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讲义新人教必修4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77011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讲义新人教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讲义新人教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讲义新人教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讲义新人教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讲义新人教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讲义新人教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讲义新人教必修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衡传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范晔(398445),字蔚宗,少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涉猎经史,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多才多艺。曾任右军参军、私书丞、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成一家之作。与鲁国孔熙先谋逆,参与拥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谋杀宋文帝,事败遭逮捕被杀。作品代表作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后人合称为“前四史”。评价南朝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背景链接张衡所处的时代,是东汉从强盛渐趋衰落的时代。这期间,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又相互勾结,他们各谋私利,竞相奢华,亲戚攀援,贿赂公行,诈伪丛生,政治十分昏乱。东汉政权为了加强统治,把谶纬迷信思想与封建经典结合

2、起来,制定了一整套庸俗经学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统治理论,目的是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针对这种现实,张衡曾勇敢地给皇帝上书。本文中张衡的为官与科技成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二)常识链接文学常识后汉书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196年的史事。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晔被杀。南朝梁刘

3、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文化常识1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太学:中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 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

4、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3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阴阳:阴阳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4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物。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

5、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5衡下车,治威严下车: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6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指官员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而言。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2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及从容淡定的高尚品德。(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

6、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善:属:于: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骄尚:3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从容:4举孝廉不行不行:5连辟公府不就 辟:6时天下承平日久 时:7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8翻译下列句子。(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译文:(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译文:明确:1形容词作动词,擅长连缀在2骄傲自大3古今异义词,举止行动4古今异义词,不去5征召6名词用作状语,当时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8(1)(他)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多次被官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省略句与被动句)(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华奇特,多次召(他)做官,(他

7、)也不去应召。(省略句)环节二:把握文意9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衡“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一项是()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衡少善属文连辟公府不就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ABC D解析:选C介绍张衡少年时的学业;说明张衡在文学上精心专为。10下列对第1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开篇按照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让读者对他有总体的了解,接着介绍他的文学才能、不平凡的求学经历和渊博的知识。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从正面表现了张衡品格之高、才能之奇。这里采用先概括后列举具体事实的方式来表现张衡志在

8、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说明张衡虽然出身官宦人家,却没有贵族纨绔子弟的骄奢淫逸的恶习,这是他取得超凡学术成就的思想基础。D这一段先介绍张衡的品行淡泊名利,暗示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后介绍他的文学成就“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则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也反映出他严谨的创作态度。解析:选BB项,“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是从侧面来表现张衡的才能。(二)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2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特征:拜:郎中:迁:3妙尽璇机之正正:4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徙:5覆盖周密无际 周密:6振声激

9、扬,伺者因此觉知 激扬:7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方面:8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9翻译下列句子。(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译文:(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译文:明确:1素常2古今异义词,特地征召授予官职古今异义词,官职名升官3形容词用作名词,道理、规律4迁徙5古今异义词,四周严密6古今异义词,声音激越响亮7古今异义词,方向8没有应验9(1)(这个地动仪)用纯铜铸成,圆周直径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表装饰着篆文山龟鸟兽的图形。(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2)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形。(宾语前置句)环节二

10、:把握文意10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衡“科学才能”的一项是()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验之以事,合契若神ABC D解析:选B说明张衡的才能受到汉安帝的赏识;叙述张衡制作的地动仪是前所未有的。11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出仕,也只是从事一些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表明其做官的目的不在名利、地位,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B文章详尽地介绍了候风地动仪的构造,写得井然有序:先写材料

11、,再从形状到大小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从外过渡到内,分述内部构造,然后又回到整体构造,涉及外形的下部。C“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叙述陇西地震验证的经过,写得跌宕多姿,有力地证明了地动仪的神妙,点明地震验证的影响和意义,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D从所选文段看出,作者选材和写作详略得当,说明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重点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得特别详尽,而对他创造候风地动仪则介绍得较简略,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解析:选BB项,“再从形状到大小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应该是“再从大小到形状以及外形上部的雕

12、饰综述整体的构造”。(三)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引:左右:2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疾恶:3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目:4衡乃诡对而出 诡对:5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其:谗:6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豪右:7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8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禽:9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乞骸骨:10翻译下列句子。(1)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译文:(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译文:明确:1任用古今异义词,君王身边的人2痛恨3名词用作动词,递眼色4不用实话对答5代词,他们毁谤6豪族大户7古今异义词,官吏初到任8通“擒”,擒

13、拿9官员到职工作请求退职回家10(1)张衡也常图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2)(张衡)任职三年,就向皇帝上书请求退职回家,(皇帝)却下诏书任命他为尚书。(省略句)环节二:把握文意11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衡“政治才能”的一项是()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衡乃诡对而出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ABC D解析:选D表现张衡避其锋芒巧应对;陈述对象是宦官们而不是张衡;叙述张衡在打击河间王势力后,作出明智的决策,恳请辞官回家,却被征召为尚书。12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顺帝“问天下所疾恶者”时,张衡“诡对而出”,全身避祸,并意欲归隐,表现了他善于审时度势,为人精明,头脑清醒。从中可以看出他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一旦政局好转,他会积极出仕,并做出令乱臣贼子胆寒的惊人之举,从其任河间相时的政绩可见一斑。B“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为下文写张衡政治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场所,用以反衬张衡的政治才干。“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效果显著。C最后两段在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时,仅选取两件事来写,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他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特点。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