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同步导学练人教选修六通用版练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08732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同步导学练人教选修六通用版练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同步导学练人教选修六通用版练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同步导学练人教选修六通用版练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同步导学练人教选修六通用版练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同步导学练人教选修六通用版练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同步导学练人教选修六通用版练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同步导学练人教选修六通用版练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201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根据这段材料,完成第13题。1材料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是()A.对立B.统一和谐C.征服自然D.崇拜自然2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十分和谐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A.B.C.D.3节能减排、

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关于下图所示的经济发展模式,叙述正确的是()A.能加速资源的利用B.能加剧生态破坏C.能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D.没有尊重与善待自然解析第1题,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是不对的。只有人与环境协调,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因此,面对当前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必须要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第2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人地矛盾的激化,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认识到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3题,图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目标指导下可持续发展的

3、新实践(如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农业、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绿色GDP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答案1.B2.D3.C4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解析本题考查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措施,并且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引起地面下沉;缩减农田面积,虽可起到降低农业用水量的作用,但会减少粮食总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不能直接灌溉农田。答案D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据此完成第56题。5我国走可持

4、续发展之路的困境是()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益不足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自然生态日趋改善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A.B.C.D.6下列不利于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举措是()A.发达国家采取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发展中国家采取限制人口生育的政策B.我国东北地区保护沼泽地C.我国城乡养老体系日趋完善D.为缓解人多地少矛盾,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在提高单产的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第5题,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及环境危机。人口的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带来了各种问题,使人均耕地减少,加上建筑用地增加,

5、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使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人口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第6题,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负增长,应鼓励生育,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我国南方地区不应为扩大粮食产量而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会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D项不属于协调人地发展的举措。答案5.C6.D读“某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完成第79题。7图示农业生态模式在我国最适用的地区是()A.西北绿洲地区B.南方低山丘陵区C.东北平原及山地D.华北平原8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实现有机质还田将污染物资源化

6、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A.B.C.D.9林草植被在该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D.减弱噪声,美化环境解析第7题,由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为丘陵地形,有水田、沼气池,为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第8题,沼气池的好处从图中可以得出结论。第9题,林草植被在丘陵山区的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答案7.B8.A9.B“十二五”规划提出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据此完成第1012题。10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食品B

7、.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食品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1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A.公众的接受与参与B.专业技术人员参与C.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D.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企业12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下列行为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A.积极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在我国乡村地区大搞开发区和工业园区B.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D.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解析第10题,带有绿色的食品并不一定是“绿色食品”,当然消费也不一定属于绿色消费。第11题,把可持续发展观念变

8、为实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公众的接受和参与显得十分重要。第12题,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因此D项属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答案10.A11.A12.D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完成第1314题。1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1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陡坡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解析第13题,两幅图分别是该地的地形比

9、例结构和农业用地类型结构饼状图。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地形以缓坡、陡坡为主,但农业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显然是过度开垦的结果。第14题,A项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不适宜,因为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B项陡坡地形,不适宜建梯田;C项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项丘陵地区因地制宜,可以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答案13.A14.D15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部分水域实施为期半年的禁港休渔,其目的是()A.冬季太冷,鱼类很少B.为本区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一项措施C.每年冬季有很多鱼类在此过冬,保护珍稀鱼类不减少D.冬季市场上对鱼的需求量小解析冬

10、季休渔是为了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实现可持续利用。答案B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可是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却意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恩格斯(1876)自然辩证法(1)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是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后果?(2)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的过程是人类在怎样的环

11、境观指导下行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环境观为什么容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3)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说明人与环境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4)通过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你认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做?答案(1)土地荒漠化。后果: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2)传统的环境观。原因: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资源和能源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4)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12、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1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地区发展支持系统东部地区121.2中部地区113.3西部地区110.2注:1995年全国为100.0(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

13、化来驱动的?(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发展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本题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特点。其原因可从资源禀赋、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较为平稳,2002年之后有下降趋势。其原因从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答案(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