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必修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78333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必修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必 修 一 单 元 概 览 精 要 综 述 项目1840 1894年1894 1919年1919 19271927 1949年 内容屈 辱 史 19世纪中期 列强先后 发动两次鸦 片战争 中 国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19世纪末20世纪 初 西方列强先 后发动了甲午中 日战争和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中 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巴黎和会上帝 国主义将德国 在山东的全部 权益转让给日 本 加强了对 华控制 1931年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1937年日本发动 七七事变 日本 发动侵华战争 给中国人民带来 深重的灾难 项目1840 1894年189

2、4 1919年1919 19271927 1949年 内容 探 索 史 农民阶级发 动了太平天 国运动 沉 重打击了中 外反动势力 由于阶级 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 动以失败而 告终 民族资产阶级为 挽救民族危机 先后发动戊戌变 法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 两千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 共和国 但以失 败告终 五四运动爆发后 无产 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 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阶段 1921年中国共产 党成立 指导了中国革 命 国民革命兴起 基 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 动统治 但国民党右派 叛变革命 国民革命最 终失败 中国共产党领 导人民进行土 地革命 抗日 战争 解放战 争 最

3、终取得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 主旨 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 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而不断探索的历史 考 情 分 析 最新考纲课标试题考点呈现规律总结 1840年至 1900年间 列强侵略 与中国人 民的反抗 斗争 2018全国 卷 28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不谙 熟近代外交 1 考查内容 近代中国民族 危机原因 影 响 中国外交 的近代化 2018全国 卷 28 面对列强侵华中国外交的近 代化 2017全国 卷 41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探 索救国之路 2016全国 卷 29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2014全国 卷 40 近代列强侵华的

4、目的 危害 太平天国 运动 近五年全国卷未考查 最新考纲课标试题考点呈现规律总结 辛亥革命 2013全国 卷 29 晚清现代化趋势 洋务运动 戊 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主 要考查五四 运动的作用 中国共产 党领导地位 抗日战争 中国共两党 的抗战及其 政策变化 国共两党的 关系 五四运动和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 2018全国 卷 29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 2018全国 卷 30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外 交政策 2017全国 卷 30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军否定列强 在华特权 2016全国 卷 29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根据 地的经济建设 2015全国 卷 29民

5、国初期的政治状况 北洋军阀 割据混战 2014全国 卷 29 国民革命时期民主思想的流行 最新考纲课标试题考点呈现规律总结 侵华日军 的罪行与 中国军民 的抗日斗 争 2018全国 卷 30 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 2 命题特点 联系世界背景 考查近代中国 民族危机的原 因和中国人民 的抗争 3 试题类型 选择题与非选 择题并重 2017全国 卷 30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抗日政策 2017全国 卷 30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 变化 2016全国 卷 3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2015全国 卷 30 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战略 2015全国 卷 30 侵华日军的罪行 对华经济侵

6、略 2014全国 卷 41 1960年我国中学教材中 抗日战 争 目录 2014全国 卷 30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第10讲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1 目标定位 2 主干梳理 3 史论要旨 4 考点探究 5 考向研习 6 真题研析 目 标 定 位 明确考向把握主线 课程 标准 1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 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 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 了解太平 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农民起 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讲主要讲述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 平天国运动 近代以来 中国屡遭列 强侵略 鸦片战争是其开端 被迫签 订了一系列不平等

7、条约 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加剧了中国 人民的苦难 农民阶级奋起抗争 发 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清王朝 的统治 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考纲 要求 1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 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太平天国运 动 主 干 梳 理 理一理 一 鸦片战争 1 原因 1 根本原因 率先完成 的英国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 生产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 主要原因 清政府腐败落后 实行 政策 3 直接原因 英国为扭转对华 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工业革命 闭关锁国 贸易逆差 2 过程 1 爆发 1840年6月 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战

8、争爆发 2 扩大 1841年初 英军强占 威逼广州 3 结束 1842年8月 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屈辱求和 战争 结束 3 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订 1 割 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2 开放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 由双方商定 4 影响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 社会 香港岛 南京条约 香港岛 广州 关税 半殖民地 半封建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1 原因 1 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后 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 2 直接原因 列强 要求遭到拒绝 2 过程 1 1856年 英军进攻广州 战争爆发 随后 法国加入

