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76734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服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2、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D、封建等级秩序森严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

2、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4、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A、政权系统,并不完备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D、秦始皇帝,才能非凡5、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

3、?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B、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C、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D、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6、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门下省 B、尚书省 C、参知政事 D、中书省7、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的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魏晋南北朝 B、秦朝 C、唐

4、宋 D、两汉8、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9、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载 :“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司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司巴。”管理这个省的中央机构是( )A、西藏行省 B、刺史 C、宣政院 D、中书省10、明代大学士

5、福建人叶向高曾说过:“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由此可见明代阁臣( )A、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B、是为高权重的宰相C、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D、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11、“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这从实质上表明( )A、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B、清朝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C、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D、清朝中央政府广开

6、言路12、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13、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最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14、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

7、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C、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5、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 )A、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B、坚决捍卫国家领

8、土主权完整C、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1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 )A、增强了民族意识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实现了民族独立17、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收后,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精美商品扩展中国市场B、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

9、新阶段的标志C、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霸主地位D、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18、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19、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失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A、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B、召开洛川会议

10、,开辟敌后战场C、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D、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20、“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21、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

11、?”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于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最互相支援和配合23、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

12、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你认为文中的主题应该是( )A、暴力推翻清政府,重建汉人政权 B、推翻帝国主义,废止一切不平等条约C、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D、无条件满足农民土地要求,使其与资产阶级共同革命24、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他( )A、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B、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C

13、、最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 D、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25、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资料( )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 B、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26、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C、标志资

14、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27、鲁迅在阿Q正传中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官僚开始资产阶级化B、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D、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的不清28、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C、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29、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贵州遵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