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谈读书》学习要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8344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谈读书》学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谈读书》学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谈读书》学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谈读书》学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谈读书》学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谈读书》学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谈读书》学习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读书学习要点 中心:这篇议论文,论证范围广泛,谈了知识的价值,谈了实验的重要,谈了读书的目的,谈了读书的态度,谈了读书的方法,鼓舞人们努力读书。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红字注音2.形近字3.词语解释【怡情】使心情愉快。【练达】(书)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文采】文艺方面的才华。【藻饰】用华丽的文辞修饰。【学究】迂腐的读书人。【狡黠】(书)狡诈。【诘难】诘问,为难。【孜孜不倦】勤勉而不知疲倦。孜孜,勤勉。【吹毛求疵】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高谈阔论】高:大声地;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也指范围广泛地谈论。【鄙】看不起。【矫情】做作,不真实。【寻章摘句

2、】搜寻摘取文章中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阐证】阐述论证。【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4.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国家。马克思称他为“”。(2)读史使人,读诗使人,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3)议论文的三要素为、;议论文的逻辑结构为、。【参考答案】(1)弗兰西斯.培根英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2)明智灵秀数学庄重善辩(3)论点论据论证引论本论结论二、课文学习1.作者简介【明确】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

3、,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

4、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没有得到任何职位。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

5、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在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过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

6、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培根死后,人们为怀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圣奥尔本斯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2.文中作者认为为什么要读书呢?【明确】作者从很尖锐的问题出发,文章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罗列了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但作者认为“长才”才是最值得推崇的目的之一。“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修剪移接”,弥补自己的缺陷,提高自己的才干要从读书开始,但这并

7、不是说光读书不去实践,只有读书实践之,学以致用,善于思考观察,才能很好地达到“长才”的目的。 3.那么如何去读书呢?【明确】作者在阐述完读书的目的之后,又告诉我们书应该如何去读。“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之言”,“亦不可寻章摘句”,在几个“不可”之后,作者介绍了读书的几种读法,“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选读、泛读、精读。作者在这之后进一步指出读书不能孤立进行,要和讨论(思考)、作文(读后感)相结合,“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这样做才能使人有更大更快的整体提高。4.学习了本文后你认为在实际阅读时应如

8、何去读?【明确】首先要有选择地去读书,读书时要泛读、精读相结合,书中的主要部分要细读,次要的部分要略读,读书之后要进行思考,对作者的观点要有选择地舍弃和继承,最终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才干。 5.用原文回答性格有明显缺陷的人应该去读哪些书?【明确】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等等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6.读书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在讨论完读书方法之后作者又进一步阐述了读书的作用,也就是说读书对性格的作用,文中作者首先提出“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

9、书在其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读书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因此读书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不断弥补自己的缺陷、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才智。7.结构分析(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明确】文章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此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

10、题。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2)结构示意图三、深入探究1.体会课文中精警的语句。【明确】本文语言的精警主要体现在:(1)表意透彻,充满了智慧,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此句连用两个比喻,把人性与读书的关系透彻地揭示出来,把人性的特点与读书学习的特点也揭示出来了。作者如果不是对人生和求知有深刻的心得,恐怕也说不了这么透;作者如果没有精深的语言修养,恐怕这道理也讲不出。(2)用词简明。格言警语必

11、须简明,说起来易上口,论起来也方便快捷,文章中多数语言表达如此,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等等。2.学习论证方式 :【明确】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主要有立论和驳论两种。所谓立论,就是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这类文章。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式,叫做驳论,即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我们即将学习的不求甚解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驳论文,区分的关键就看在文章的开头是否有一个作为靶子的错误观点。3.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明确】(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

12、自华好(ho)读书时不好(ho)读书,好(ho)读书时不好(ho)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

13、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3)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马克思读书趣闻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四、课内阅读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

14、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

15、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1解释下列词语。怡情:学究:寻章摘句:伦理学:2“”划出文中使用比喻论证的句子。3阅读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阐述的读书目的。4你认为作者提倡的读书方法是什么?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