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部分(上课)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609328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部分(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高三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部分(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高三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部分(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高三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部分(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高三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部分(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部分(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部分(上课)(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高三历史 一轮通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部分 概况 1 时间 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 10 1 至今 2 一条道路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 两条基本线索 1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 阶段 过渡时期 1949 1956 十年探索时期 1956 1966 十年文革时期 1966 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至今 中国现代史 第一阶段 1949 1956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知识体系 过渡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新中国成立 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 三大制度一部宪法 外交政策和外

2、交方针的制度以及成就 过渡时期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路 线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双百方针 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一 政治 一 新中国成立 七届二中全会1 奠基 1 1943年3月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2 内容 党的工作由乡村转向城市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 确定在外交 政治 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3 意义 为新中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 准备 筹划 1 共同纲领 国家性质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 历史地位 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3 过程 4 意

3、义 开国大典 1949 10 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 1 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新纪元 2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 3 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时期 4 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次 国共合作 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武装起义 开辟农村革命 根据地 走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 国共第二次合作 领 导开展全民抗战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领导解放战争 结束国民党反对统治 认识 A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历史的选择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 各族儿女的 支持 C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

4、 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逐渐形成了 团结合作的亲密关系 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并谈谈你的认识 一 政治 二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 人民代表大会制 1 历程 1954年 宪法 确立 1957 1976年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与文革遭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完善 加强立法 2 基本特点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是人民管理国家的基本形式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 确立意义 奠定了政治建设基础 规范了政府与人民关系 昭示了权 力属于人民 一 政治 二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 人民代表大会制 4 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主权论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提 以人民代

5、表大会为基础建立的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的核心 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行使权利 的主 体 活动原则 性 质 相同点 建立在社会主义 公有制基础上 建立在资本主义 私有制基础上 全体人民 资产阶级 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 是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组织形式 是资产阶级专政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 权组织形式 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产阶级代议制比较 都是现代国家管理形式 都是代议制 都采取间接 民主 共同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一 政治 二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6、 2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形成与发展 1949年初步建立 正式确立 1954 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1956年发展到新阶段 1982年进一步完善 2 主要职能 1954年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1954后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发挥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3 作用 政协会议召开 中共提出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的方 针 并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共提出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 照 荣辱与共 调动民主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的热情 群策群力 共同建 设国家 社会主义 能力提高 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否类似于西方 一些国家的参议院 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政协确实与不

7、少国家的参议院或议会上院有过交流与接触 你认为中 国政治协商会议是否类似于西方国家的参议院 请说出 理由 不 前者 1 是统一战线的组织 不是政府机构 2 没有立法权 3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多党合作 后者 1 属于议会 是政府机构 2 有立法权 3 不受执政党的领导 不同党派议员经常抗衡 一 政治 二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 实行民族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2 建立和完善 1949年 共同纲领 明确规定 1954年宪法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颁布 法 3 省级民族自治区 5个 最早与最迟 宁夏回族 自治区

8、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内蒙古自治区1947 西藏自治区1965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自 治 区 名 称成 立 时 间 首 府 全 称简 称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1947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1955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1958 3南 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1958 10银 川 西藏自治区藏1965拉 萨 一 政治 二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 实行民族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2 建立和完善 1949年 共同纲领 明确规定 1954年宪法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颁布 法 3 省级

9、民族自治区 5个 最早与最迟 4 意义 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 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民族自治区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有哪些区别 1 社会制度不同 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 设立的区域不同 3 主要作用不同 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 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 4 享有自治程度不同 后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前者不享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1 主要内容 1 规定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 共同纲领 规定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国家即新民主主义国家 2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公民的

10、权利和义务 2 原则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3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思考 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政权曾颁布哪三部具有进 步意义的宪法 临时约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 维护民主共和进步历史意义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 这些宪法文献都起了推进政治民主化的作用 一 政治 三 建国初期的外交 1 建国初的环境 1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有利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不利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封锁 包围 2 国内形势 综合国力不强 2 外交政策的制定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另起炉

11、照 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2 打扫屋子干净再请客 为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 一边倒 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 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1 建国一年 中国已同苏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 政治 三 建国初期的外交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 惠 和平共处原则 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 参 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成为世界上解决国家之间问 题的基本准则 3 日内瓦会议 解

12、决印度支那问题 1954年 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 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 1955年 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 经济 一 过渡时期的经济 1 性质 新民主主义经济 1949 1956年 2 主要特征 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3 具体包括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4 内容 1 1949年10月 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 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措施 首先是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3、打击投机 倒把 加强市场管理 稳定市场物价 统一财政经济 实现财政 收支平衡 合理调整工商业 发展生产 成就 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952年底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 史最高水平 意义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 1953年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 二 经济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1 制订时间 1953年 2 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3 特点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

14、指导方针 即发展生 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二 经济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2 一五 计划 1953 1957 1 目的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 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 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 3 实施状况 1953年 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 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经济建设成就 1953 1957 二 经济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2 一五 计划 1953

15、1957 1 目的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 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 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 3 实施状况 1953年 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 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 意义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定了初步的基础 二 经济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2 一五 计划 1953 1957 3 三大改造 1953年 1956年 1 过程 农业 互助组 初级合作社 高级合作社 手工业 同

16、农业类似 资本主义工商业 低级国家资本主义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公 私合营 2 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 创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进行和平改造 4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5 问题 改造后期 存在要求过急 改变过快 形式过于简单 划一等缺点 给社会发展遗留许多问题 请注意 在过渡时期 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到1956年 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三 科技 文化 一 双百方针 1 内涵 内容内容 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 格 可以自由发展 格 可以自由发展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 可以科学上的不同学派 可以 自由争论 自由争论 三 科技 文化 一 双百方针 1 内涵 2 背景 1956年春 3 提出 正式提出 1956年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4 影响 使人们的眼界开阔起来 思想活跃起来 学术文化各部门都 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 文化 思想 一 双百方针 1 内涵 2 背景 1956年春 3 提出 4 影响 1 文学理论界思想活跃 文艺创作得到拓展 涌现大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