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课标全国卷Ⅰ解析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163606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课标全国卷Ⅰ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课标全国卷Ⅰ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课标全国卷Ⅰ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课标全国卷Ⅰ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课标全国卷Ⅰ解析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课标全国卷,解析版)【教师简评】2010年黑龙江、海南、宁夏、吉林高考数学试题从整体看,体现“总体稳定,深化能力”的特点,在保持2009年特点的同时,又力争创新与变化;试题不仅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了对能力的考查。从考生角度来说,试卷总体相对基础。有较好的梯度,注重认知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的考查,稳中求新。1. 忠实地遵循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2010年考试说明。2. 题型稳定,突出对基本知识但考查,全卷没有一道偏题、怪题。全卷结构、题型包括难度基本稳定。填空题比较平和。不需要太繁的计算,考生感觉顺手。许多试题源于课本,略高于课本。

2、附加题部分,选做题对知识的考查单一,解决要求明确,学生容易入手。3. 多题把关,有很好的区分度。能有效区分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群体。4. 深化能力立意。知识与能力并重。全卷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许多试题实际上并不难,知识点熟悉,但需要考生自主综合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关注联系,有效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5. 加大数学应用题考查力度,体现“学数学,用数学的基本思想。”参考公式: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 其中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其中R为球的半径第卷一、选择题:本大

3、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则(A)(0,2) (B)0,2 (C)|0,2| (D)|0,1,2|【答案】D【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中的交集问题。【解析】选D(2)a,b为平面向量,已知a=(4,3),2a+b=(3,18),则a,b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A) (B) (C) (D)【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向量的运算及夹角公式【解析】由题知选C(3)已知复数,则=(A) (B) (C)1 (D)2【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问题,以及复数模的含义【解析】选B(4)曲线在点(

4、1,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B) (C) (D)【答案】A【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的运用,求曲线的切线方程。【解析】,由点斜式得切线方程为选A(5)中心在远点,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 (A) (B) (C) (D)【答案】D【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双曲线方程的设法,及离心率的求法【解析】由题双曲线为标准双曲线设为:淅近线为:又因点在淅近线上所以选D (6)如图,质点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角速度为1,那么点到轴距离关于时间的函数图像大致为【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观察能力【解析】由图知当时,且开

5、始时先减小再增加故选C (7)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3a2 (B)6a2 (C)12a2 (D) 24a2【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长方体外接球半径的求法【解析】因长方体的外接球球心为体角线的中点,所以选B(8)如果执行右面的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A) (B)(C) (D)【答案】D【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的运用,重点是理解循环结构的表示的含义【解析】由图知,当N=5时循环体共运行5次,因所以输出数为选D(9)设偶函数f(x)满足f(x)=2x-4 (x0),则= (A) (B)(C) (D)【答

6、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质的运用及不等式的解法【解析】当时,则,因为偶函数,。故解得所以故选B(10)若= -,a是第一象限的角,则=(A)- (B) (C) (D)【答案】A【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角的诱导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解析】为第三象限选A(11)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为A(-1,2),B(3,4),C(4,-2),点(x,y)在ABCD的内部,则z=2x-5y的取值范围是(A)(-14,16) (B)(-14,20) (C)(-12,18) (D)(-12,20)【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运用【解析】因四边形为平行四边行,所以AC中点与B

7、D中点重合,得点D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做出,如图所示作直线,平移直线到过点D时z最大为20,过点B时z最小为-14,又因直线过平行四边行内部的点所以选B(12)已知函数f(x)= 若a,b,c均不相等,且f(a)= f(b)= f(c),则abc的取值范围是(A)(1,10) (B)(5,6) (C)(10,12) (D)(20,24)【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来解求范围问题。【解析】在且作草图如图所示,不妨设, 则所以选C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二填空

8、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圆心在原点上与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为-。【答案】【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待定系数法【解析】由已知,可设圆的方程为,因为圆与直线相切,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即(14)设函数为区间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恒有,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由曲线及直线,所围成部分的面积,先产生两组每组个,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和,由此得到V个点。再数出其中满足的点数,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法可得S的近似值为_【答案】(15)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_(填入所有可能的几何体前的编号)三棱锥 四棱锥 三棱柱 四棱柱 圆锥 圆柱【

9、答案】【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中的正视图与一个几何体之间的关系【解析】中的几何体,其正视图均有可能是三角形,而三个几何体不管怎么放,其正视图均不可能是三角形,几何体的正视图是四边形,这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可以是矩形,也可能是个圆,就看几何体怎么放(16)在中,D为BC边上一点,,.若,则BD=_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设等差数列满足,。()求的通项公式; ()求的前项和及使得最大的序号的值。【答案】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第(1)问求数(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四棱锥的底面为等腰梯

10、形,,垂足为,是四棱锥的高。()证明:平面 平面;()若,60,求四棱锥的体积。【答案】 (2)因为ABCD为等腰梯形,ABCD,ACBD,AB=. 所以HA=HB=. 因为APB=ADR=600 所以PA=PB=,HD=HC=1. 可得PH=. 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为S=AC x BD = 2+. .9分 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V=x(2+)x= .12分【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点线面位置关系及几何体体积的求法,以我们熟悉的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9)(本小题满分12

11、分)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人,结果如下:()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根据()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办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附:【答案】解:(1)调查的500位老年人中有70位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因此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的估计值为. 4分(2) 由于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帮助与性别有关. 8分(3)由于(2)的结论知,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帮助

12、与性别有关,并且从(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分别是椭圆E:+=1(0b1)的左、右焦点,过的直线与E相交于A、B两点,且,成等差数列。()求()若直线的斜率为1,求b的值。【答案】解: (1)由椭圆定义知 又 (2) 即 .则解得 . (21)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若a=,求的单调区间;()若当0时0,求a的取值范围【答案】解:()时,。当时;当时,;当时,。故在,单调增加,在(-1,0)单调减少。()。令,则。若,则当时,为减函数,而,从而当x0时0,即0.若,则当时,为减函数,而,从而当时0,即0. 综合得的取值范围为(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已知圆上的弧,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 E点,证明: ()=。 ()=BE x CD。【答案】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y=tsinaX=1+tcosay=X=已知直线: t为参数。图: 为参数()当a=时,求与的交点坐标:()过坐标原点O做的垂线,垂足为A、P为OA的中点,当a变化时, 求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 【答案】解:(I)当时,C1的普通方程为,C2的普通方程为.联立方程组解得C1与C2的交点为(1,0),(II)C1的普通方程为.A点坐标为,故当变化时,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