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6141702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相结合,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并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学习,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化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转型和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2)通过学习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认识到评价历史要素时要全面、客观,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

2、史事件。 (3)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认识到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学会以史为鉴,认识到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从而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知识梳理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1)内容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2)瓦解春秋时期,由于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周室衰微

3、,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确立公元前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22)弊端:土地兼并。 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生产力594商鞅危害:造成社会的,社会动荡不安。 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4、二、“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直接原因: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3.目的:直接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两极分化均田制商人地租4.主要表现 (1)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商鞅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5.影响: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的发展。

5、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 (1)原因: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专卖资本主义萌芽2.清朝“闭关锁国” (1)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直接原因: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 (2)表现: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影响 (1)妨碍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抗清斗争海外市场【概念解读】

6、1.土地兼并: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2.“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3.“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

7、防内。 “闭关锁国”是指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4.专卖制度: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 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附栏【图解示意】图示法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走出误区】闭关政策并不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这一政策造成了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并最终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课堂小结】探究主题11土地兼并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载:

8、“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材料二秦汉以来,地主侵占土地主要以“势”夺之?到明清时期,更多的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实现,当时缙绅富商积累的巨额资金,最有利的出路即“唯是买田广土”。 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以及该现象的危害。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的新变化,这对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解读】第 (1)问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出土地兼并,其危害结合材料一省略号后面的话可知加剧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第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可知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的手段主要以经济手段

9、为主;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当时缙绅富商积累的巨额资金最有利的出路是买田,结合所学知识从租佃关系的发展阻碍社会再生产等方面进行归纳。 【结论】 (1)现象:土地兼并。 危害:导致两极分化更为激烈,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2)新变化: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实现。 影响:土地租金被抬高;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使商人和手工业主把大量资金投入土地,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 【深化拓展】土地兼并的危害及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1)土地兼并的危害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造成众多农民衣食无着,加剧社会矛盾,使社会动荡不安。 严重影响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政府的赋税、徭役的,威胁到封建政府的统治。 地主商人

10、投资土地,兼并土地的行为,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 (2)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实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 如曹魏政权的屯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的均田制等。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如西晋的占田制等。 清查大地主占用土地实有数量,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 如北宋王安石实行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等。 土地兼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有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探究主题22重农抑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 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

11、,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 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 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 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 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2、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解读】第( (11)问“做法”据材料“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得出取消关卡和禁令,也就是允许自由经商;“成效”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得出商业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得出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经济后果”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得出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结论】 (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 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经济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

13、(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解读】第( (22)问据材料“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得出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据材料“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得出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据材料“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得出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 【结论】 (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 【深化拓展】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如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利用税收制度抑制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乘车等都有严格规定。 探究主题33海禁政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材料康熙帝时,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南洋地区实行间接对华贸易?1716年,康熙帝在“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的忧虑下,开始考虑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规定凡内地商船不许前往南洋,外国商船则听其自来。 每年来华商船不过几艘。 雍正初地方大吏蓝鼎元、高其倬等指出:闽广人稠地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