国军政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解析:1.原因”依据患周之败,四夷交侵.以弱见夺”分析作答;“措施”依据“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一成权”分析作答.2.原因”依据“猛敌横发乎不虞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