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4单元 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 Word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180353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4单元 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 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4单元 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 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4单元 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 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4单元 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 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4单元 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 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4单元 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 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4单元 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 Word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解读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2.了解苏俄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重大史实政治:列宁、十月革命、苏联成立、斯大林。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的拥护者在

2、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认为,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强,并且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2)过程二月革命:1917年3月(即俄历二月),俄国人民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统治。结果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罕见局面。【易错点拨】俄国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从革命任务来看,它是要推翻沙皇专制

3、统治,反对封建主义;从革命结果来看,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无望。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和士兵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结果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

4、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布和平法令;颁布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4)革命成功的原因客观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并为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主观原因: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得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阶级的支持。(5)意义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并为俄国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知识拓展】用多元史观认识十月革命的意义全球史观: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

5、了深远影响。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近(现)代化史观:使俄国摆脱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俄国开辟了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革命史观: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使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经济上,粮食严重匮乏,经济极端困难。(2)目的:直接目的是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根本目的是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3)内容农业:实行。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商业:取消。分配领域: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问题思索

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适应了当时苏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是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它只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5)评价它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物力、财力,粉碎了敌人的武装干涉,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国家连年战争,导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内容农业上,以代替余粮收集制,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工业上,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允许私人投资办

7、厂和外国资本租赁。商业上,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领域,废除;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易错点拨】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苏俄走向资本主义,这是因为它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由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办法由配给制过渡到工资制。(4)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1921年春天的政治经济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

8、固。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以后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表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找到了一条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实践上说明,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4.苏联的建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5.列宁逝世:1924年1月。6.斯大林模式(1)建立: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年)和农业集体化(1927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逐步建立。(2)表现工业政策:优先。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

9、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组织集体农庄。(3)评价积极性: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借鉴;二战后,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和借鉴斯大林模式,推动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局限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向农民索取太多,抑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考点一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和对俄国现代化的意义特点理论的角度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

10、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使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革命的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实现的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现代化意义政治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辟了苏维埃政权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文化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和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史论结合】史料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

11、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四月提纲”解读史料说明了俄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特点,指明了二月革命后的斗争方向。第一句话表明俄国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问题据史料,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有何特点。考点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不同点比较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生产资料所

12、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原则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作用和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相同点前提: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史论结合】史料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对此而感到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下

13、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解读史料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列宁的话表明他认识到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尝试是行不通的。问题据所学知识,概括史料中“我们错了”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列宁的思想有何变化。2.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影响(1)特点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2)影响积极作用: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14、,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影响: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史论结合】史料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道:“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脑,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民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当作殖民地了。”解读史料主要论述了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农业和工业的关系问

15、题,体现了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问题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并简要评价这一措施。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34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运用漫画,从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角度切入,考查美国的遏制政策对苏联经济建设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漫画,迁移所学,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2016全国卷3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从美国对苏联的关注角度切入,考查斯大林模式的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2015全国卷34斯大林模式与工业化从20世纪30年代苏联粮食出口量不断增加的角度切入,考查苏联农业为工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34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从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建设的角度切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