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80734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A卷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一、单选题(每道题2分,共80分)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观点 作者、出处 “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 “益于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予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A 诸侯推举启为帝B启最终继君主位C禹直接传位于启 D益最终被启所杀2“封藩建卫”是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利用宗法血缘纽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实

2、行层层分封,形成了宗法制统治的奴隶制大国。据此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稳定了周王朝的政治秩序B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在依据C有利于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D巩固和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32015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4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体现了皇权的神秘性色彩B使官僚政治逐步取

3、代血缘政治C意在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5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6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很踏实。”D雍正

4、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7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B地方政府职能转变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8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需议定后请示皇太后就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D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9“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

5、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A内朝成员B三省长官C内阁大学士D军机大臣1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之处是()A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B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C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D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1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B军机大臣奉公守法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12明朝时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

6、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B若是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C内阁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借助皇权,权力在六部之上D叶向高在内阁六年,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反映了当时皇权专制的加强13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君主

7、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4东西方文明进入近代发生激烈冲突并相互融合。下列所列的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鸦片战争、领事裁判权、男耕女织、 巴麦尊 法币贬值、四大家族、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荣宗敬、马关条约、实业救国、瓜分狂潮 孙中山、五四运动、三民五权、抵制日货 ABCD15下表为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旧税率(%) 1843年后新税率(%)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比(%) 棉花 担 2419 556 7702 榫纱 担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匹 2993 6

8、95 7678 二等白样布 匹 3253 695 7864 本色洋布 匹 2074 556 7319 A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B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C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D英国商品免交内地税16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A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17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

9、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8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 B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D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19洪秀全原名火秀,自己改名“秀全”,取“禾(吾)乃人王”之意;以“国”代“國”“王居其中

10、”之意。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宫中享乐,对于政事却不甚关心,由此看来,太平天国运动()A因领导阶层贪图享乐导致最终失败B属旧式农民起义排斥近代化C领导人深谙帝王之术沉湎个人享受D受阶级局限失败有其必然性20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B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D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21国学大师钱穆说太平军“他们太不懂政治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该论断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脱离实际B永安封王失去民心C

11、天京事变自相残杀 D资政新篇束之高阁22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他又颁布法令称:“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对这一变化的理解()随着地位的变化,洪秀全难以抵制封建思想的侵蚀太平天国政权已不能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A都正确 B都不正确C不正确正确D正确不正确23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24

12、从1895至1913年,随着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至少又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它们创办时的资本投资额都超过十万中国元,导致“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5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这体现了美国()A抵制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B推行门户开放政策C在国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D重视发展美中关系2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B南京条约和义和团运动C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