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95049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濉溪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濉溪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濉溪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濉溪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濉溪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濉溪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濉溪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濉溪县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七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友情提示:本试卷满分100分,希望你尽量将试卷答得整齐、干净。题号一二三总分(一)(二)(三)得分一、语文识记、积累与运用(20分)字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字抄写在下边的方格内。(5分)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高尚的白天鹅。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 -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Zng)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

2、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尽心血。3按要求填空。(4分)(1)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2)李白峨嵋山月歌中表现清朗秀美夜色的诗句是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 ,。4.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4分)书名: 作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5.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

3、”,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材料三:都是污染惹的祸(图)我的探究结果是:6.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写一则公益广告(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2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完成712题。(15分)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

4、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

5、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主要内容是:_8.第一段文字如果改为“我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急忙赶回家去”,你觉得怎么样?(2分)我的理解:_9.“我”进入家门之后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些情景预示着什么?(2分)我的分析:_10.“爸爸的花儿落了 ”与“我已长大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6、)我的分析:_11.“我”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时,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镇定”和“从容”,你能理解这种反常的现象吗?(3分)我的理解:_12.“昨天,我还是一名天真幼稚的小学生。随着岁月静静地流逝,多少个春秋已伴随着我成长的脚步声悄悄溜走了,多少件童年的往事也渐渐离我远去了。昨天,我还伏在河边低头追寻着水中的小鱼;今天,我却伫立在旷野举首凝望着深邃的夜空。猛然间我发现:自己长大了!真的长大了!有哲人曾经说过:年龄越小,自己的世界也就越小。真的,长大的感觉真好!” 名初中学生亲爱的同学,你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希望你能从自己的思想精神、人格个性、情感态度等变化的某一方面,说说自己真的长大了的体验和感受

7、(50字左右)。(4分)我的感受:_(二)阅读儿子的鱼,回答文后1317题(14分)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

8、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一举一动。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B)“不要!”男

9、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我们三个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

10、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1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大意。(2分)14.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4分)我来赏析( )处:我来赏析( )处:15.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2分

11、)我的理解: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分)我的分析:16.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你写出你与“捕鱼”相类似的经历和本文给你的启示。(4分)我的经历:启 示:(三)阅读伤仲永,回答文后1721题。(11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

12、然众人矣。”17.请你说说加点的字词的意思。(2分)(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 (2)稍稍宾客其父(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4)泯然众人矣( )18.翻译句子。(2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我的翻译:19.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我的理解:20.对“传一乡秀才观之”一句的理解,有人以为是“(把诗)传给一个乡下的秀才看”,还有人认为是“(把诗)传给了全乡的秀才看”。你认为呢?并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我的分析:21.方仲永父亲的做法错在哪里?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我的理解:三、写作表达(40分)22 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题目:我从来没有这样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