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考前冲刺30天:专题11 种群与群落.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6164611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考前冲刺30天:专题11 种群与群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高考生物考前冲刺30天:专题11 种群与群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高考生物考前冲刺30天:专题11 种群与群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生物考前冲刺30天:专题11 种群与群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生物考前冲刺30天:专题11 种群与群落.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高考生物考前冲刺30天:专题11 种群与群落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时间:40分钟)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鹿由于远洋捕获技术的限制,近海海域过度捕捞,多种鱼类的捕获量日()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 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出生率和死亡率 捕获量和捕获率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以()调查福寿螺种群数

2、量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符合“J”型曲线福寿螺种群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人们可通过引入福寿螺天敌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a、b、c,如图5111所示。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图5111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如图5112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

3、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5112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种群和狗尾草种群在时间内乙种群呈“S”型增长在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该农田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增加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在一起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图511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113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捕食关系硅酸盐浓度高时星杆藻的繁殖速度高于针杆藻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弱于星杆藻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下列有关生态学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迁入、迁出能引起

4、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基因型为Aa的豌豆,自交后代中AA个体所占比例增大,种群发生了进化原本肥沃的农田被废弃后杂草丛生,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与自然选择无关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5114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图5114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

5、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针、阔叶混交林672417常绿阔叶林1063116(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

6、,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_(群落类型)中的动物分层现象最复杂,物种丰富度最高;如果针叶林发生某种严重虫害,那么害虫可能呈_分布。2)群落中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为20个,死亡个体为10个,年末时种群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3)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统计方法是_。(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酵母菌2030 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

7、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 菌液。第二步:利用多套相同的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ABCD装置容器内的溶液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55无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温度()525525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的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具有_。(2)酵母菌常被用来做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是因为它_

8、。(3)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4)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先将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制作好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5)常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分两类,一类是每个计数室包括16个中格,每个中格包括25个小格,用这种计数板抽样计数时只要统计四个顶角的中格即可;另一类是每个计数室包括25个中格,每个中格包括16个小格,用

9、这种计数板抽样计数时除了统计四个顶角的中格外还要计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在实验中如需定期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M的细胞数量,则在取出的样液中要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如果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5115所示,则培养液中微生物M的细胞密度为_个/L。图5115专题限时集训(十解析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方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时不宜采用样方法,而应用标志重捕法。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种

10、群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Mnm)只鹿。解析 要研究某种海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正确。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与种群数量无关,B项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大,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种群密度减小,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密度基本不变,C项正确。捕获量一般不能超过值的一半,因为在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项正确。解析 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福寿螺引入初期,因为没有天敌,条件适宜等,所以其种群数

11、量增长符合“J”型曲线,B项正确。福寿螺种群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出现生物入侵的现象,C项正确。人们可通过引入福寿螺天敌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D项正确。解析 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受温度、pH、营养条件、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题目中可看出B组最初增长最快,而且数量曾达到最大,说B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环境容纳量最大,后来B组数量减少是因为环境资源逐渐被耗尽,代谢废物增多所致。C组数量一开始就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营养初始供给最少。解析 大豆和狗尾草之间为竞争关系,在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狗尾草在竞争中占优势,因此狗尾草的种群增长速率大于大豆,A项正确。在时间内,乙种群的增长速率

12、先增大后减小,但其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时种群增长最快(即),时种群K值,因此乙种群呈“S”型增长,B项正确。在时间内,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因此两种群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故两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C项错误。疏于管理的农田生态系统中,随时间的推移,农田中的农作物会逐渐被杂草替代,生物种类将不断增加,D项正确。解析 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竞争关系,它们争夺硅酸盐和阳光等;硅酸盐含量高时,星杆藻的繁殖速度低于针杆藻;当针杆藻种群密度大时,硅酸盐含量下降,其解析 迁入、迁出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是定向改变,A项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杂合子自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

13、因此种群没有发生进化,B项错误。在有生物基础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项正确。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与环境密切相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解析 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A项正确。分析图示中的3条曲线可知,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第3阶段中,三者种群数量趋于相对稳定,此时因光照强度、食物、栖息场所等原因群落中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项正确。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但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C项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生态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完善,系统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D项正确。解析 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

14、微小,活动能力强,因此其类群丰富度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应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1)次生常绿阔叶林均匀(2)20% (3)记名计算法(4)受损的生态系统解析 (1)常绿阔叶林虽遭到过度砍伐,但是繁殖的种子和幼树苗部分还在,所以在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由表格可知,常绿阔叶林中草本、灌木、乔木的种类都有很多,为2)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的比例。(3)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1)以核2)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3)第五步中应是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4)盖玻片用滤纸(吸水纸)吸去不被(5)固定微生物M细胞,防止因细胞自身的增殖周期而影响计数效果10解析 (1)酵母菌有细胞核,大肠杆菌没有细胞核。(2)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实验中要注意遵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