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诊断标准(新)12种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6085802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诊断标准(新)12种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新)12种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新)12种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新)12种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新)12种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诊断标准(新)12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诊断标准(新)12种(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附件:1、脊髓灰质炎(WS294-2008) 2、甲型H1N1 流感(2009 年试行第三版) 3、甲型病毒性肝炎(WS298-2008)4、乙型病毒性肝炎(WS299-2008) 5、丙型病毒性肝炎(WS213-2008) 6、丁型病毒性肝炎(WS300-2008)7、戊型病毒性肝炎(WS301-2008)8、麻疹(WS296-2008)9、流行性乙型脑炎(WS214-2008)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WS295-2008) 11、风疹 (WS297-2008) 12、手足口病(2009 版) 脊髓灰质炎(WS 294-2008)1 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1.1.1 与确诊的脊髓灰质

2、炎患者有接触史或近期曾经到过脊髓灰质炎流行地区。1.1.2 经过3d35d(一般为5d14d)的潜伏期。1.2 临床表现1.2.1 早期可有发热、咽部不适、婴幼儿可有烦躁不安、腹泻/便秘、多汗、恶心、肌肉酸痛等症状。1.2.2 退热后(少数可在发热过程中)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和(或)腹肌不对称性(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躯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感觉障碍。1.2.3 麻痹60d 后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后期可出现肌萎缩)。1.3 实验室检测1.3.1 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

3、病毒者。1.3.2 发病前6 周内未服过OPV,发病后未再服用OPV 或未接种疫苗病毒,麻痹后一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 抗体,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 倍升高者。4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随访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3 诊断3.1 疑似病例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包括15 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例。3.2 临床断病例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3.2.1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1。3.3.2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2。3.3.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3.3。3

4、.确诊病例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3.1。3.4 排除病例3.4.1 疑似病例经实验室和临床检查有确凿证据诊断为非脊髓灰质炎的其他疾病。3.4.2 疑似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或麻痹后1 个月内脑脊液或血液特异性IgM 抗体阴性,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 抗体滴数比急性期无4 倍升高者。3.5 与OPV 有关的其他病例3.5.1 服苗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疑似病例近期曾有OPV 免疫史,且在服用OPV 免后4d35d 内发热,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麻痹后未再服用OVP,从粪便标本中只能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该病毒和原始疫

5、苗病毒相比,VP1 区基因序列变异1%。3.5.2 服疫苗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病例:疑似病例曾与OVP 免疫者在服疫苗后35d 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6d60d 后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或发病前40d 未服过OPV,符合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诊断。麻痹后未在服OPV,粪便中只能分离到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该病毒和原始疫苗病毒相比,VP1 区基因序列变异1%。3.5.3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疑似病例曾有OPV 免疫史或疫苗病毒接触史,临床表现符合脊髓灰质炎诊断,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VDPV 病毒,且VP1 区基因序列变异1%。甲型H1N1流

6、感(2009年第三版)1 诊断依据潜伏期一般为1-7 天,多为1-3 天。1.1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1.2 实验室检查1.2.1 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1.2.2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 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7、乳酸脱氢酶升高。1.2.3 病原学检查(a)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 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b)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 流感病毒。1.2.4血清抗体检查: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1.3 胸部影像学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阴影。2 诊断原则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3 诊断标准3.1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3.1.1 发病

8、前7天内与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密切接触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等。3.1.2 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3.1.3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尚未进一步检测病毒亚型。对上述3种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3.2 临床诊断病例仅限于以下情况作出临床诊断:同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在排除其

9、他致流感样症状疾病时,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甲型H1N1流感暴发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诊断病例可安排病原学检查。3.3 确诊病例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3.3.1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3.3.2 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3.3 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3.4 重症与危重病例3.4.1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3.4.1.1 持续高热3天;3.4

10、.1.2 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3.4.1.3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3.4.1.4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3.4.1.5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3.4.1.6 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3.4.1.7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3.4.1.8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3.4.2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3.4.2.1 呼吸衰竭;3.4.2.2 感染中毒性休克;3.4.2.3 多脏器功能不全;3.4.2.4 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甲型病毒性肝炎(WS 298-2008)1 诊断依据1.1 流

11、行病学史发病前2 周7 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洁饮水史;或与甲型肝炎急性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1.2 临床表现1.2.1 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1.2.2 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1.3 实验室检查1.3.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1.3.2 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1.3.3 血清学检测:抗-HAV IgM 阳性或抗-HAV IgG 双份血清呈4 倍升高。2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

12、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3 诊断标准甲型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3.1 临床诊断病例3.1.1 甲型肝炎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3.1.1.1 1.1 和1.2 和1.3.1;3.1.1.2 1.1 和1.2 和1.3.1 和1.3.2;3.1.1.3 1.2 和1.3.1;3.1.1.4 1.2 和1.3.1 和1.3.2。3.1.2 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3.1.2.1 1.1 和1.2.1;3.1.2.2 1.1 和1.3.1;3.1.2.3 1.2.1 和1.3.1。3.

13、1.3 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3.1.3.1 1.1 和1.2.1 和1.2.2 和1.3.2;3.1.3.2 1.1 和1.2.2 和1.3.1 和1.3.2;3.1.3.3 1.2.1 和1.2.2 和1.3.1 和1.3.2。3.2 确诊病例3.2.1 甲型肝炎临床诊断病例和1.3.3。3.2.2 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1.3.3。3.2.3 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1.3.3。乙型病毒性肝炎(WS 299-2008)1 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 标志

14、和HBV DNA 检测结果。2 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3 诊断3.1 急性乙肝3.1.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3.1.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3.1.3 HBsAg 阳性。3.1.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 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3.1.5 抗-HBc IgM 阳性1:1000 以上。3.1.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3.1.7 恢复期血清HBsAg 阴性,抗HBs 阳性。

15、3.1.8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8.1 同时符合3.1.1 和3.1.3。3.1.8.2 同时符合3.1.2 和3.1.3。3.1.9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9.1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4。3.1.9.2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5。3.1.9.3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1.6。3.1.9.4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1.7。3.2 慢性乙肝3.2.1 急性HBV 感染超过6 个月仍HBsAg 阳性或发现HBsAg 阳性超过6 个月。3.2.2 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3.2.3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3.2.4 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3.2.5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3.2.6 血清HBeAg 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 升高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