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分项专练 素能特训:种群与群落.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6165095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分项专练 素能特训:种群与群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分项专练 素能特训:种群与群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分项专练 素能特训:种群与群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分项专练 素能特训:种群与群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分项专练 素能特训:种群与群落.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分项专练 素能特训:种群与群落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分项专练 素能特训:种群与群落 1.2020长春调研二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C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K值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能力。稻田秧苗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可提高水稻的产量;池塘自身不能保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的营养供应,因此需定期投放饵料;海拔高度不

2、同的山坡上分布的植物类群不同,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内各种生活资源都是有限的,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且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答案:C2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解析: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A错误;增长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B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

3、定型,D错误。答案:C3下列对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B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C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D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对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还有迁出率和迁入率等,A项不正确;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S”型曲线中呈下降的状态,B不正确;降低温度可降低呼吸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呼吸速度,C项正确;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不可能提高到20%以上,D项不正确。答案:C4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

4、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解析:乌鸦属于较大且移动性强的动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不正确;乌鸦的数量处于动态变化当中,第3年和第9年的数量不会相同,B不正确;“J”型曲线的值是固定值,题图与之不符,C不正确;从第3年到9年间,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到第9年数量最少,在910间保持数量稳定,D正确。答案:D5. 2020湖北联考二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5、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图示的综合分析能力。 由图可知,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K1增加到K2,说明环境条件变得相对更适宜、更有利于该种群生物生存。A项,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有利于生物数量增加;B项,由于K1是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影响K1的变化;C项,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可能更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导致数量增加;D项,该种群生物的

6、营养级降低,获得的能量增加,使该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加。答案:B6. 2020石家庄质检二农田生态系统直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活资源,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玉米田中某种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故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C研究该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随机扫取玉米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许多土壤动物个体微小、活动能力强,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玉米田中还有多种其他植物,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研究玉米田

7、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种间关系即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的关系,也属于群落水平;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因此取土样时不能只取表层土。答案:C7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下列有关研究和调查正确的是()A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鱼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左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D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A错;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鱼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值左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B错;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

8、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不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C错;样方法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植物,所以可以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对。答案:D82020南昌模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某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先对该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进而对该林地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种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见表中数据)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种名山桃丁香油松刺槐山桃1丁香0.121油松0.130.811刺槐0.140.760.841A.耕地逐渐变为林地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C据表中数据可知,该林地物种中竞争

9、最激烈的是油松和刺槐D原有耕地变为林地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有所提高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选项A,耕地逐渐变为林地的过程中,因已具备土壤等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选项B,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选项C,由表中数据可知,油松和刺槐的竞争最激烈;选项D,原有耕地变为林地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所提高。答案:D9. 2020武汉调研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10、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率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 由于食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因此,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环境容纳量即K值,受到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经开始影响种群增长;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对应K/2值),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答案:A10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

11、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的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因为出生率高的缘故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解析:白脸猴种群,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但出生率不一定高;白脸猴种群越小,不利环境因素很容易导致种群内个体数量减少。答案:B11. 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

12、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肯定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崩溃D图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解析:图中发酵罐菌种数量的K值与空间、营养、氧气等环境因素有关,K值增大不一定是增加了营养供应的结果;图中c点后该种群灭绝,但该生态系统不一定崩溃;图中d点捕捞后没有低于,所以不属于捕捞过度。答案:A12.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

13、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由图中看出,该东亚飞蝗种群初始阶段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故A项正确;ab段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但种群密度不断增加,二者不呈正相关,故B项错误;性引诱剂可以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用于防治害虫,C项正确;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使其灭绝,也不使其成灾,有利于维持食物链的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正确。答案:B132020云南统测一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了相关的生

14、态学调查,绘制出某昆虫种群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迁出)。请分析回答:(1)该昆虫个体较小,常大量附着在同一植物上,要估算其种群密度,常用_法。若值大于1,则当年的种群密度较一年前_。(2)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_”型增长,可推测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型。(3)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_(填“是”或“否”)达到最小值,在第2025年种群数量_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4)该草场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对曲线图的识别能力及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1)由题图可知,当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1,种群数量处于增长状态,在1020年间1,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第20年时不再下降,此后5年种群数量不变。(4)火灾后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1)样方大(2)J增长(3)否不变(4)次生(一定的)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14. 2020辽宁六校联考一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