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瓜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3修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15234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掖市瓜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3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3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3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3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3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掖市瓜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3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掖市瓜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3修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张掖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张掖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二一三年六月十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农民增收缓慢的压力,2008 年,张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应对,作出了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的 战略部署,提出以 项目建设为 支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向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 2008-2012 年 5 年的实施,将我市建成全国一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面积最大的高档鲜食设施红地球葡萄基地和西北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一、 发展现状2008 年以来,甘州区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抢抓发展机遇,优化政策环境,按照“

2、扩大 规模、调优结 构、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新品牌、拓展市场”的 发展思路,采取典型引路、行政推动、投入启动、科技带动、市场牵动等配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地促进蔬菜产业实现了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目标,成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一)发展规模2据统计,截止 2012 年底,全市共落实瓜菜种植面积 55.7 万亩,比 2008 年的 38.65 万亩增加 17.05 万亩。其中:露地蔬菜面积 42.32 万亩,比 2008 年 30.64 万亩增加 11.68 万亩;设施蔬菜栽培面积 13.38 万亩,比 2008 年 8.01 万亩增加 5.37 万亩,其

3、中日光温室 8.56 万亩,大小拱棚 4.82 万亩;落实加工蔬菜 10.76万亩,比 2008 年 12.89 万亩减少 2.16 万亩。2012 年全市瓜菜总产量 207 万吨,瓜菜总产值达 20.1 亿元。平均亩产值达到了 4500 元,较 2008 年增加 1500 元,增幅 50 %;平均亩纯 收入达到了 2600 元,较 2008 年增加 980 元,增幅60.5 %。2012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7504 元,其中来自蔬菜产业的有 1523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0.3%,来自设施蔬菜的有 927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2.35 %。蔬菜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已成

4、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二)加工销售情况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市的蔬菜产品不仅在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上下功夫,并且注重于加工增值和扩大销售,增加蔬菜产品商品量,增加市场销售量,抢占国内、国际市场。依托龙头企业,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使我市蔬菜生产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增加产后效益,全市蔬菜产品在贮藏保鲜、初加工、精深加工、销售等方面不断努力,加快建设龙头企业,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农产品冷藏库、气调库共 1453间,冷藏能力达 12.5 万吨。我市目前目前有加工蔬菜面积 10.76 万亩,主要种类有番茄、甜椒、洋葱、胡萝卜等,建成大、型中加工销售企业 11 家,主要有:以生产番

5、茄酱为主的甘肃屯河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临泽县天森番茄制品公司和中化河北进出口公司,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 20000 吨、15000 吨和 31000 吨;以生产脱水甜椒粒、菠菜粉、洋葱粒、胡萝卜粉、四季豆条、大蒜片、马铃薯片、芹菜粒、白萝卜条、甘蓝粒以及冻干大蒜片、甜椒粒等为主的甘肃甘绿脱水蔬菜脱份有限公司(张掖),年加工能力 20000 吨;以生产番茄酱、番茄辣椒酱、蒜蓉辣椒酱、番茄汁为主的甘肃天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高台),年加工能力 1100 吨;以生产和销售反季节精细蔬菜为主的临泽县银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销售能力 1400 吨;以生产民乐紫皮大蒜、蒜薹、蒜粉、蒜油、冻干蒜片为主的民

6、乐县蒜业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能力 900 吨。除此之外,山野菜作为目前人们消费保健食品的首选之一,其开发、加工以及销售亦具有一定规模,建成了以生产保鲜、脱水苦菜、地耳、水皮、苜蓿芽、黄菇、黄参饮料、果茶、保健茶、蒲公英等为主的甘肃省西部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民乐)和西部天然食品开发总公司( 山丹) ,年 总加工能力 5600 吨。我市蔬菜产业通过膨胀基地规模,配套加工企业,对外销4售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产、加、销三旺的产业格局。其中高台番茄酱系列产品,张掖脱水菜系列产品,已通过国际ISO9002 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已远销 148 个国家及地区,成为我市蔬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我市目前已有各

7、类批发市场 91 处,为繁荣我区经济、增加蔬菜产品产量、提高产品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大型蔬菜批发市场 2 处,即张掖市南关蔬菜批发市场和高台景隆蔬菜批发市场,中、小型定点批发、销售网点 89 家,年交易总量达 100 万吨, 产品销往全国 23 个省市 168 个地区,部分产品远销国外。我市已成为河西地区重要的瓜果蔬菜生产、运销集散地。二、主要做法(一) 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市上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 现代农业 示范工程” 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日光温室蔬菜产业、设施葡萄产业、高原夏菜产业三个实施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任务,加强督促检

8、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抓好典型示范,带动整体发展。建立和实行领导抓点,部门建点,干部蹲点制度,责任到人,蹲点承包,一包三年,以点带面,整体推动。市农业局、市农科院、甘州区农业局将张掖5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抽调18 名技术骨干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335 亩,引进新品种 211 个,布点开展试验 13 项,高产高效模式栽培示范 5 项;各县区也分别建立了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 1 个,全市新建连片 300 亩以上的现代设施果蔬标准化小区 18 个,1000 亩以上的高原夏菜标准园 3 个,建成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工厂化育苗中心 8 座,投产并运行大型

