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宿州市中考现场》采访手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2611225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击宿州市中考现场》采访手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直击宿州市中考现场》采访手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直击宿州市中考现场》采访手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击宿州市中考现场》采访手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击宿州市中考现场》采访手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直击中考现场采访手记沈李君 “一家清真馆 里,六个女孩围坐在桌子旁,各自点了一份盖 浇饭,焦急的等待中”上午接到任务,十点半从学校出发,打算赶在考生第一门考完后,直 击考场,无奈公交车不给力,到达的 时候,已 经人去楼空。其实采访之前大家心里都没底,不知道即将面临的第一次采访,究竟会遭遇些什么?于是大家也都放平了心态,笑着说“没事,要是采访搞不定,咱宿舍六个人就当是去逛了趟宿州市啊! ”。所以,这个意料之中的情景,也没有完全 浇灭大家第一次跑新闻的满腔热情!大家一致同意,先找家附近的小餐馆解决六个人温饱问题。吃饱饭,好干事啊!走进一家清真馆,六个人围在小一张只能放下四张椅子的餐桌旁,桌子旁的

2、黑乎乎的“大家伙 ”落地扇,为大家送来阵阵清凉!“要是冬天,该有多好,六个人围在一起,互相取暖”这样想着,我笑了六个人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停不下来。餐桌旁照旧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关于美食,大家永远有聊不完的 话题。宿舍的小胖抱怨 这 餐馆怎么连“ 格拉条”(阜阳的一种小吃,小胖家是阜阳的)都没得卖!不知不觉中,采访的时间也在流失。吃的差不多了,也该走了,可是往哪?大家迷茫了 有人提议到西校区去,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顺便商量一下午的采访安排。其实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采访步骤,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脑筋急转弯“ 什么东西变少边吃?香烟”。我想现在我们能给出的答案是采 访!一路走过去,发现介绍少了高考时的

3、隆重气氛!人们是否已经不重视中考?“难道中考也像宿州今天的天气一样,降温了?到西区的一个小亭子坐下后,有人提议,不如我们就将采访主题确定为“是谁对中考降了温? ”小小的“窃喜” 了一会儿,大家开始出发了眼尖的同学,发现一群穿着朴素,手里拿着文具包的学生,大家像狼看到羊一样兴奋,总算“ 拨得云雾见青天”了,怕六个人一起围上去,吓到学生,两个室友自告奋勇走上前去和初中生聊了起来,得知他们只是在西区食堂吃饭的,马上要和老师一起回所住的宾馆去,我们有些垂头丧气了,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 难道又“飞”了?大家并不打算 轻易放弃,决定将采访的目标暂定为这群考生,先抓住这条线索,跟他们到宾馆去,再作打算!到达

4、宾馆,这是中午吃的饭菜开始产生化学反应啦,大家的思维也变得活跃了。六个人堵在宾馆门口,搞的保洁阿姨都是不是瞄我们几眼,不会是把我 们当小偷了吧!依然是在宾馆外,六个人终于后知后觉的发现已经下午一点了,采访时间所剩无几,采访收获也寥寥无几,数学学得好的室友 说 “正好成正比啊!”遭到集体白眼!绷紧一根弦,大家决定六个人分成两组,每 组再分成采访、 摄像、记录人员各一名!采访设备:每组一个能够拍照的手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宾馆守到 1 点半左右,看到陆续有考生走出来,大概是要提前赶去考场吧!我们也该出发了,两组成员 ,A 组从宾馆出发到宿州市第三中学中考考点,跟踪报道这所中学(后来得知叫褚兰中

5、学)赶赴考场的全过程,B 组则提前到雪枫小学考点,捕捉考场内外新闻亮点。B 组到达雪 枫小学是 1 点 50 分左右,考 场外的马路两旁稀稀疏疏有行人走过,没错 ,不用怀疑, 这里就是位于宿州市中心的中考考点 雪枫小学。看来这次采访任务简单轻松啦,不出意外,我们关于中考降温的主题,应该不用愁了!2 点了,考场外还是稀稀疏疏的来了几位考生, 这时坐在考场入口处的两位阿姨吸引了我们注意力。发现两位阿姨没有坐在一起,中间刚好有一个人的空位,应该是不认识彼此吧,有一个室友便在中间的位置坐下来,和阿姨聊起天。原来两位阿姨都是来陪女儿考试的,聊到一半室友发现右手边的阿姨人很随和,但是不善言谈,便主动和她话

6、起家长来,主动和阿姨聊起自己的中考,右 边的阿姨,开始还有点警觉心,我们说明采访目的后,她也忍不住加入聊天的行列了!“她爸爸没能来陪她考 试,家里刚收完麦子,要是昨晚不下雨,今天就该种豆子了!”“我们家在农 村,过来考试,住在 亲戚家的,没事,她 进去考试,我就在四周转转啊,等她考完再来接她,一开始,我说要在外面等她,她不让哦!”阿姨们,说起自己的孩子的事,如数家珍。 20 分钟过 去了,室友提醒, 该结束了,是时 候寻找下一个采访对象了!忽然觉得不忍心,第一次采访,原来并不像电视里描绘的那样:记者和受访者斗智斗勇,玩文字游戏!与其说这次是在采访阿姨,不如说是在听两个妈妈讲述自己养育子女的十几

7、年含辛茹苦!想起自己的母亲,大概也是这样将我 们养大的吧!之后又采访了一对送儿子考试的年轻夫妻,他们来自农村,长年在外地打工。女人从孩子上初三开始陪读,顺便在孩子上学的附近,打点零工。男人 这次也特地赶回来陪儿子中考。女人说, “等孩子进考场了,让他爸陪我到市里劳务局看看哪里有招人的,找份工作!”在中国,这样的父母,又何止这一对?B 组的采 访进入尾声,A 组的同学也顺利采访结束,这次“鼠头虎尾” 的直击宿州市中考现场采访活动,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采访活动,没有社会承认的记者身份,没有专业的采访设备,没有 过硬的采访经验,只有六个初出茅 庐的“愣头青”、只有蕴蓄在心中的满腔热情!这就是所谓的 “无知者无谓”吧!收获的也不仅仅是一份满意的作业单,而是在采访活动中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心灵原来可以贴的这样近!我们开始渐渐喜欢上这种心与心之间的自然沟通活动了,它有个好听的名字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