9、 2 1858年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继而北上进逼天津 签订 3 1860年 英法联军攻陷天津 北京 火烧圆明园 签订 修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3 结果 清政府战败 签订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地 割 给英国 赔款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开埠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外国军 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增开 为商埠 其他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允许外 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 经商和传教 承认 有效 九龙司地方一区 天津 北京 天津条约 4 影响 1 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 主权受到更加严重侵害 2 清政府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 中国社会 程度加深 半殖

10、民地半封建化 三 太平天国运动 1 原因 1 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 激化了阶级矛盾 2 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后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重了人民负担 导致 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 3 直接原因 自然灾害严重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2 标志 1851年初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建号 太平天国 3 发展 1 初建政权 攻克 整顿建制 分封诸王 初步建立政权 2 定都天京 1853年攻克南京 改为 定为国都 正式建立政 权 3 军事全盛 定都天京后 太平天国北伐与西征并举 永安 天京 4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资政新篇 1859年 背景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主要内

11、容 土地 以户为单位 不论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财产 每户留足口粮 其余归国库 学习西方 民选 官吏 发展工商业 奖励技术发 明 开设 等 群众基础拥有广泛群众基础不被农民阶级理解和接受 评价 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 结晶 思想 严重脱离实际 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 义的设想 迫于形势 未能实行 以法治国 新式学堂 绝对平均主义 5 天国悲剧 1 天京变乱 原因 定都天京后 领导者进取心锐减 腐朽思想滋长 领导集团内 部矛盾日益尖锐 表现 1856年秋 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后被处死 遭疑忌率 军出走 影响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石达开 2 后期斗争 重建核心 提拔陈玉成 李秀成指挥军

12、事 让 总理朝政 进行政治改革 稳定局势 陈玉成 李秀成合力打垮江北大营 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 锐部队 天京陷落 1864年 洪秀全病逝 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 天京 1 你怎样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示 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 地 一半是封建社会 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 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 和 半封建 都包含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 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 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在文化上则表现为 西学东渐 半封建 是指在政治 经济 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 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想一想 2

13、南京条约 的内容中最能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商品输出 掠夺原料侵略要求的是哪项 提示 协定关税 3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4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5 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同吗 提示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是相同的 侵略者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 要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6 有人说 中英战争就像一剂鸦片 榨干中国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回 生的希望 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提示 赞成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灾难 深重 同时 也打开了封闭的国门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先进的思想 促 使国

14、人觉醒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7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吗 提示 不是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太平天国运动 的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 所以说根本原因是阶级 矛盾的激化 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8 资政新篇 和 天朝田亩制度 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吗 提示 不是 天朝田亩制度 与 资政新篇 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的 问题上 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而是一种相互对立 相互矛盾的关系 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9 太平天国运动有何新特点 提示 新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方法 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 新方案 资政新篇 新任务 反封建 反

15、侵略 失败新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 合绞杀 新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 10 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作用 提示 1 倡导社会改革 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 财产平均分配 又提倡男女平等 破除社会陋习 2 播下革命种子 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 播下了日 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3 汉人势力抬头 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 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 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 自此汉人势力上升 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4 削弱清廷根基 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 建立与清廷对峙 的政权 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 史 论 要 旨 1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两次鸦片战争客观上反映

16、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 强 的要求 2 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严重损害了中国 的 和领土完整 不仅导致了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领域发生根本性 变化 而且也引起爱国人士思想观念的转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在 不断加深 半殖民地半封建 商品输出 主权独立 3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 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 的产物 在反封建的同时 时代赋予它 的新任务 是中国资产阶级 的 准备阶段 4 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 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其具有落后性 空想性 在小农 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违背社会发展规 律 5 资政新篇 具有鲜明的 色彩 它是最早在中国提出的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反侵略 民主革命 天朝田亩制度 资本主义 考 点 探 究 史料一 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 战胜之余威 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 强迫中国接受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史料二 一般说来 人们过高估计了天朝老百姓的需求和购买力 在以 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