9、连栋日光温室 10000 平方米,全市规模化育苗能力突破 5000 万株。全市共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示范点 62 个,其中连片 100 亩以上的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点 17 个,连片 100 亩以上的设施葡萄示范点 30 个,连片 200 亩以上的高原夏菜示范点 15 个,市县区农林部门共抽调技术干部 122 人蹲点指导,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临泽县在市上从白银、山东等外地聘请 5 技术人员的基础上,从各乡镇选聘 20 名以上专职农民技术员,每人每年补助工资 2.5 万元,同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科技承包,对承包指导日光温室 50 座、钢架大棚 100 座、高原夏菜 300 亩以上,亩均产值分

10、别达到 3 万元、8000 元、5000 元以上的奖励 1 万元。(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结合“30 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的全面 实施,市上每年抽 调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选聘的 400 名农民技术指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增强了6农民技术指导员服务现代农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市县区农业局选派 300 名蔬菜种植大户、技术骨干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赴河北、内蒙、宁夏、甘肃榆中考察学习高原夏菜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高位嫁接培训,借梯上楼指导,使全市蔬菜产业层次得到有效提升。市上和各县区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采取巡回宣讲、技术讲座、以会代训、现场练兵和印发科

11、普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和致富典型,全面普及温室建造、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通过一系列注重实际、适用、实效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使广大农户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四)加快“三品”开发,创建名优品牌。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志使用为基础,积极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全方位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全市新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 32 个、绿色食品鲜食蔬菜 34 个、有机食品果菜

12、3 个,有机食品认证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市已有 4 家企业、协会分别注册了“银先”、 “祁连冰提”、 “金走廊”、 “遇仙桥” 等 4 个 设 施 葡 萄 商 标 。“银先”牌 葡 萄7在 2005 年第十一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获金奖,在 2007 年甘肃省第二届花卉展销会上获得金奖,并授予“甘肃十大名果”称号,2008 年在“全国 观光型葡萄高峰论坛” 上,荣获“全国晚熟、晚采优质葡萄金奖”。专家评价,张掖红提葡萄的综合质量已达到国外红提葡萄的水平。2011 年 11 月 12 日,由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一致同意授予我市“中国设施延后葡萄第一市”称号。 对“ 碧绿仙”牌甘蓝

13、、花椰菜、青笋、西兰花、辣椒, “金丰源 ”牌韭菜, “甘绿”牌加工甜椒, “康翠”牌西葫芦, “长虹”辣椒干等已通过认证的 9 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其中“金丰源”牌韭菜、 “碧 绿仙” 牌甘 蓝、 “银先”牌葡萄已启用了无公害蔬菜 标志,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农产品。通过品牌效应的拉动,让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形成争创品牌、保护品牌的社会合力。(五)积极争取项目,落实优惠政策。工程实施以来,共编报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 20 多个,争取蔬菜生产、流通等环节项目资金 5000 多万元。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十一五” 期间,我市财政共投入 1.56 亿元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其中

14、:甘州区 75 万元、临泽县 9850 万元、高台县 514.28 万元、山丹县 4247.4 万元、民乐县 958 万元。按照资金来源分,其中:中央投资 1710 万元、省级投资 1300.4 万元、市级投资 153 万元、县级8投资 12436.28 万元。按照资金用途分,其中:政策支持资金3194.28 万元、救灾资金 260.4 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2260万元。2012 年,全市共投入 5000 万元资金扶持现代农业的发展。临泽县充分发挥政府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激发企业、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活力。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对全县新建的高标

15、准日光温室每座给予 8 万元贷款贴息 2 年,改造旧棚的给予 5 万元贷款贴息 2年。对在现有园区扩大规模及新建连片 50 座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优先安排农机补贴项目、优先协调解决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鼓励日光温室提前育苗移栽,凡在 7 月底以前移栽定植工厂化育苗中心培育的瓜菜种苗,每座补助 500 元防虫、遮荫设施费,每株种苗补助 0.4 元。被县上认定为设施农业标准园的,给予 3-5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连片发展 100 座以上大拱棚,且在春季扣棚定植的,每座给予 1 万元贷款贴息 2 年。对连片发展 50 亩以上露地葡萄及其它特色林果的给予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贴息 2年扶持。(六)完善高原夏菜可

16、持续发展产销模式。我市高原夏菜产业按照“统 筹规划、 产销并重、突出重点、快速发展” 的总体发展思路,采取强强联合,开拓口岸市场,培育典型带动,紧跟沿海市场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高原夏菜产业的快速发展。甘9州区积极培育上源、宏丰等蔬菜专业合作,流转土地 10000 多亩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组织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沿海各大城市考察销售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临泽县以提高效益,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以胡萝卜、甘蓝等为主的外销高原夏菜和出口供港蔬菜,主动加强与外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标准+品牌” 的蔬菜产业化经营 模式;高台县积极与新疆乌鲁木齐及口岸城市建立蔬菜供销协作关系,积极组建蔬菜出品贸易公司,拓开销售渠道和范围,走以销促产的发展路子,使蔬菜产业发展成为市场的“订单农业 ”。全市新建蔬菜、葡萄 专业合作社 56 个,2011 年市政府对作用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 20 个专业合作社共奖励 200 万元。(七)大力开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