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三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试题解析.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180770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68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9三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试题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7-2019三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试题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9三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试题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9三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试题解析.pdf(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2019 年高考全国 卷历史解析 2019全国 卷历史解析 2018 全国 卷历史解析 2017全国 卷历史解析 2019 年全国卷 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1 据学者考订 商朝产生了17 代 30 位王 多为兄终弟及 而西周产生了11 代 12 位王 这 反映出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 血缘纽带关系 的 弱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 例 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 方式进一步增多 故答案为B项 禅让制强调选 贤举能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 排除A项 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

2、长短 并且它与王位 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 排除 C项 西周实行宗法制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说明血缘纽 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 排除D项 2 汉武帝时 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 称为 皮币 定价为 40 万钱一张 诸侯 王参加献礼时 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 而当时一个 千户侯 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 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 加强了货币管理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 削弱了诸侯实力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 专卖性和暴利性 这从经济上增加 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 故答案选C项 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 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

3、 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 排除A项 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不符合主旨和史实 排除B 项 D 项说 法不准确 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排除 3 唐代之前 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 牵钩之戏 至唐代称作 拔河 广为流传 唐玄宗 观拔河俗戏 诗云 壮徒恒贾勇 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 须明胜负多 预 期年岁稔 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 在唐代 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 壮徒恒贾勇 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 须明胜负多 可知 唐代 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

4、风尚 故答案为C项 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 无法得出江 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 排除A项 唐玄宗 观拔河俗戏 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 无法得出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 排除 B项 唐代诗歌题材多元 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 排除 4 明中后期 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 揽 沿运河运至江南 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方式的变革B 土地制度的调整 C 货币制度的改变D 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 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 中心所在 工商业发达 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 因此

5、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 D项正确 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 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 排除A项 土地制度没 有调整 依然是土地私有制主导 不符史实 排除B项 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没有改变 排 除 C项 5 下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 干练有才 上海招商局创办时 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 幼时孤苦伶仃 学习米业 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 感于地方贫瘠日甚 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 说明当时国内 A 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 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 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 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答案 B 解析 根据

6、材料信息可知 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 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 与工商合一的趋势 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 故答案为B项 部分名人参 与工商业是个人行为 不是科举取士选官标准变化的结果 排除A项 C项说法不准确 应 该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 而非被抛弃 排除 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 排除D 项 6 1915 1918 年 新青年 中 革命 科学 平等 民主 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 1919 1922 年 民主 出现次数不到 科学 的1 10 不及 革命 的1 20 这种变化可说明 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

7、否定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民主出现频率降低 革命出现频率剧增 结合所学知识 这种 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 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 方式夺取政权 故答案为A项 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 1927 年 时间不符 并且材料只涉 及知识分子阶层 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 排除 B项 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 知识界否定 不符史实 排除C项 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未变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排除 7 1940 年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还具有 一定的革命性 这是中国与

8、俄国的不同之点 在俄国 无产阶级的任务 是反对资产阶级 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 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 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 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 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认为中国与俄国存在不同之处 说明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不能借鉴俄 国革命的经验 排除A 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与资产阶级 的阶级属性不同 排除 B 材料强调中国革命要联合资产阶级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 故选择C 材料没有涉及对右倾错误的批判 且此时党内也 并不存在严重的右倾 排除D 8 据统计 1954 年 1 月到 4 月 中国

9、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 年同 期的 5 倍 为 1952 年同期的50 倍 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 A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 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 D 解析 由时间 1954 年 可知 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 意在 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 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加显著 故选D 当时两大 阵营尖锐对峙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 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 沿接轨 排除A 科教兴国始于1995 年 时间不符 排除B 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

10、来看 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 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 年毛泽东 论十大关 系 的发表 排除C 9 在古代雅典城邦 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甚至包括公民大会 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 并进行最终判决 这说明 A 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 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 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B 解析 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是雅典城邦的核心力量 有权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 但公民的含 义狭小 不包括妇女 儿童 奴隶和外邦人 所以 A中的 民众 不等于公民 而 D中的 人 也不等于公民 排除AD 只有到伯里克利时期 雅典公民才有充分的参与政治的机会 排 除 C 雅典的陪审法庭

11、作为司法机关 受理公民投诉 对 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进 行最终判决 广泛参与政治生活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故选B 10 有研究认为 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 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 推翻了殖民统治 但 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 而是发展停滞 究其原因 殖 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 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 D 解析 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 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 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 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 而北美地区被

12、英国殖民统治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 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 因此出现这 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 故选D A 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 排除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 B项排除 11 工业革命前 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 年 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 动式蒸汽机 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 终于改进制成 万能蒸汽机 并广泛使用到工 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 源自于劳动实践B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 取决于资金保障D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瓦特发明 万能蒸汽机 是在前人的劳动实

13、践基础上不断改进 故选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排除B C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 创造的作用 排除C 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 排除D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 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 抹 布 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 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 喷泉 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A 抒发了浪漫情怀B 遵循了写实原则 C 突出了理性思维D 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 D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 从而出现侧重 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 材料中 达达派 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 它们通过反

14、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 故 选 D A是 19 世纪初的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 排除 A B是 19 世纪中叶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 排除 B C是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 排除 13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 21950 1980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 单位 万吨 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

15、00 11141 摘编自 1949 1984 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 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 1983 年达到 4002 万吨 1986 年 达到 5205 万吨 至2002 年达到 18224 89 万吨 钢产量已连续7 年保持世界第一 2002 年 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 年增长 39 30 2002 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 筹集总额比2001 年增长 33 82 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 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 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 中国统计年鉴 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16、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 的 主要原因 答案 1 趋势 美国 产量长期稳步增长 到70 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 50 年代中期到60 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 70 年代放缓 苏联 稳步增长 70 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 快速增长 原因 美国 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受滞胀影响 日本 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70 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 经济发展减速 苏联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 重视发展重工业 2 经济体制改革推进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现代化建设加快 需求增大 科技水平 提高 对外开放 引进外资 投资大幅增加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中的四个国家的数据可以看出 中国的产量快速增长 其原因结合 50 年代中国工业化建设及一五计划的影响回答 美国的也在增长 主要是受到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但是要考虑到70 年代因 滞胀所带来的下降 苏联数据也在增长 到70 年代放缓 原因主要在于后斯大林时代 苏联的改革仍然以重工 业为主 但在70 年代因为勃涅日列夫改革放缓而慢了下来 日本主要是因为战后在经济的恢复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