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民全国通用实用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第4课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175591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民全国通用实用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第4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民全国通用实用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第4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民全国通用实用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第4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民全国通用实用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第4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民全国通用实用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第4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民全国通用实用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第4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民全国通用实用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第4课(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1 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 机处设置等史实 2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1 了解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认识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重难点 2 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我国社会 发展的影响 重点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 内阁制度的形成 1 背景 废丞相 权分六部 1 原因 明太祖 鉴于历史上丞相 专权乱政 妨碍皇帝行使权 力的教训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 过程 废除 职位 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 影响 被

2、永远废弃 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朱元璋 丞相 丞相制度 2 内阁的设立 1 原因 朱元璋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 设立 明成祖 设立内阁制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 构 3 特点 皇帝为 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不 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 影响 进一步强化 但宦官参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朱棣 加强专制 君主专制 易混易错 内阁制不同于丞相制 丞相制下 丞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 其地位很 高 但内阁仅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本身并无决策权 易混易错 二 军机处 1 设立 清朝雍正年间 为适应 的需要 2 实质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 机构

3、3 特点 1 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 只能秉承 旨意办事 2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 有官无吏 办事效率高 3 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西北军务 皇帝 中枢 4 影响 1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 军机处的建立和 的推行 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密折制 深度点拨思维点拨 军机处是清朝政治体制中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一个机构 但它始终不是正 式的政府机构 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的个人意志来决定 军机处的设置 标志着清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深度点拨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 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则是封建制度走 向衰落 思维点拨

4、三 清朝的边疆政策 1 基本原则 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 笼络各民族的上 层分子 大事集权 小事放权 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 管理机构 理藩院管理蒙古 新疆和西藏的行政 赋税等事务 3 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雍正年间 大规模实行 改土 归流 乾隆时期 大部分土司改为流官 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 治 宗教信仰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理藩院与宣政院的职权 1 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 新疆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2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易错提醒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一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探究点1 丞相制度的废除 史料一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

5、丞相 不旋踵而亡 汉 唐 宋因之 虽 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 设五府 六 部 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 比喻抗衡 不相上下 不敢相压 事皆 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明会典 史料二 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 自高皇帝 明太祖 罢丞相始也 答案 思考 1 结合史料一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 朝廷总 之 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答案 理由 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 导致政局不稳 含义 皇帝总 揽大权 2 谈谈你对史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答案 丞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废除丞相后 君主专制制 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 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 加剧了政治腐败 探究点2 内阁的出

6、现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史料 人尝谓辅臣 内阁大臣 拟旨 几于擅国 柄 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 帝一一省览审定 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 亦必更易数字 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 则驳使再拟 再不符意 则谯让 责问 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 者 皇明大政记 思考 1 明朝内阁是何时出现的 为什么阁臣拟旨 无不惴惴惧者 答案 明成祖时出现的 阁臣拟旨 皇帝亲自批改 唯恐不符帝意 2 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丞相 这种看法正确吗 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 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 职权的 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要取决于皇帝

7、的批红 答案 n 史论总结 丞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丞相制内阁制 权力来源丞相制度皇帝的信任 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 任免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 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 权力 拥有一定的决策权 参与 政治权 权力来自制度 有票拟权 但票拟后须呈给皇帝决定 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 对皇权 的影响 制约皇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不能制约皇权 主题二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史料一 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保直 官吏值班 者多虑漏泄事机 始设军需房于隆 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 处 地近宫廷 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 皆亲 臣 重臣 于是承旨 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 檐曝

8、杂记 军机处 史料二 清代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天子无日不与 军机 大臣相 见 无论宦寺 宦官 不得参 即承旨诸大臣 军机大臣 亦只供缮撰 而 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答案 处理全国机要事务 保密性强 军机大臣权力有限 主要是承 旨 缮撰 传述 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思考 1 军机处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军机处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 原因又是什么 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 答案 答案 直接原因 为用兵西北 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原因 加强专 制皇权的需要 职权 承旨 出政 2 据史料二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 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及特点 1 原因 明清时期

9、地主阶级更加腐朽 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 为了稳 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明清统治者大力加强君主专制 n 史论总结 2 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 继承性的特点 而内阁 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举措 内容详尽而全面 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监察 司 法 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 大明律 的制定 特务统治的加强 八股取士的推行 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 并且走向反动 反映了 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1 明太祖朱元璋借 胡惟庸案 诏罢中书省 但相权被废使

10、皇帝 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 明代皇帝 A 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 B 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 C 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 D 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 答案解析 12345 解析 为了弥补丞相缺位后的权力真空 明成祖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 故B项正确 解析 从 洪武皇帝 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 除丞相制度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此后组成的 特别的政府部门 指 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 他们不参与决策 也不负责执行 政令和监察百官 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2 洪武皇帝 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 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 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 他于是召集

11、一些忠诚的 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材料中 中级官员 的主要 职能是 A 协理奏章 B 参与决策 C 执行政令 D 监察百官 答案 解析 12345 3 明太祖曾下令 内臣 宦官 不得干预政事 预者斩 后又规定 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 方可施用 这反映了明朝 A 出现宦官专权 B 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 C 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答案解析 12345 解析 明太祖时期还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故A项错误 明太祖废除了丞相 加重了皇帝的行政负担 而不是减轻 故B项错误 材料 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 体现政府各部门相互 牵制而不是协调

12、故C项错误 材料 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 方可施用 反映了明朝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故D项正确 12345 4 雍正皇帝说 愿以一人治天下 不以天下奉一人 这反映了清朝 时期 A 雍正皇帝重视人才 B 雍正不愿大权独揽 C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君主同情广大人民 答案解析 1234 解析 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雍正帝时设立军 机处 提高了行政效率 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 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 5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制 皇帝为丞相起 立 晋 六朝及唐 君臣皆坐 唯宋 群 臣 乃立 元乃跪 后世从之 康有为 拟免跪拜

13、诏 材料二 艺祖 宋太祖 继位之日 宰执范质等犹坐 艺祖曰 吾目昏 可自持文书来看 质等起 进呈罢 欲复位 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 遂为故事 邵博 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 12345 1 根据材料一 二 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 结合所 学知识 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 答案解析 12345 答案 演变历程 汉代 君为臣起立 相迎 晋至唐 君臣皆坐 宋 君 坐臣立 元明清 大臣须跪见皇帝 本质问题 皇权独尊 专制主义政治逐渐走向极端 解析 依据材料将其历程划分为汉代 晋至唐 宋代 元明清四个阶段进 行概括 并分析出其本质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秦汉 唐宋 明清三个时期君权 相 权的变化 概括其趋势 答案解析 12345 答案 变化 秦汉 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 设丞相 使其协助处理朝政 汉代设内朝 中朝 等 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 唐宋 设三省六 部 参知政事等 分散相权 明清 废丞相 设内阁 军机处等 权力 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趋势 君权逐渐强化 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 解析 结合三个时期丞相的具体职责 回答君权 相权的变化 从君权 和相权的消长上概括出其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